工作方向
中南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依託於湖北省重點學科文藝學科,以中南少數民族美學思想與藝術文化為研究對象。該中心設有“少數民族美學”、“土家族、苗族民間文藝”、“少數民族服飾與建築”、“少數民族民俗”、“女書文化”、“少數民族文學”6個研究室和《民族美學》編輯部,有“中南少數民族美學思想”、“中南少數民族民間文藝美學”、“女書審美文化”、“中南少數民族作家美學思想及其創作實踐”4個研究方向。其特色:一、對中國少數民族創作、藝術理論與美學思想資源進行挖掘和整理;二、在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整體研究的基礎上,側重對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藝術創作、藝術理論和美學思想的系統梳理和文化闡釋;三、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與當代審美文化建設的關係,探究適合於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藝術創作與審美文化事業的發展模式和對策。
主要貢獻
該中心現有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學術研究隊伍,其中有5名長期指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教授和12名具有博士學位年輕副教授、講師。他們思想活躍,團結協作,具有較強的科研力量,近五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民族研究》、《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光明日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其中獲得省部級以上學術成果獎6項。
該中心還特別重視與國際國內同行專家進行經常性的學術交流,積極參加國際國內高水平的學術會議,並成功地舉辦了“東方美學及民族美學國際學術會議”(2006、10)、“第四屆全國生態美學學術會議”(2008、11)、“首屆全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學術研討會”(2009、5)、“東方美學暨第二屆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7)。
基地主任
彭修銀,男,1952年6月生,湖北廣水市人。199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在日本中央大學、東京藝術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國學院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91年7月至2006年3月任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兼任南開大學東方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美學學會會長等。現為中南民族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重點學科藝術學學科負責人、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學中南少數民族審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兼職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天津大學客座教授、天津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日本中央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國學院大學客座研究員。主要學術兼職:中華美學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湖北省美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文藝學學會副會長等。
基地主任從事領域
主要從事藝術美學、東方美學、中國書畫、日本近代繪畫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4項,文化部藝術科學研究項目1項、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1項。著有《美學範疇論》、《中國文人畫的美學傳統》、《中西戲劇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中國繪畫藝術論》、《東方美學》、《近代中日文藝學話語的轉型及其關係之研究》、《日本近現代繪畫史》等十餘種。另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學術月刊》、《美術》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文化系統中的審美教育》分別獲首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獎和首屆全國美育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對美學範疇系統化的嘗試》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成果獎;《中西戲劇美學思想比較研究》獲第八屆全國城市圖書評獎二等獲;《中國繪畫藝術論》分別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和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建設“和諧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生長點》獲天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首屆學術成果評獎優秀論文獎、《近代中日文藝學話語的轉型及其關係之研究》獲武漢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