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儒林外史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儒林外史

吳敬梓的長篇章回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白話文學史上的典範。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小說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無恥行為的真實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作者同時還描寫了一些下層百姓,如淡薄功名的王冕,真誠善良的伶人鮑文卿,淳樸的農村小生產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他們正義、樸實,品德比那些老爺們高貴得多。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儒林外史(青少年版)》編輯推薦:在我們年少時,總會讀過幾本好書,它們或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或幫我們慰藉了失落的心靈,或讓我們對於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為了將這份感動和領悟傳承下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和安徽智之虎文化有限公司2012聯袂奉獻出一套傳世經典——《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2012升級版)。108本巨著本本經典,古今中外大師佳作雲集,為孩子們承托起了一片真善美的天空!

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年),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吳敬梓像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兩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但,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圖書目錄

第一回
辭官歸隱話真隱士借名流隱括講大義 1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秀才暮年登上第 6
第三回
老范進中舉發癲狂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11
第四回
辦喪事范進打秋風張靜齋高要遭橫事 17
第五回
嚴貢生刻薄惹官司嚴監生守財終正寢 22
第六回
嚴鄉紳發病鬧船家趙寡婦含冤控大伯 27
第七回
范學道視學報師恩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31
第八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婁公子故里遇貧交 36
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41
第十回
魯翰林憐才擇佳婿蘧公孫富室招姻親 47
第十一回
魯小姐制義難新郎蘧小相無心對八股 52
第十二回
楊司訓相府薦賢士魏老爺勘察拜相府 56
第十三回
眾名士大宴鶯湖魯編修升遷反歸陰 61
第十四回
蘧公孫求賢問舉業馬純上疏財救朋友 66
第十五回
馬純上慷慨伸援手匡童生回鄉孝父母 71
第十六回
苦夜讀樂清縣惜才遭陷害匡秀才避禍 76
第十七回
匡超人路上結名士返舊地選書重立足 81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游湖山詩人醉扶歸 86
第十九回
施權術潘三陷牢獄匡超人得勢忘恩義 91
第二十回
匡秀才胡謅比先賢牛布衣客死在他鄉 96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出名念親戚老夫臥病床 101
第二十二回
認祖孫牛玉圃聯宗愛交友萬雪齋留客 106
第二十三回
信謊言牛玉圃受辱泄私憤牛浦郎遭打 111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牛寡婦尋夫惹官非 116
第二十五回
義優伶憐才救知縣鮑文卿整理舊生涯 121
第二十六回
鮑文卿南京遇故舊鮑廷璽安慶府招親 126
第二十七回
鮑廷璽悔聯惡姻緣倪廷珠兄弟再相逢 130
第二十八回
季葦蕭揚州重入贅共選書南京聚名流 134
第二十九回
諸葛佑僧寮遇舊友杜慎卿江郡會高朋 139
第三十回
逞風流高會莫愁湖美佳釀酒醉四方客 144
第三十一回
杜少卿訪友會名流豪義客裝病辭仕途 149
第三十二回
蕭昊軒神弓退響馬莊征君辭爵終還家 154
第三十三回
常熟縣訪來真儒生泰伯祠名賢主祭禮 159
第三十四回
郭孝子西蜀尋生父深山林奇遇虎獸怪 164
第三十五回
美少年打彈除惡僧蕭雲仙建業立奇功 169
第三十六回
沈瓊枝智斗奸鹽商秦淮河才女揚美名 175
第三十七回
四奇客再填名士史神宗帝下詔旌聖賢 181

