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創建於1949年6月,文革期間被撤銷,1977年11月復校。1986年,經市委和市政府批准,上海市委黨校兼辦上海市行政管理幹部學院。1989年,上海市行政管理幹部學院更名為上海行政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江澤民、朱鎔基、吳邦國、黃菊、孟建柱等領導同志先後兼任過上海市委黨校校長。 學校位於上海市區西南部,占地約15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綜合樓、圖書館、大禮堂和學員宿舍等,總建築面積10餘萬平方米,可以同時容納1500餘人住校學習,可以承接國內外各類高層次的培訓業務。

院校簡介

學校現設行政管理部門15個,教學科研部門9個,後勤服務部門1個;有教職工近400人,其中,專職教師92人,正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65人;另聘請了3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員,聘請了20餘位相關部門領導幹部擔任兼職教授,並建立了由100餘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校外師資庫。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黨校工作以及幹部教育培訓改革創新的新精神新要求,緊緊圍繞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終堅持黨校姓黨,堅持“忠誠、求實、開拓”的校院精神,堅持“現代化、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理念,以教育培訓需求為導向著力提高教學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精品科研和提高教研咨一體化為抓手著力實施“聚焦、精品、整合”科研戰略,以套用為重點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與20個國外培訓機構和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年培訓規模1萬人次。

歷史沿革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是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幹部和中高級公務員的學校,是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要 工作部門。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和厚重歷史的學校。1949年5月中旬,上海還未解放,中共中央華東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在江蘇丹陽部署解放、接管上海工 作時,就決定籌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6月16日,即上海解放後第20天,市委黨校就正式成立,7月24日開學。當時,培訓對象主要是上海地下黨支部骨幹和 參加接管工作的黨員幹部。

1952年5月,為培訓產業工人中的黨員和積極分子,市委黨校兼辦上海工人政治學校。同年7月,上海工人政治學校獨立建制。1954年8月,為了加強黨校 工作,市委決定將市委黨校該為市委黨校一部,上海工人政治學校改建為市委黨校二部。1955年,為配合全市幹部學校政治理論,根據中央和市委指示,黨校對 學員進行比較系統的基礎理論教育。1957年8月,市委決定將市委黨校二部合併於市委黨校一部,組建市委初級黨校。1959年2月,市委決定將市委初級黨 校與先期交給上海市委辦理的中共中央第三中級黨校(前身為中共中央華東局黨校)合併組成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輪訓全市處級幹部,培訓全市宣傳理論幹部。“文 化大革命”期間,市委黨校被迫停辦解散。

1977年11月,上海市委決定恢復市委黨校建制,1978年4月11日,重建的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開學。1986年5月,市委同意市委黨校兼辦上海行政管 理幹部學院,1989年4月改建為上海行政學院,與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同年7月,學校從三門路661號搬遷至虹漕南 路200號。

復校以來,歷屆市委都高度重視黨校工作,時任市委書記的江澤民、朱鎔基、吳邦國、黃菊等領導同志都曾親自兼任校長。1988年,江澤民同志兩次為黨的幹部 教育工作題詞:“忠誠於黨的幹部教育事業”,“發揚獻身、求實、開拓精神,努力成為新時期黨政管理工作的優秀人才”。1991年3月,上海市委黨校舉辦第 一期區縣委書記和大口黨委書記研究班期間,朱鎔基和吳邦國同志同學員一起學習、討論和談心,共同探討如何當好黨委第一把手、帶好一班人。2001年8月, 黃菊同志還專程到來校調研,並勉勵幹部教師要進一步自覺增強搞好黨校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開創性、堅韌性、操作 性”的有機統一,全面推進黨校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校自覺實踐“三個代表”要求,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新時期黨校。

校院領導

李 希李 希

李希

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市委組織部部長市委黨校校長校務委員會主任

機構設定

職能部門

辦公室(外事處、校院工作處)
組織人事處(老幹部辦公室)
黨群工作部
監察審計室
教務處
科研處
研究生部(學歷教育處)
學員工作處
信息化管理處
調研督查處
對外培訓處
後勤管理處
計畫財務處
安全保衛處
基建辦公室

教研及輔助部門

哲學教研部(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
經濟學教研部(理論經濟學研究所)
科社教研部(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
黨史黨建教研部(政黨研究所)
公共管理教研部(政府研究所)
社會學教研部(城市社會研究所)
人力資源測評研究中心
校刊編輯部
圖書館

後勤保障部門

海泓教學生活服務部(後勤服務中心)
海興大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