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代化歷程·東亞卷

內容介紹《世界現代化歷程(東亞卷)》內容簡介: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將近兩個世紀裡,東亞各國(地區)期盼通過現代發展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冀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平起平坐,期間經歷了反覆的模式選擇。 世界歷史在東亞舞台上展現的這一宏大場景,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都值得大書特書一筆,都是值得史家堅持不懈做一些認真深入的探討工作的。 粗略地檢索一下有關的中外文獻就可知道,多年來這個園地已經積聚了不少辛勤的耕耘者,而且已經有了可觀的成果。

內容介紹

《世界現代化歷程(東亞卷)》內容簡介: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將近兩個世紀裡,東亞各國(地區)期盼通過現代發展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冀與西方已開發國家平起平坐,期間經歷了反覆的模式選擇。從學西歐、學德國、學蘇俄、學美國……到不知道該再學哪一個;從部分的西方化到全盤西化,又從全盤西化回歸民族化,從群起“激進”、竭力鼓吹跟傳統“徹底決裂”回到集體“保守”、大張旗鼓地弘揚“優秀傳統”;一幕幕歷史活劇,情節起伏跌宕,悲喜交加;一代代引領風氣的人物,無論成功失敗,其經歷都可圈可點,可歌可泣。從19世紀後期到21世紀初,已經跨越兩個世紀的東亞變革,在東亞史無前例;東亞或如西人所稱“太平洋亞洲”(Pacific Asia)的重新崛起,也引起了近代以來的世界格局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世界歷史在東亞舞台上展現的這一宏大場景,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都值得大書特書一筆,都是值得史家堅持不懈做一些認真深入的探討工作的。粗略地檢索一下有關的中外文獻就可知道,多年來這個園地已經積聚了不少辛勤的耕耘者,而且已經有了可觀的成果。

作品目錄

作者的話
從多層次研究的角度審視東亞現代化模式(代前言)
第一部分 東亞現代化的文化背景與國際環境
第一章“東化”與“西化”關係新識
一 現代化、東化、西化三者是共性與個性關係
二 東亞模式是現代化在亞洲地區的個性體現
第二章 對“中體西用”思想的反思——現代化啟動的文化選擇與歷史困境
一 西方與“西力
二 文化“脫胎”過程
三 非西方社會現代化的共同特徵
四 過渡時期思想文化的二元性
五 現代化在“兩難選擇”中不斷深入
第三章 “亞洲價值觀”與東亞經驗再探
一“亞洲價值觀”如何看待東亞“奇蹟”和“危機”?
二 世界銀行對東亞“奇蹟”、“危機”與“復甦”的反思
三 阿瑪蒂亞?森:“自由發展觀”對“亞洲價值觀”的批評
四 動力機制與必需條件——透析“東亞經驗”之爭 ?
第四章 從“慕華賤夷”到“脫亞入歐”——日本華夷觀念的傳承與變異
一 日本華夷觀念之正統性:慕華賤夷
二 日本華夷思想之變異:非實體性的華夷觀
三 小結
第五章 東亞現代化的國際政治背景——以冷戰與台灣“奇蹟”的關係為個案
一 冷戰與台灣土地改革
二 美國對台經濟援助及其冷戰色彩
三 越戰對台灣經濟的刺激作用有待研究
四 台灣“邀請發展”對中國統一和亞太和平與安全的?遠影響
第六章 美日資本與新加坡產業升級
一 外國資本在新加坡的地位和作用
二 美、日資本的不同運作
三 兩國資本不同表現的原因
四 結論
第二部分 國家發展戰略、政治變革與國家干預
第七章 政治現代化的另一類型——戰後東亞地區政治發展
一 建立國民國家的權威主義政治體制
二 推動經濟成長的發展主義政治體制
三 官民協調的精英主義政治體制
四 各國(地區)不同層次的政治體制改革浪潮
第八章 保?主義與戰後日本的國家戰略——以吉田路線為主
一 相關概念與研究方法
二吉田路線的形成
三 後吉田時代保守主義的戰略演變
四 吉田路線的現實性及其轉變原因
五 對保守主義的批評
第九章 菲律賓現代政治變革模式的形成——黎薩爾的政治思想再思考
一 黎薩爾論“暴力革命
二 黎薩爾論“精英化的好改革
三 黎薩爾的政治思想與菲律賓政治變革模式的形成
第十章 中國台灣地區民主化的畸變
一 “台獨”誤區
二 “憲改”誤區
三 地方派系政治和“黑金”政治
第十一章 韓國民主化的進程
一 民主化的啟動
二 民主化的發展
三 1987年7月、8月、9月工人大鬥爭
四 盧泰愚民選軍人政權的產生
五 金泳三文人政權
六 韓國民主化的特徵
第十二章 住房干預的東亞模式——新加坡、香港政府進行經濟干預的途徑分析
一 新加坡、香港住房干預模式的同構性
二 兩地住房干預模式的成因分析
三 由兩地住房干預模式引發的對於東亞模式的新思考
第三部分 經濟、社會與區域發展模式
第十三章 從“以農業培養工業”到犧牲農業——對中國台灣和韓國農業與初期工業化關係的比較分析
一 引言
二 中國台灣:以農業培養工業方針的實施及其成果
三 韓國:工業帶動還是犧牲農業?
四 影響農業與工業化關係的制度因素分析
第十四章 東亞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農業
一 引言
二 香港和新加坡的城市農業轉型
三 日本都市圈的城市農業“轉型
四 未來之路
第十五章 韓國新村運動經驗的局限性
一 韓國農村發展的起點不是新村運動
二 新村運動的強制性與不可持續性
三 美化農村、提高農民收入並不能扭轉甚至減緩城市化進程
第十六章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改革
一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概況
二 新加坡實行教育分流制的社會影響
三 教育分流制度實施的必要性
四 新加坡教育分流實施的可能性
第十七章 新加坡社區基層組織?變遷
一 民眾聯絡所和人民協會
二 聯絡所角色的轉變
三 公民諮詢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四 組屋計畫造就居民委員會
五 基層組織與國家建設
六 結語
第十八章 當代越南經濟社會發展途徑
一 產品經濟發展途徑的推行與調整(1975-1990)
二 商品經濟發展途徑的定位(1991-2000)
三 市場經濟發展途徑的確立(2001年以來)
第十九章 探索東亞區域合作的新模式——以“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一 多極格局下的中國與東協關係
二 多極化趨勢下的中國與東協關係
三 結語
附錄 研究東亞現代化模式的書目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