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繁華易素心

不為繁華易素心

《不為繁華易素心:儒學大師給現代人的智慧心語》從儒家的經典,尤其是先秦儒家經典中選取其精華部分,以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方式,針對現代人最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開出了一張對症下藥的方子,用輕鬆的筆觸為現代人生和儒家思想架起了一座橋樑。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平裝:224頁

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10423465, 9787510423468

條形碼:9787510423468

商品尺寸:24.4 x 17 x 1.8 cm

商品重量:599 g

品牌:華夏墨香

ASIN:B007BI4UGE

目錄

第一章 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人生有所“止”2

人生的重與遠 4

夫子有病不得醫 7

一顆小小的螺釘 9

清高的人是可恥的 11

第二章 一撇一捺,一個“人”字能寫多大

有才無德不足觀 14

要魚還是要熊掌 16

那“仁”卻在燈火闌珊處 17

千古一辯義與利 19

今天你誠信了嗎 21

挺直脊梁骨 23

聖人之德,凡人之德 25

第三章 修身之道,雕琢人性的美玉

喚醒心中的“聖人” 29

每天進步一點點 30

修身,先把心放正 32

舉頭三尺有神明 33

人啊,認識你自己 35

克己為仁 37

第四章 強心健智,彈一曲心靈的“將軍令”

找到“勇”的準星 41

勇者有懼 44

孔子的“金鐘罩” 45

孟子的“鐵布衫” 47

君子的自強之道 49

第五章 與人與己樂,活出幸福的人生境界

幸福是一種心態 53

放棄生活中的“第四塊麵包” 55

活出曠達的人生 57

俯仰無愧,君子之樂 59

家是幸福的船 61

第六章 淡泊明志,浮躁時代的靜心課

給心靈找個安靜的角落 65

知止而後定,淡泊成就人生 66

看淡名利 69

無欲速,無見小利71

得意失意皆從容 73

耐得住寂寞 75

第七章 中庸之道,方與圓的人生藝術

畫蛇添足,過猶不及 79

哀而不傷致中和81

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 84

人和之道,和而不同 86

中庸,是一種變通 88

第八章 處世之道,人情練達即是文章

知人者智 92

君子慎言 93

儒家的人際相對論 96

人脈是利器 97

一上一下,一仁一智 100

第九章 進退有方,水是無言的智者

智者樂水 104

沉默的君子 105

大智若愚最難得 107

“忍”者無敵 109

德之賊 112

第十章 霧裡看花,借一雙慧眼看世界

孔子斷案的訣竅 115

洗臉洗腳皆有學問 117

猴子可以為師矣 119

別被耳朵蒙住了眼 121

小原則,大原則 123

第十一章 我欲君子,斯君子矣

君子之心與小人之腹 126

知錯能改方顯君子風度 129

文質彬彬真君子 130

君子之爭 132

君子善養生 133

第十二章 以禮立身,有禮行遍天下

不學禮,無以立 137

擺正自己的位置 139

不敬,如禮何 141

厚禮非禮 143

來而不往非禮也 145

第十三章 風行草偃,馭人以德的領導藝術

幹部就是先乾一步 148

端坐北辰星 150

把人才放對位置 152

唯情可以動人 154

民無信不立 157

第十四章 職來職往,儒家的“職道”

懷才不遇先自省 160

別給自己找藉口162

功勞越大越危險 164

直言犯上,更要巧言勸上 166

事無大小,全力以赴168

第十五章 學而不厭,學習是最明智的投資

為什麼要學習 172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174

滴水可以穿石 176

學海無涯樂作舟 178

學,不可不問 180

學與思相輔相成 182

學一身屠龍技,空悲切 185

第十六章 人生得一知己,不亦樂乎

知己難求189

“不如己者”亦可為友191

朋友也分損與益 193

道不同,不相為謀 195

不挾的交友之道 197

君子之交,清淡如水 199

諍友難當 201

友誼,讓利益走開 203

第十七章 忙碌的年代,我們如何盡孝

百善孝為先 207

子欲養而親不待 209

孝在心裡,也寫在臉上 212

父母犯錯怎么辦 215

做得,做不得 217

最好的禮物 220

不孝有五,啃老為大 222

游宇明所著圖書

圖書信息

書名:不為繁華易素心

作者:游宇明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月1日)

平裝: 301頁

開本: 16

isbn: 9787308094573

條形碼: 9787308094573

內容簡介

民國是個非常特殊的年代,一方面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那個時代的文人、學人又在時代的夾縫中盡顯其個性、性情,胡適的寬容、傅斯年的認真、葉企孫的高尚、陳寅恪的耿介……構成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力圖通過當時文人、學人的人生細節突顯其精神,並融進自己對前輩文人、學人的理解。 {zzjj}

內容簡介

《不為繁華易素心——儒學大師給現代人的智慧心語》從儒家的經典,尤其是先秦儒家經典中選取其精華部分,以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方式,針對現代人最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開出了一張對症下藥的方子,用輕鬆的筆觸為現代人生和儒家思想架起了一座橋樑。

一個人究竟怎么活,才能活出有價值的人生,才能活出幸福的人生?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心靈更強大?怎么樣才能讓我們不再浮躁?

