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0年7月,對外番號“教委會”的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後改為晉察冀分局)由阜平史家寨移駐韓丁村,彭真任書記,劉仁任組織部長,李常青任宣傳工作委員會書記,肖明任副書記,姚依林任秘書長,聶榮臻、程子華、劉瀾濤、關向應任委員,具體負責領導北嶽區、冀中區、冀熱察區的抗日鬥爭。北方分局進駐韓丁村後,立即領導邊區和敵戰區人民開展生產自救,擁軍支前,抗日保國,並於1940年8月13日在韓丁村頒布了《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簡稱《雙十綱領》。
韓丁,河北省平山縣一小山村。地處郭蘇河西岸,抗日戰爭期間,全村50多戶,200餘人。
北方分局的全稱:“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是中共中央派出工作的機關。1940年至1943年,北方分局住在韓丁村。領導機關住在趙振武家。時光荏苒70年,舊址依在。
北方分局書記彭真,副書記聶榮臻,委員賀龍、關向應、程子華,秘書長姚依林,組織部長劉仁。群龍聚首韓丁村。
從此,韓丁村成為晉察冀邊區2500多萬人民抗日鬥爭的領導核心。1940年,北方分局頒布了《關於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把晉察冀邊區統一戰線的各項政策,以綱領的形式固定下來,把抗戰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結合起來。這一綱領性檔案,為敵後根據地和全國解放區的團結抗戰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黨中央、毛主席評價:“這一綱領性檔案,是最適合目前抗戰需要的新民主主義施政綱領。全國各地,特別是敵後方,其他各抗日根據地,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設施計畫上,都應以他為最好的參考和借鑑”。
1940年,北方分局為牽制日軍向中原地區進攻,彭真、聶榮臻協助朱德、彭德懷,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組織八路軍115個團,40萬兵力,趁其不備,出其不意,在正太、同蒲、津浦、平綏、北寧、石德、膠濟等500多公里的主要鐵路交通幹線上,同時向日軍發起攻擊,敵人倉皇迎戰,顧此失彼,丟盔棄甲,大敗而逃。歷時100多天,大小戰鬥1000多次,共殲滅日、偽軍40000多人,“百團大戰”取得了輝煌勝利。1941年,北方分局為配合國民黨軍隊的“中條山戰役”,發動晉察冀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的人民民眾,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交通破襲戰”。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前線。組織各界代表慰問前線將士。終因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怯敵怕戰,一觸即潰。堂堂25萬國軍,抵不住5萬日軍的進攻。20天時間,損兵折將5萬多人,整個防區全部淪陷。“中條山戰役”失敗了,但北方分局始終高舉統一戰線的旗幟,堅定不移地團結一切抗戰力量,為全民抗戰奔走呼喊。北方分局為團結抗戰所做的努力和貢獻。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
華北地區,物產豐富,工、商業發達,水旱路交通方便,是日軍掠奪戰略物資的主要區域。日本為了擺脫因戰爭而帶來的經濟困境,決定利用占領國資源“以戰養戰”。計畫把華北作為東亞戰爭的“兵站基地”。強霸和掠奪這一地區物質資源。北方分局領導根據地人民開展反掠奪。戰前,華北地區的棉花,大部分出口日本,抗日戰爭僵持階段,北方分局和中共各級黨委、政府、抗日團體,教育農民多種糧食,少種棉花。1941年至1943年,日軍從華北掠奪的棉花還不及戰前的三分之一。北方分局在根據地加強戰時財政,經濟建設的同時,有效地開展了貨幣戰,糧食戰,市場戰,全面展開了對敵的經濟鬥爭,從而形成了農村對敵占區在經濟上的有效封鎖。使日寇“以戰養戰”的陰謀破產,加速了侵略者的滅亡。殘酷的戰爭環境,增強了黨政軍民的向心力,親和力,戰鬥力。雖然當時生活十分困難,但是,每逢中秋節、春節,北方分局書記彭真,總是安排管理科的同志們把韓丁村的幹部、老房東、民眾代表請來,做一些較好的飯菜招待大家,親親熱熱,歡聚一堂。
鄉親們不會忘記,彭真、姚依林、劉瀾濤等領導同志,經常到他們家裡訪貧問苦,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只要有困難,儘量幫助解決。無論大人,孩子,無論大病,小災,機關醫院一分錢不收,治好為止。戰士們擔水,掃地,播種,收莊稼。軍隊和老百姓魚水情深。
戰時環境惡劣,鄉親們經常不顧個人安危,幫助機關、部隊掩護照料老、幼、病、殘人員。發現可疑人員及時報告。正是由於老區鄉親們的保密工作、保衛工作做的好,三年多時間裡,北方分局多次有驚無險,化險為夷。1943年,由於抗戰形勢的需要,北方分局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