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己知

不患人之不己知

“不患人之不己知”,出自《論語·學而》和《論語·憲問》。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指別人不了解我,我還是我,於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慍”,值不得憂慮,更沒有怨天尤人。相反。“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別人,則不知道別人的是非邪正,不能親近好人,遠離壞人,這倒是值得憂慮的。

出處

論語·學而》和《論語·憲問》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注釋

患:憂慮,擔心。
人:指別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之:助詞,無意。
不能:沒有能力(才能)
也:一樣,相等

譯文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讀解

患不知人也

別人不了解我,我還是我,於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慍”,值不得憂慮,更沒有怨天尤人。
相反。“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了解別人,則不知道別人的是非邪正,不能親近好人,遠離壞人,這倒是值得憂慮的。
當然,說是這么說,要真正做到卻是不容易。所以聖人不僅在《學而》打頭的一章里告訴我們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語重心長地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照應。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做事,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因此,當面對別人的毀譽的時候,也就可以泰然處之;因為不為求榮譽,當然也就不怕別人的詆毀。君子以寬恕的心態來對待別人,所以,不求全責備,當自己不被別人了解的時候,希望被了解,卻不責怪別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別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標準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養不夠,因此難以寬容地對待別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誤解別人,由此而產生評價失誤。所以,不必因為別人不了解而憂傷埋怨,但是應該學會了解別人。

患其不能也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篇第十四》)白話的意思即是說:不要愁別人不知我,只愁我自己無能。這個道理好像人人都懂,不過做起來就比較困難。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發牢騷說領導如何不理解他,讓他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反過來我們卻很少聽見有人說不怪別人,都怪他自己能力太差。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主要在於人們沒有真正認清楚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不單純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修身養性的一個重要方法。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意思是說一個人生活在眾人當中,並且只有在社會當中才有意義。但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如果一個人只要冥思便可以通達一切,就不需要學習了。但人是生在社會中,眾人並不統一,各有所長,學習必然是向眾人學習。一個人要想成為君子,在為人處事方面做到恰如其分,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做到。如果不學習,一個人很難處事為人,弊端頗多,孔子講的六言六弊就是這個意思。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翻譯過來是,孔子說:“由啊!你聽說過六言六弊的說法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啊。”孔子接著說:“你坐下!我告訴你。喜歡仁而不喜歡學,它的弊端是使人變得愚蠢。喜歡知聞而不喜歡學,其弊端是使人流蕩而沒有歸宿。喜歡忠信而不喜歡學,其弊端是反成傷害。喜歡正直而不喜歡學,其弊端是急切不通情。喜歡勇猛而不喜歡學,其弊端是容易犯上作亂。喜歡剛烈而不喜歡學,其弊端是易於狂妄牴觸人。”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學習的重要性。
既然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就能夠以學砥礪自己進步,不再發牢騷,而是代之以多學多問多思考。明白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經過學習,能力提高了,眾人可見,誰還能埋沒你呢?
我國數學家、理論數學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華羅庚,自學成才,通過超過常人的艱苦努力,學以致道,求得數學的真諦。他並沒有要求過任何人去了解他的才能,可是他的數學擺在那裡,自然而然地便被人了解,被人承認和重視。
華羅庚小時候生活很困難,家裡開了一間小雜貨店,賣些日用品賺錢供一家人艱難度日。華羅庚從小酷愛數學,在讀國中時,他的數學老師王維克非常喜歡他,經常給他講一些數學知識。華羅庚也虛心求教,在這段時間打下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可是國中畢業以後,家裡再也無力供他讀高中,無奈之下只能回家幫助照料店裡的生意。但這並沒有打消華羅庚的數學夢想,他白天站在櫃檯邊,一邊賣東西算賬,一邊讀數學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就進行演算,一有收穫,便欣然自得。有時候他遇到難題,白天在店裡算不完,他就在夜裡點著小煤油燈進行演算,經常是演算到後半夜。
父親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可是生活的無奈,讓他也無能為力。如果這時候華羅庚像一些人一樣發著牢騷說:“你們都不了解我,我是學數學的天才,怎么能讓我站櫃檯賣貨呢?”或許我們今天就不會聽說華羅庚是位數學家了,他只可能是一位無名的小商販。他沒有將時間放在無用的事情上,而是專心學習,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有一次,一位顧客來買棉線,問:“一斤棉線多少錢?”“8537290。”華羅庚把剛剛演算完的一個得數說了出來。顧客聽了莫名其妙,一生氣轉身走了。他父親很生氣,認為兒子想學習固然很好,可是一家人畢竟要生活,天天演算數學並不能解決問題,一氣之下非要把他的數學書和演算題目的紙燒掉不可。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華羅庚也難逃這種命運,十八歲那年,由於生活艱辛,身體虛弱,華羅庚不幸染上了傷寒病,留下了終生殘疾,左腿關節變形,走起路來只能一瘸一拐。這種打擊非但沒有讓他放棄數學,反而更堅定了他的決心,他說:“我別無選擇。乾別的工作要到處跑,或者要設備條件,我選中了數學,因為它只需要一支筆、一張紙,很簡單。”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十九歲那年,華羅庚撰寫的數學論文在上海《科學》雜誌發表,很快便被當時的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看中。這正驗證了孔子的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熊慶來把華羅庚招收進了清華大學悉心指導。華羅庚只用了一年半就攻下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英語、德語、法語。華羅庚二十四歲時被清華大學聘為教師。在熊慶來的幫助下,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進修。華羅庚回國時,由於日軍入侵,清華大學被迫南遷至昆明。華羅庚正式被聘為教授。他在這一時期寫出二十多篇數學論文,還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堆壘素數論》。這時,華羅庚已成為世界各國公認的數學家。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毅然放棄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的待遇,於1950年回到北京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後來又擔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先後寫出多篇論文、9部專著、11本科普著作。有一次,華羅庚用這么幾句話來歸納他取得成就的秘訣:“埋頭苦幹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很簡單的道理,用功學習是硬道理,只有如此才能證明你的實力,別人自然也會知道和了解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