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根據地,是當時全國十九個解放區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又是南方七個游擊戰爭根據地之一。1992年3月,由寧波市人民政 府公布為寧波首批中國小德育教育基地。1995年3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浙江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部景觀
中共浙東區委舊址設在村東一幢坐東朝西、重檐硬山的木結構老式樓房裡。正樓七間,兩側側樓四間,中間為庭院,開在南側樓的大門上掛著由王芳同志題寫的“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匾額。進門一座須彌座的大理石碑上,鐫刻張愛萍同志手書,“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員會舊址”金色行草大字。舊址周圍崇山峻岭,崎嶇小徑,流溪激湍,松柏翠竹,把革命勝地裝點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南翼樓西面為大門,進口處豎立著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的“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員會舊址”草書大理石碑,字型古樸莊重。檐下懸掛原公安部長王芳手書的“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匾額。館內共展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浙東革命根據地有關黨的建設、政權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等七方面內容,共陳列歷史照片162幅,圖表39張,各類革命文物261件,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浙東革命鬥爭的歷史。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既洋溢著清代浙東民居建築的濃厚特色,更因其陳列的一件件革命文物以及蘊含的革命內涵而成為:詮釋那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擊敵偽頑鬥爭歲月的“紀念碑”。
革命舊址
梁弄鎮-革命舊址位於梁弄鎮南2公里的橫坎頭村,這裡曾是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心臟,內設浙東銀行、浙東新報社。1943年4月,隨著姚南梁弄重鎮的收復,中共浙東區委即遷址梁弄橫坎頭,梁弄成為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建國後,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浙東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歷史業績,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東區委舊址建立“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王芳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鐫該有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會舊址”的題字。紀念館為木結構清未民居,正樓座東面西,七樓七底,左右廂房各兩樓兩底,中間為庭院。這裡陳列展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文物和圖片資料600多件,常年對外展出,特別是近年來,該舊址以紅色旅遊啟動年為契機,著力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品牌,相繼開展“走紅色之路,做紅色傳人”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從去年以來,接待各地參觀團隊524個,遊客達25萬人次。舊址現系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區之一。
浙東行政公署
是當年根據地的最高行政機關,座落在浙東區黨委舊址旁邊的“上星屋”。抗日戰爭後期,浙東根據地日益鞏固壯大,其範圍已發展至抗州灣兩岸,東瀕東海,南迄東陽、義烏,西跨浙贛線金蕭段兩側,北至黃浦江兩岸的廣大地區,面積三萬平方公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1945年1月在梁弄正蒙學堂召開了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會後正式成立了浙東行政公署。這裡陳列展出的是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的一些文史資料和民主正權史跡。為了培養高素質的黨政軍人材,還在行政公署內設立了浙東抗日軍政幹校,該校成立於1944年,是在原新四軍教導大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延安的“抗大”屬同一模式。幹校開設有政治課、軍事文化課等,為浙東部隊和地方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質和理論水平的黨政軍幹部。舊址內現還保存著當年新四軍戰士繪製的壁畫數幅,真實表達了當年戰士們抗戰到底、解放浙東的必勝信心。該舊址,2005年重新修繕,於2006年5月1日正式開放,目前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