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不發火地面常用於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如鞭炮生產企業、化工企業車間等。《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第3.6.6條對此有明確規定: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汽的甲類廠房以及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應採用不發火花的地面。條文說明對此作如下解釋:生產過程中,甲、乙類廠房內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汽、可燃粉塵或纖維等可燃物質,會在建築的下部空間靠近地面或地溝、窪地等處積聚。為防止地面因摩擦打出火花引發爆炸,要避免車間地面、牆面因為凹凸不平積聚粉塵。
不發火地面按構造材料性質可分為兩大類,即不發火金屬地面和不發火非金屬地面。
分類及工藝特點
根據以上關於發生火花原因的探討,要解決不發火問題,既要求消除撞擊、摩擦火花,同時也要消除靜電放電火花。因此一種合格的不發火地面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方面的功能特性。目前,不發火地面按構造材料性質可分為兩大類,即不發火金屬地面和不發火非金屬地面。
1、不發火金屬地面:
材料一般常用銅板、鋁板等有色金屬製作。此類有色金屬表面較柔軟,緻密,撞擊、摩擦時不產生火花,且金屬本身導電,也不存在靜電積聚問題。缺點是造價較高,耐磨損、耐腐蝕性較差。金屬本身不存在靜電問題,且在大塊金屬地板大面積貼地敷設與大 地接觸良好,且邊緣用金屬鉚釘固定。在施工技術上,主要是要求基面平整,鉚砌牢固即可。
2、不發火非金屬材料地面:
分為不發火有機材料製造的地面和不發火無機材料製造的地面。
(1)不發火有機材料地面如瀝青、木材、塑膠、橡膠等鋪設的,但由於這些材料的導電性差,具有絕緣性能,因此對導走靜電不利,當用這種材料時,必須同時考慮導走靜電的接地裝置,即要求在非金屬地面體中加裝緻密接觸的金屬導線網路。隨著高分子複合材料技術的發展,目前不發火有機材料地面中,PVC地坪、環氧樹脂地坪等材料通過工藝措施有著與水泥基面整體結合性好、抗油污、耐磨損等優點,使用日趨廣泛。其施工必須充分考慮有效接地,通常採取以下工序:①基底混凝土施工;②在基底混凝土表面鋪設導電格線,格線良好接地;③在混凝土表面鋪設防靜電不發火耐磨地面材料層,使得導電格線位於防靜電不發火耐磨地面材料層中,防靜電不發火耐磨地面材料層厚度大於3mm;④對地面作收光處理。
(2)不發火無機材料地面,是採用不發火水泥石砂、細石混凝土、水磨石等無機材料製造,骨料可選用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並 以金屬或石料撞擊時不發生火花為合格;砂應質地堅硬、表面粗糙,其粒徑宜為0.15—5mm,含泥量不應大於3%,有機物含量不應大於0.5%;水泥應採用普通矽酸鹽水泥,其強度等級不應小於32.5;面層分格的嵌條應採用不發生火花的材料配製。應注意的是,這些石料在破碎時多採用球磨機加工。為防止可能帶進的鐵屑,在配料前應先用磁棒攪拌石子以吸掉鋼屑鐵粉,然後配料製成試塊,進行試驗,確認為不發火後才能正式使用。
引發火花原因
地面由於人員行走,物體移動,墜物撞擊等情形往往產生火花,這些火花達到一定能量,在外部條件具備時,就成為引起燃燒、爆炸的點火源因素。在地面引發火花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撞擊、磨擦等機械作用;一是靜電放電。
1、撞擊、摩擦(機械作用)
