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悛

語出:《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知伯 不悛, 趙襄子 由是惎 知伯 ,遂喪之。”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兵革方禦寇,爾惡胡不悛?” 明 無名氏 《玉環記·皋逢簫玉》:“知再不悛,乘風捲土,噍類無遺。”

基本信息

bùquānㄅㄨˋㄑㄨㄢ

釋義

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左傳·哀公二十七年》:“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知伯,遂喪之。”唐岑參《阻戎瀘間群盜》詩:“兵革方禦寇,爾惡胡不悛?”明無名氏《玉環記·皋逢簫玉》:“知再不悛,乘風卷土,噍類無遺。”鄭觀應《盛世危言·善舉》:“曠學則其師督責之,至再至三,仍或不悛,則拘諸改過學堂。”《宋史·王化基傳》:“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惡不悛,恃遠肆毒,小民罹殃,卒莫抗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