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15.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區和集散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建設農產品直接採購基地。

(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克服了多種困難風險,農業農村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局面。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再創新高,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加速發展,農村黨群幹群關係繼續改善。農業農村的好形勢,為黨和國家成功辦好大事、妥善應對難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成長明顯減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衝擊不斷顯現。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在農業連續5年增產的高基數上,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在國內外資源性產品價格普遍下行的態勢中,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的難度更加凸顯;在全社會高度關注食品質量安全的氛圍里,保持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和規避經營風險的要求更加迫切;在當前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制約更加突出。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充分估計困難,緊緊抓住機遇,果斷採取措施,堅決防止糧食生產滑坡,堅決防止農民收入徘徊,確保農業穩定發展,確保農村社會安定。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最佳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
1.進一步增加農業農村投入。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把“三農”作為投入重點。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業農村的比重,新增國債使用向“三農”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占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耕地占用稅稅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土地出讓收入重點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2009年起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城市維護建設稅新增部分主要用於鄉村建設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有條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農業投資公司和農業產業發展基金。
2.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2009年要在上年較大幅度增加補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補貼資金。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範圍。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將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農機具納入補貼目錄,補貼範圍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帶動農機普及套用和農機工業發展。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農業生產成本收益監測,根據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和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及時增加補貼。按照目標清晰、簡便高效、有利於鼓勵糧食生產的要求,完善農業補貼辦法。根據新增農業補貼的實際情況,逐步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種糧補貼力度。
3.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蹤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適時加強政府調控,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努力避免農產品價格下行,防止穀賤傷農,保障農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2009年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擴大國家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豬肉儲備,2009年地方糧油儲備要按規定規模全部落實到位,適時啟動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鼓勵企業增加商業收儲。加強“北糧南運”、新疆棉花外運協調,繼續實行相關運費補貼和減免政策,支持銷區企業到產區採購。把握好主要農產品進出口時機和節奏,支持優勢農產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種過度進口衝擊國內市場。
4.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抓緊制定鼓勵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建立獨立考核機制。在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服務,農村微小型金融組織可通過多種方式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積極擴大農村消費信貸市場。依法開展權屬清晰、風險可控的大型農用生產設備、林權、四荒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和應收賬款、倉單、可轉讓股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質押貸款。抓緊出台對涉農貸款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政策性金融對農業中長期信貸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具體辦法。放寬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的呆賬核銷條件。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試點範圍、增加險種,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
二、穩定發展農業生產
5.加大力度扶持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根據主產區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產糧大縣獎勵補助等資金,優先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扶持糧食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展,引導產銷區建立利益銜接機制,促進主產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確保主產區得到合理利益補償,確保種糧農民得到合理經濟收益。加快取消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資金配套。推進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以主產區重點縣(場)為單位,集中投入、整體開發。進一步強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各地區都要承擔本地耕地和水資源保護、糧食產銷和市場調控責任,逐級建立有效的糧食安全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結合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揮國有農場在建設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6.支持優勢產區集中發展油料等經濟作物生產。加快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落實國家扶持油料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東北和內蒙古優質大豆、長江流域“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建設。儘快制定實施全國木本油料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支持適宜地區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加快培育推廣高產優良品種。穩定發展棉花生產,啟動長江流域、黃淮海地區棉花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發展糖料、馬鈴薯、天然橡膠等作物,積極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設施化生產。
7.加快發展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採取市場預警、儲備調節、增加險種、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繼續落實生豬良種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擴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實施範圍。繼續落實奶牛良種補貼、優質後備奶牛飼養補貼等政策,實施奶牛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著力扶持企業建設標準化奶站,確保奶源質量。增加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落實養殖場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產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充實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內容,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落實村級防疫員補助經費。擴大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區(場)建設,繼續實行休漁、禁漁制度,強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措施。擴大漁港、漁船航標、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規模,扶持和壯大遠洋漁業。
8.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抓緊出台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健全部門分工合作的監管工作機制,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實行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擴大農產品和食品例行監測範圍,逐步清理並降低強制性檢驗檢疫費用。健全飼料安全監管體系,促進飼料產業健康發展。強化企業質量安全責任,對上市產品實行批批自檢。建立農產品和食品生產經營質量安全徵信體系。開展專項整治,堅決制止違法使用農藥、獸(漁)藥行為。加快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支持建設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
9.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健全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協調內外貿易,密切政府、協會、企業之間的溝通磋商。擴大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範圍,探索出口信用保險與農業保險、出口信貸相結合的風險防範機制。對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實行優惠信貸政策。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健全外商經營農產品和農資準入制度,明確外資併購境內涉農企業安全審查範圍和程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三、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
10.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關鍵領域、重要產品、核心技術的科學研究。加快推進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整合科研資源,加大研發力度,儘快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高產、優質、高效的轉基因新品種,並促進產業化。實施主要農作物強雜交優勢技術研發重大項目。強化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龍頭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畫項目。加強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深入推進糧棉油高產創建活動,支持科技人員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技推廣一線工作。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培養新型農民。採取委託、招標等形式,引導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力量承擔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項目。
11.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進土地整治,搞好規劃,統籌安排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類建設資金,集中連片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實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大規模開展中低產田改造,提高高標準農田比重。繼續推進“沃土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實施範圍。開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獎補試點。大力開展保護性耕作,加快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
12.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江大河和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幹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增加投資規模,重點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擴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規模和範圍,啟動西北沿黃高揚程提水灌溉泵站、東北澇區排水泵站等更新改造建設。繼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骨幹工程節水改造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依據規劃整合投資,推進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和小型灌區節水改造,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發展牧區水利。加強重要水源工程及配套灌區建設。推進水利工程管理和農村水利體制改革,探索農業灌溉工程運行管理財政補貼機制,啟動減輕農業用水負擔綜合改革試點。
13.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啟動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重點加強示範基地、機耕道建設,提高農機推廣服務和安全監理能力。普及主要糧油作物播種、收穫等環節機械化,加快研發適合丘陵山區使用的輕便農業機械和適合大面積作業的大型農業機械。支持農機工業技術改造,提高農機產品適用性和耐用性,切實加強售後服務。實行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試點。對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給予信貸支持。完善農用燃油供應保障機制,建立高能耗農業機械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
14.推進生態重點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增加天然林保護投資,抓緊研究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期限有關政策,完善三北防護林工程投入和建設機制。建設現代林業,發展山區林特產品、生態旅遊業和碳匯林業。擴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範圍,加強人工飼草地和灌溉草場建設。加強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區域荒漠化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加強山洪和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提高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啟動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安排專門資金,實行以獎促治,支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15.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大力度支持重點產區和集散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型糧食物流節點、農產品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產品配送中心建設。落實停止收取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政策。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建設農產品直接採購基地。發揮農村經紀人作用。長期實行並逐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政策,推進在全國範圍內免收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通行費。
16.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按照3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要求,儘快明確職責、健全隊伍、完善機制、保障經費,切實增強服務能力。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採取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等方式擇優聘用專業技術人員。改革考評、分配製度,將服務人員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掛鈎。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履行職責所需經費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逐步推進村級服務站點建設試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