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與和平會議,世界許多國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參加的國際和平組織,由1968年在新德里舉行的紀念M·甘地誕辰一百周年的國際宗教會議發展而來。迄今在京都(1970)、盧萬(1974)、普林斯頓(1979)、奈洛比(1984)和墨爾本(1989)舉行過5屆大會。墨爾本大會有14個宗教的約300名代表參加。羅馬天主教德里大主教A·費爾南德斯擔任會長直到1984年。同年選舉產生了由各個宗教的領袖組成的主席團。該會議在新加坡、東京、奈洛比、紐約和日內瓦設有辦事處。作為非政府組織它與聯合國建立了協商關係,而在聯合國的裁軍和人權事務上表現活躍。它還做了大量慈善救濟工作。其經費來源於各個宗教團體和個人。
相關詞條
-
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
特徵 分類 來源 現狀 列舉 -
中國宗教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到新中國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家等六大宗教為主體,兼有少數其他宗教和多種民間信仰的...
現狀 宗教信仰法律保護 主要特徵 團體 佛教 -
中國宗教[宗教文化]
中國宗教是指中國目前的宗教格局及相關文化。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到新中國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教等六大宗...
現狀 法律保護 主要特徵 團體 宗教活動 -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18年4月3日發表的白皮書。 白皮書約8000字,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共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保障...
發布經過 主要內容 白皮書全文 -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亦稱公會議,是全體主教會議之意,有全球性的或教區性的會議之分。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1869.12-1870.7)是第二十次大公會議。1962年...
會議背景 會議概況 大會組織 會議決議 會議精神 -
和平節
和平節:是和平與發展是當代的兩大主題。1988年第43屆聯大通過一項決議,將每年11月11日所在周定為“國際科學與和平周”,1989在象牙海岸亞穆蘇克羅...
引言 概述 節日由來 愛國教育 主題宗旨 -
世界末日[宗教預言]
宗教預言與神話中的世界末日,主要是指地球文明的終結。“非理性思維”是相信“世界末日”的根基之一。“理性思維”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合乎其內在邏輯或自然法則的,...
具體日期 預言起因 歷史印證 預言解讀 其他預言 -
和諧世界
和諧世界是基於中國文化傳統的系統觀、整體觀而提出的全球政治倫理、法律與國際關係建設的偉大理念,中國的“和諧世界”理論,不僅解決了中國發展道路問題,也是建...
政治內涵 主要宗旨 發展進程 理論基礎 前提條件 -
和諧世界[詞]
和諧世界是基於中國文化傳統的系統觀、整體觀而提出的全球政治倫理、法律與國際關係建設的偉大理念,中國的“和諧世界”理論,不僅解決了中國發展道路問題,也是建...
政治內涵 主要宗旨 發展進程 理論基礎 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