當金屬或石頭與地面等堅硬物激烈撞擊時,能量瞬間集中到一個點上,產生高溫火花,其實質是達到很高溫度,發熱發亮的碎屑。這樣的地面就是通常的發火地面。一般來說,在撞擊和摩擦過程中機械能轉變成熱能。當兩個表面粗糙的堅硬物體互相猛烈撞擊或摩擦時,往往會產生火花或火星,這種火花實質上是撞擊和摩擦物體產生的高溫發光的固體微粒。兩個物體撞擊能否產生火花,取決於物體的表面硬度和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因此排除空氣濕度等外部因素不論,如果撞擊過程中要產生火花,必須一要發生撞擊的兩個物體具備足夠的相對動能,二要兩個物體均較堅硬,如果其中一個物體硬度較高另一物體硬度很小,這時撞擊過程中的動能主要被硬度小的物體以彈性形變的形式吸收,乃至不產生火花。
2、靜電作用
當地面聚集電荷到一定量時,遇有攜帶異種電荷的物體靠近,電流擊穿空氣,即發生電弧放電。如果此時的電弧高熱發光具備點燃的能量,即為電火花。 靜電放電能否產生火花取決於放電能量的大小,不是取決於靜電聚積到多少千伏。而放電能量的大小又取決於導體間的電位差及導體間的等效電容。
施工工藝
流程
檢驗水泥、砂子質量→配合比試驗→技術交底→準備機具設備→基底 處理→標高→貼灰餅沖筋→試件火花試驗→用料吸鐵檢查→攪拌→刷結合層→鋪設砂漿面層→搓平→壓光→養護→檢查驗收。
施工要點
(一)基層處理
1、把沾在基層上的 浮 漿 、落地灰等用簍子或鋼絲刷等工具清理掉,再用掃帚將浮土清掃乾淨,應在抹灰的前一天灑水濕潤,在鋪漿時地面不得有明顯的積水 ;
2、刷素水泥漿或界面處理劑,隨刷隨鋪設砂漿,避免間隔時間過長風乾形成空鼓。牆面在距面層20cm處貼上80cm塑膠保護模, 防止牆面被污染。
(二)控制標高
1、根據水平標準線和設計厚度,在四周牆、柱上彈出的面層上標高控制線;
2、用相同的砂漿按底角線拉線抹60mm×60mm的找平灰餅(與面層完成面高),間距雙向不大於2m,有坡度要求的房間地面平整度,還要做沖筋,以做好的灰餅為標準抹條形沖筋,高度與灰餅同高,形成控制標高的 “田” 字格,用刮尺刮平,作為砂漿面層厚度控制的標準。
(三)砂漿攪拌
1、砂漿的配合比應根據設計要求或通過試驗確定,通常採用水泥和砂子比例為1:2,水灰比0.3~0.4的乾硬性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小於M15,砂漿的稠度不應大於35mm,一般以能自然成團但不流淌,手捏能出水為宜;
2、投料必須嚴格過磅,精確控制配合比或體積比。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要均勻。
(四)鋪漿
鋪設前應將基底濕潤,並在基地上刷一道素水泥漿或界面結合劑,將攪拌均勻的砂漿,從房間內退著向外鋪設。
(五)搓平
1、用大槓沿沖筋將砂漿刮平,同時用抹光機的磨盤搓平,並隨時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並安排專人用木抹子對磨盤磨不到的死角和部分不平整的地方搓平;
2、砂漿刮平後, 待可以站人時清除灰餅和條形沖筋,防止砂漿凝固後沿沖筋處開裂。
(六)壓光
1、第一遍抹壓:在搓平後, 立即用抹光機抹壓一遍直到出漿為止,面層均勻,與基層結合緊密牢固。
2、第二遍抹壓:當面層砂漿初凝後, 清除灰餅和條形沖筋,並用鐵抹子把凹坑、砂眼填實抹平,注意不得漏壓,以消除表面氣泡、孔隙等缺陷,再用抹光機抹壓,用2m靠尺檢查平整度合格。一般採用原漿壓光,對部分 部位乾濕度不一致可以用澆花塑膠壺適量灑水,濕的部位可稍晚再壓光或適量撒些乾水泥,立即用木抹子把水泥搓進底層砂漿, 稍乾後再用抹光機壓抹。
3、第三遍抹壓:當面層砂漿終凝前(人有輕微腳印),用抹光機抹壓,消除所有抹紋 。
4、第四遍抹壓:壓平壓光後,用手感覺表面潤滑,眼睛觀察基本光亮,即達到面層表面密實光潔。
(七)養護
應在施工完成後24h左右,用鋸 沫 、紙 板 、麻袋或草簾 覆蓋並灑水養護, 每天不少於2次,嚴禁直接上人踩踏,養護期不得少於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