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解釋
閃屏,學術專業名詞成為“頻閃”。就是在一個電器的螢幕里看另一種電器的螢幕時,另一種電器的螢幕會有一條亮線從螢幕的底部推移到頂部,又從底部出現。這樣無窮下去,給人眼的直接視覺感受就是圖像在閃爍。若不用儀器檢測,雖然不容易看到頻閃的圖像,但眼睛精密的構造確實是會受到不小的傷害。
作用機理
液晶顯示器,分為CCFL背光和LED背光兩種。當顯示器採用CCFL背光時(即通常所說的LCD顯示器),背光電源關閉後,燈管還是會延續發光約幾毫秒;當顯示器採用LED背光時 (即通常所說的LED顯示器),LED燈的特性決定了它能夠更快速的控制打開和關閉電源的速度,所以當斷電後不會繼續有延續發光 。因此LED背光的閃屏會比CCFL背光更為明顯。但無論是CCFL還是LED背光,市面上99%以上的顯示器都是閃屏,也就是透過儀器都會呈現、並很容易被檢測出頻閃的效果,但生活中實際測驗CCFL背光的顯示屏,人眼不會感覺到閃爍,手機、相機、攝像機等測試沒有閃爍現象。
在調整液晶屏背光亮暗方式上,目前絕大多數的液晶顯示器生產商,都採用PWM(脈寬調製),主要是因為PWM簡單容易實現,只能使用開與關背光控制方式,會造成閃屏更為明顯。
結合以上2點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液晶顯示器會出現閃屏!
肉眼為什麼看不到閃屏?
螢幕的閃爍時間超過了人眼神經的反映時間,所以在肉眼看起來,不論是電腦上還是電視上的畫面都是很流暢很清晰的。但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看不見的傷害容易被忽視更危險!
閃屏對眼睛的危害?
眼睛的壓力來源可分成無形及有形的兩種: 有形及無形
有形的可量測的眼壓-睫狀肌的內面會分泌房水,如果房水分泌過多就會造成眼壓高,就是有形眼壓的來源。
人在看東西時眼睛有兩個重要的組件在做動,一個是黃斑部,另外一個是瞳孔。當光線射到眼睛的時候,瞳孔會依據光線強弱及所看物品的遠近進行大小調整。
人眼在接收影像的過程,是瞳孔及黃斑部互相調整的一個複雜的過程。
當看近(亮)的物體時,瞳孔會變小;反之當看(暗)遠的物品時,瞳孔會變大。
而一般液晶顯示器的連續閃爍調光過程(忽亮忽暗),相當於是一種亮度脈衝的現象。當人眼接受到亮度劇烈改變(忽暗、忽亮)時,瞳孔會忽大忽小做劇烈的調整過程,這種微小的改變, 對一般的使用者可能不會有察覺, 但長時間的觀看時, 會造成使用者的疲勞感.而自主神經又分成交感及副交感;交感會讓人腎上腺素上升、肌肉緊張、心跳加速。副交感會讓人比較放鬆。頻繁的亮度改變會讓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錯亂、並且讓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錯亂,進而造成眼睛的疲勞感。此外,在亮暗劇烈變化的過程,眼睛睫狀肌會收縮或放鬆來調整水晶體區度(雖然人眼沒有感覺到,但實際會發生);頻繁的睫狀肌收放的過程中,將會造成近視加深。
*一般液晶螢幕的亮度調整機制 (連續閃爍,藉由改變閃爍周期以調整亮度):
*眼睛接受到亮度改變時產生的眼部不適問題:
閃屏檢測
如何檢測閃屏顯示器和不閃屏顯示器?
檢測閃屏的小竅門:(1)可以用手機、相機、攝像機在鏡頭開啟狀態做簡易測試,普通顯示器螢幕閃爍(黑色條狀波紋)明顯可見,不閃屏在任何螢幕亮度條件下,都不會出現閃爍現象,畫面一直保持清晰流暢。 (2)用小風扇放在顯示器螢幕前,若看到扇葉鏇轉有明顯的黑白相間圖案,表明這台顯示器產生閃屏,且色彩越濃的,閃屏及其危害越重;若看到扇葉鏇轉是穩定、連續圖案,則表明顯示器沒有閃屏。
使用相機檢測
使用手機檢測
使用風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