文摘

元朝末年,有一個叫王冕的人,住在諸暨縣的鄉下。他七歲死了父親,母親靠做針線活供他在村裡的學堂讀書。他十歲時,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母親只好讓他去幫隔壁的秦老爹放牛。秦老爹每天管他兩頓飯,早上還有兩個點心做早飯。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就跟著母親回家住。偶爾遇到秦家煮了醃魚或臘肉給他吃,他就拿荷葉包了回家給母親吃。每天秦老爹給他買點心的錢他也攢起來,到了一兩個月,就偷空去村裡的學堂,從別人那裡買幾本舊書。他每天放牛的時候都把牛拴在七柳湖邊的樹下讓它吃草,牛渴了就在湖邊飲水,自己便坐在柳蔭下看書。
轉眼又過了三四年。一天,正值梅雨季節,突然下了一場暴雨。雨後,湖裡的荷花分外好看。王冕看了一會兒,心想:古人說“人在圖畫中”真是有道理!可惜這裡沒有畫師能把這荷花給畫下來。王冕接著又想: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啊?我為什麼不自己畫幾枝呢?
從此,他攢的錢也不買書了,開始買畫畫用的顏料,自己學習畫荷花。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就像真的一樣了。沒多久,整個縣裡的人都知道王冕的荷花畫得好,人人都爭著來買,漸漸就不愁衣食了。到了十七八歲時,王冕就不在秦家了。他每天畫畫,讀古人的詩文。王冕天性聰明,不到二十歲,就已經通曉天文地理、經史學問了。但他的性情卻跟別人不一樣:他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終日閉門讀書。他在《楚辭圖》上看見屈原的衣冠,就自己做了一頂極高的帽子和一件極寬大的衣服。遇著天氣好的時候,他就乘一輛牛車,載著母親,戴了高高的帽子,穿了寬大的衣服,一邊唱歌一邊到處遊玩,惹得那些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地跟在後面笑他,他也不在意。只有隔壁秦老爹是看著他長大的,雖然他有這樣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但秦老爹還是很尊敬他、愛護他,時常邀他到家裡來聊天。
一天,王冕正和秦老爹坐著說話,門外來了一個姓翟的衙役。他是衙里的買辦,又是秦老爹兒子的乾爹,所以時常下鄉來看秦老爹。秦老爹慌忙把他迎進門來,坐下敘話,又忙叫兒子烹茶、殺雞、煮肉款待他,並邀王冕相陪。原來,縣太爺吩咐翟買辦找人畫二十四幅花卉冊頁送給上司,所以他才來找秦老爹向王冕求畫的。王冕拗不過秦老爹的情面,回家用心畫了二十四幅花卉並題了詩在上面。時知縣拿了畫,又置辦了幾樣禮物,去送給上司危素。危素收了禮物,把這本冊頁看了又看,愛不釋手。第二天,危素便準備了一桌酒席請時知縣來家致謝,並說想見一見王冕。回衙後,時知縣就讓翟買辦拿著帖子去請王冕。
翟買辦飛奔到鄉下向王冕說明了來意,沒想到王冕卻笑著說:“我是一個農夫,不敢去見老爺,這張帖子也不敢領。”
翟買辦變了臉說:“老爺拿帖請人,誰敢不去!難道一縣之主還叫不動一個百姓嗎?”
王冕說:“假如我是因為犯了事,老爺拿傳票來傳我,那我不敢不去。現在是拿請帖來請我,本來就不是逼迫我的意思,既然我不願意去,老爺也可以原諒的。”翟買辦沒辦法,只好回去復命。
知縣心想:這個小伙子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一定是翟買辦到鄉下狐假虎威,把他給嚇著了。我不如自己下鄉去見他。他看見我這么給他面子,自然會大著膽子見我。我就順便帶他去見老師,這樣老師豈不誇我會辦事?
第二天一早,時知縣帶著衙役和翟買辦下鄉來了。轎子來到王冕家門前,翟買辦忙去敲門。王冕的母親開了門後,卻說:“他不在家,不知到哪裡去了。”說完就關門回去了。
翟買辦到處尋找王冕,結果在屋後的山間碰見個倒騎著牛的牧童。翟買辦一問才知道,王冕到二十里路外王家集吃酒去了,這牛就是王冕求牧童幫他趕回家的。翟買辦只好如實稟報給時知縣。時知縣聽了很生氣,說:“既然如此,不必找了!即刻回衙門去吧。”
王冕其實並沒有遠行,沒一會兒就回家來了。秦老爹抱怨他怠慢了知縣,王冕說:“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力,在這裡欺壓民眾,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什麼要結交他?但他這次回去必定會去稟告危素,危素惱羞成怒,恐怕要找我的麻煩。我如今想辭別老爹,收拾行李,到別處去躲避一段時間。只是母親在家,我實在放心不下。”
王母說:“孩子!你這幾年賣詩賣畫,我也積聚下三五十兩銀子,不愁吃喝的。我雖然年老但沒有疾病,你放心出去躲避些日子吧。你又沒有犯罪,難道官府來拿你的母親去不成?”
P1-3

序言

中國的白話小說起源於宋元話本,在知識分子及市民階層中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明清時期,白話小說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頗具代表性的長篇章回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更是我國古代白話文學史上的典範。
小說《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被胡適稱為“我們安徽的第一個大文豪”的吳敬梓。他出身於歷代顯宦之家,中了秀才之後,乾隆元年(1735年)安徽巡撫薦應博學鴻詞,他卻託病不就,從此他鄉試也不應,科歲也不考,逍遙自在。《儒林外史》所描寫的正是吳敬梓親身所歷所聞,寄託了他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
小說假託明代,實際則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追逐功名利祿的生活和生存狀態。作者在本書的“楔子”里,借王冕的口氣,批評了明朝科舉用八股文的制度:“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從而鮮明地點出了全書的宗旨。
就像胡適說的那樣: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養成這種社會心理。看他寫周進、范進那樣熱衷的可憐;看他寫嚴貢生、嚴監生那樣貪吝的可鄙;看他寫馬純上那樣酸,匡超人那樣辣;又看他反過來寫一個做戲子的鮑文卿那樣可敬,一個武夫蕭雲仙那樣可愛;再看他寫杜少卿、莊紹光、虞博士諸人的學問、人格那樣高出八股功名之外。這種見識,在二百年前,真是可驚可敬的了!
《儒林外史》所寫的人物,大都是確有其人的,作者只是以象形諧聲或是隱語寓其姓名,因為這些人這些事多是作者吳敬梓的所見所聞、真人真事,這也是《儒林外史》不同於其他章回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
《儒林外史》在結構上跟一般的長篇小說並不相同,全書共涉及二百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形象各異,性格鮮明,既沒有臉譜化,也沒有類型化。這些人物散落在全書的各個角落,沒有誰是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也沒有什麼能統領全文的中心事件(情節);而是各以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活動為中心,構成若干相對獨立的故事情節。形成多個既有聯繫又獨立存在的單元。幾乎每一個人物都牽扯著一條故事的線索。這一回中的次要人物可能就是後面一回中的主要人物。《儒林外史》這種特殊的長篇結構,對後人的寫作手法有著很大的影響。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小說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無恥行為的真實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作者同時還描寫了一些下層百姓,如淡薄功名的王冕,真誠善良的伶人鮑文卿,淳樸的農村小生產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他們正義、樸實,品德比那些老爺們高貴得多。
考慮到讀者所處的年齡段,我們對全書的故事作了相應的改寫和縮寫,但仍力求在結構上保持原書故事的完整性,在敘述上維持原書的語言風貌。鑒於筆者水平有限,有不當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1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