什麼是中庸處世之道?一怎樣為人才能做到進退自如?職場之上,我們該怎樣面對上級,又該怎樣面對下級?生活之中,我們該如何與朋友相處,又該如何孝敬父母?

在《不為繁華易素心——儒學大師給現代人的智慧心語》中,儒家的聖賢們將為我們一一解答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聆聽先哲的智慧;活出圓滿的人生。

序言

自漢代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一直浸潤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液、骨骼和靈魂當中,成為每箇中國人共同的人生準則。

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祖宗留下來的這筆精神遺產?對於這個問題,近代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思想傾向:一派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切都好,甚至連一夫多妻這樣的陋習都予以肯定;另一派把中國的落後完全歸咎於文化傳統,主張全盤否定傳統的儒家文化。兩種觀點都是有失偏頗的。

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和方法應該是批判地繼承,有選擇地吸收。對於傳統智慧中那些優秀的、積極的、符合現代精神的部分,例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有為精神、 《論語》中所提倡的“仁者愛人”的博愛精神、《孟子》中提倡的“浩然之氣”的正直作風以及《大學》中所談到的修身養性之道等,都應當加以吸收、學習。對於那些原本服務於封建專制統治,但可以脫離封建核心為現代生活服務的部分,比如儒家思想中極為重要的“忠、禮、孝”以及各種統治之道和為臣之道,都可以進行重新闡釋,提煉出現代意義和任何時代都通用的為人處世原則。本書中關於儒家職場之道的兩章,就是從儒家為君之道和為臣之道的論述中提煉出來的。

或許有人會說,儒家思想產生於農業時代,在這個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它還具有現實性嗎?儒家思想對我們當前的人生還具有指導意義嗎?要回答這些問題,只需捫心自問:我們對現在的生活是否已經心滿意足?在都市的高樓大廈之間,我們是否迷失了人生的理想,忘記了人性的美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是否躁動不安,不知所措,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通訊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是否發現朋友之間交心越來越難,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

誕生於兩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可以告訴我們這些問題為何發生。兩千多年前,孔子總結了夏、商、周三代文化,創立了儒家學派,在曾子、子思、孟子、苟子等一批儒家先哲的努力下,逐漸形成了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之後,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原則大多處於儒家的框架之中。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幾千年來,儒家文化一直照耀著中華文明和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中華民族能夠一直屹立於東方,儒家文化可謂功不可沒。

春秋時期,孔子編訂了“六經”:《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樂經》、《春秋》。這六本書相當於周朝貴族的教科書,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樂經》失傳,東漢年間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論語》和《孝經》作為儒家的官方教科書;到了唐朝,又加入了《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爾雅》,總計十二部經典;宋時加入了《孟子》。至此,便有了儒家的“十三經”,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對於現代人來說,這些儒家原典過於艱澀,讀起來往往比較吃力。為此,本書從儒家的經典,尤其是先秦儒家經典中選取其精華部分,以符合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方式,針對現代人最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開出了一張對症下藥的方子,用輕鬆的筆觸為現代人生和儒家思想架起了一座橋樑。

一個人究竟怎么活,才能活出有價值的人生,才能活出幸福的人生?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心靈更強大?怎么樣才能讓我們不再浮躁?

什麼是中庸處世之道?一怎樣為人才能做到進退自如?職場之上,我們該怎樣面對上級,又該怎樣面對下級?生活之中,我們該如何與朋友相處,又該如何孝敬父母?

文摘

做的與做不得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有很多種解釋。錢穆先生對其的解讀是:子女如果能常常以謹慎持身,使父母只憂慮子女的疾病,而沒有別的東西可憂慮,這也應該是孝的一個重要方面。

所以真正的盡孝除了讓父母吃好喝好玩好之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別讓父母操心,除了自身不能控制的疾病之外,不要做一些讓父母放心不下的事情。由此看來,“孝”也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有時候它甚至都不需要我們“做得什麼”,我們只需要“做不得什麼”,不做讓父母操心的事情就可以了。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一天,在一個關著一些死刑犯的牢房裡,死刑犯們翻著雜誌在那裡閒聊。?一名犯人指著雜誌中的珠寶說:“我母親沒有一樣像樣的首飾,如果戴上這些首飾一定會很高興。”?

