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語發展的話題突出類型學研究

內容介紹

《中介語發展的話題突出類型學研究》內容介紹:英語和漢語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分屬不同的語言類型體系,漢語屬於話題突出語言,話題在句子構成上發揮重要作用;而英語屬於主語突出語言,主語是決定句子類型的關鍵成分。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目前對於中介語的研究有兩種趨勢:一種認為中介語的發展過程不受母語影響,對所有學習者來說都是相同的;另一種則認為中介語發展受學習者母語特徵的影響。儘管近年來對於普遍語法的研究不再強調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第二語言習得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學習者母語類型學遷移的影響和制約(Rutherford 1983;Trevise 1 986;White 1987;Chaudrjon&Parker 1990;Yip&MattheWS 1995;Yang,1999;Xiao,2002;Jung,2004)。以往的研究側重於對語言現象的描述,通常是從純句法方面探討話題突出和主語突出(TP/sP)問題,很少使用句法一語用相結合的方法分析這些語言類型結構,實際上使用這種句法一語用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中國英語學習者TP/sP類型特徵習得和語用限制之間的相關性將更為有效。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設計了30個漢英翻譯的句子,此任務設計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即時口頭任務和謹慎翻譯任務中話題突出結構的使用,來獲得中介語語料。有三組共90名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參加了實驗,他們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英語水平:初級、中級和高級。本實驗主要關注三組中國學生在即時口頭任務和謹慎翻譯任務中出現的六類不同的中介語話題突出類型結構,分別為:雙主語結構(r)N)、存在結構(Ec)、假被動語態(PP)、零成分(NE)、迂迴結構(PS)和主謂不一致(SPD)。本研究旨在系統地揭示中國學生在習得具有主語突出特徵的英語句法結構時其中介語話題突出類型學發展的一般特點。
本研究通過SPSS軟體、one—Way ANOVA檢驗和圖表描述的方法對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受母語影響很大,他們直接將漢語的句子形式/功能遷移到了英語中。儘管中國學生的英語中介語中使用了很多主語突出結構,但話題突出結構還是占主導地位。不同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生的英語中介語中都運用了相當的話語突出結構,但隨著學習者英語水平的提高,其中介語中話題突出結構的使用逐漸減少,主語突出結構逐漸增加。統計分析顯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水平組在六種話題結構上的差異大部分是顯著的(p O.05,p=0.605,0.185,0.233 and 0.118.),這表明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的高級階段由於石化現象的存在,其中介語發展出現了高原期。但總體來看.隨著學習者英語水平的提高,其中介語發展呈現這樣一種態勢:話題突出結構的使用逐漸減少,主語突出結構逐漸增加。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TP/SP類型學特徵的發展是一個句法化和語用化的過程。
本研究提出,漢語類型學話題突出遷移在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中呈現一種等級態勢,因此本文提出了話題突出結構難度等級假設.即Ps>Ec>NL>PP>SPD>DN。本研究還結合先前的研究提出並證明了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發展的話題向主語轉移的假設。下圖表明.在中介語發展的第一階段(Phase 1)母語的語言概念系統首先影響第二語言;在第二階段(Phase 2)母語和第二語言同時作用於中介語的發展,但是隨著第二語言水平的提高,母語的影響會逐漸減小。本圖顯示了中介語發展的這個錯綜複雜的動態過程:
通過對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中六類話題突出結構的類型學分析,本研究還挖掘總結了產生這些結構的三個方面原因:母語類型學遷移、語用目標優先權和傳統教學失當。據此認為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中的話題突出結構根源是母語影響和語義/語用普遍性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本文建議中國英語教師要關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話題/主語突出這一類型學顯著性特徵,提高學習者對母語和二語中語言類型學的認識。
《中介語發展的話題突出類型學研究》的作者是楊連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