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0位[7201039601] 13位[9787201039602]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1
定價:¥15.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對世紀之交中國知識界的思想文化爭論作出了評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場爭論涉及到對現代化的態度,對現階段中國國情的判斷,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對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看法。這場爭論從規模和影響上說也許不過是學術界內的杯水風法,這場爭論從規模和影響上說也許不過是學術界內水波,但它的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會遠遠大於目前人們所能感覺到的。
編輯推薦
本書對世紀之交中國知識界的思想文化爭論作出了評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這場爭論涉及到對現代化的態度,對現階段中國國情的判斷,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對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看法。這場爭論從規模和影響上說也許不過是學術界內的杯水風法,這場爭論從規模和影響上說也許不過是學術界內水波,但它的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會遠遠大於目前人們所能感覺到的。
目錄
前言求索時代精神:個人思想歷程語言與哲學:學術研究偶得現實與虛構: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爭論事實與責任:歷史反思堅持正義和捍衛價值:文化與社會評論社會理想如何落實:書評
書摘
我們的目標有限,但我們的期望卻非常之高。因為我們深知,理解和把握西方哲學中語言的維度——它的出發點、內容和方法,實在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重視語言不但是當代西方哲學的特徵,而且是當代世界學術潮流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在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文藝批評等各重大領域,對語言的審視和分析成了最常見、最基本的方法。這種情況並非偶然,它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有著長遠和深厚的淵源。我們在對照和比較的研究中,可以對當代西方整個文化狀況的一般態勢,對西方學術傳統的精細微妙之處獲得更好的理解。目前正處於世紀之交的前夜,如果我們想對20世紀西方哲學的總體發展作一番回顧與總結,對下一世紀的潮流和趨向作一點前瞻性估計和預測,那么,深入到語言一維可能是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觀察角度。我們同意不少中外學者的下述看法:全球化的時代正在到來。為了透徹地理解中西哲學、文化的異質性和最有希望的契合部分,深入到語言之維是大有必要的。如果說我們曾因囿於自己的傳統,對西方學術思想的根基沒有深透研究的話,我們可以在語言空間中找回失落的東西。
總之,我們對自己課題的價值與意義堅信不疑,並期待它拋磚引玉。
相當長時間以來,中國學術界知識界是在一種不太理想的心態和環境中了解和研究西方學術思想的。首先,我們有王國維式的內心困惑,當他熟悉近現代西方各種哲學學說之後,發出了“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的評價和哀嘆,而可愛與可信的分野,類似於英美和歐陸的分野,而且往往被理解為理智建構和人生關切的對壘。其次,在向外探視和接納的過程中,最敏感的觸角往往是文學而非哲學。文學當然決不應遭到輕視,但若文學的功能取代了哲學的功能,在理解當代西方哲學時就不可能不產生某些片面性。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中國,薩特(J—P Sartre)的存在主義成了炙手可熱的顯學,他的“人即自由”、“世界即荒謬”、“他人即地獄”等話語成了不脛而走的格言,薩特哲學的崇拜者和批判者都把他的思想當成當代西方哲學思想的代表或典型。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才知道我們當時的眼界和視野多么成問題!另外,由於簡單地把英美和歐陸傳統視之為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對立,對它們的研究就與意識形態環境的寬鬆和緊張聯繫起來了。許多人有一種偏見,認為科學性的研究是冷冰凍的,但少有風吹草動干擾,而搞入文性研究要冒風險,卻是有趣和有刺激性的。對西方當代哲學的兩種傳統的研究,就在時松時緊、時冷時熱中木平衡地發展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