另一名犯人指著上面的房屋說:“家裡的房子已經很舊了,我的母親如果有這么一間漂亮的房子多好。”?

第三個犯人指著上面的汽車說:“要是我的母親有這么一輛車子,就可以常來看我了,不用每天走著來看我了。”?

雜誌最後傳到一個犯人的手中,他拿著雜誌看了很長很長的時間,看著上面的珠寶、房子、汽車……?

他沉思許久,流著淚說:“我們從出生,到母親一口奶一口飯地哺育,到一件衣服一次臉色的無盡關懷,我們是母親牽掛的根源,更是母親幸福的寄託。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牽連著母親的心,我們是母親心中終生的痛。母親的付出,並不是希望得到物質的回報。是的,珠寶、別墅、小車的確是能給母親帶來快樂。但是,在母親的心底,終極的幸福永遠是兒子自身的優秀!如果我們的母親有一個好兒子就好了!”

這時,所有的人都低下了頭。

其實父母的要求很簡單,他們只想要一個好兒子好女兒,想要簡簡單單的天倫之樂,不用事事為兒女操心,這就足夠了。但是有幾個孩子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要知道,“做不得什麼”其實是一件比“做得什麼”更難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代的刺客聶政被人稱為至孝的原因。

聶政本是齊國的一名屠夫,和母親,姐姐住在一起。有一天,韓國的嚴仲子找到了聶政。嚴仲子在韓國得罪了相國俠累,出奔在外到處尋訪刺客替他報仇,到了齊國,他聽說了聶政的勇武,便帶著重禮前來拜訪聶政。聶政看到嚴仲子的重禮,感覺很奇怪,說什麼都不肯接受他的禮物。

於是嚴仲子屏退旁人,對聶政說:“我有仇人,我周遊列國就是為了找到一個壯士幫我殺了他,現在我來到齊國,聽說您勇武非常又義氣深重,所以獻上重禮,只想和你交個朋友而已!”

聶政卻回答:“我聶政之所以放棄我的志向跑到齊國來當個屠夫,就是因為有老母在堂,我不是不知道你的恩情,但恕我決不能從命。”堅決退回了嚴仲子的禮物。嚴仲子只得進了賓主之禮後,帶著禮物回去了。

過了幾年,聶政的母親去世了,聶政處理完母親的後事之後,說道:“想我聶政不過一介布衣,操刀賣肉的屠戶,嚴仲子身為諸侯卿相卻委身來與我結交。我早已決定要為他不惜身家性命了,只是當年我因為母親尚在,不敢當面答應,現在,母親已經走了,是我報恩的時候了。”於是,聶政找到了嚴仲子,說:“當初你以卿相之尊重金相交,我深受感動,但是因為有母親在所以實在不敢接受,現在我的母親已經去世了,告訴我你的仇人是誰,我幫你去報仇!”

於是,嚴仲子把自己和俠累的仇和盤托出,聶政隻身一人提劍入韓都,刺殺了俠累,但自己也被俠累的衛士殺死。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春秋戰國時期非常流行的價值觀,荊軻因為太子丹的禮遇隻身刺秦,豫讓因為智伯的禮遇不惜漆身吞炭刺殺趙襄子,但是面對嚴仲子的禮遇聶政卻選擇了拒絕,他不是真的想拒絕,他是因為不想讓自己的母親操心。可想而知,對於一個心懷大志的武士來說,在拒絕嚴仲子的時候聶政的心裡是多么的矛盾,但是在孝道面前,聶政選擇了盡孝。在聶政身上,儒家“父母唯其疾之憂”的孝道文化展現的盡致淋漓。

這也是儒家文化最貼心的地方,它不會去鼓吹大而無當的東西,儒家的所有美德都是可以在生活中以很簡單的方式展現出來大家,具體到盡孝方面,我們只需要別做讓父母操心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也是為什麼孔子會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在農業社會通訊不發達,一旦出遊,很可能就是音訊全無,讓在家的父母怎能不憂心忡忡?可以說遊子在外的每一天,父母都不會停止對遊子的擔心與想念。因此,孝順的兒女不會讓父母擔憂,不會離開父母太遠,就算實在要離開,也“遊必有方”,要讓父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會在什麼時候回來。

在這方面,宋代名臣包拯就是典範。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拯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交口稱頌。《名家說論語》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拯這才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重新踏入仕途。包拯主動辭去官職,回家孝敬父母,足見其對父母的孝心。

總有一些斷章取義的人在誤讀儒家思想,有些人一看到“父母在不遠遊”,就說,“喔,那我就天天宅在家裡,不出去工作也不出去找工作,多好。就算要出門,也是‘遊必有方’,馬上回來”

他們沒有意識到,當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的時候,他其實是在說,別讓父母為我們操勞又操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