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國魂:汶川大地震詩歌選

不屈的國魂:汶川大地震詩歌選

《不屈的國魂:汶川大地震詩歌選》真實展現了在這次災難中折射出的人間大愛與人性光輝,再次證明了在國家危難時刻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真切表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對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同胞的無限哀悼。詩抄匯集了眾多因這次災難自然而生的原創詩歌近100首。這些詩歌作品感人肺腑,動容天地,如一在網路上出現便被廣為傳誦的《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等。 一場8.0級強烈地震突如其來,短短數十秒,數百萬生命被推到生死邊緣……巴山蜀水,中華大地,迅即展開一場感天動地的生命大營救!歷史會記住,記住這場氣壯山河的生命大營救,記住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堅強挺立!

內容簡介

《不屈的國魂:汶川大地震詩歌選》以生命的感動、生命的奇蹟、生命的風采等十大篇章,採集來自災區的第一手感人肺腑的故事,真實記錄這一銘心刻骨的中華民族史上的一頁。這是一段怎樣不堪回首的日子啊:撕心裂肺,痛徹周身。是啊,面對這場令人震驚的巨大災難,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抑止住眼中的熱淚——為那些在廢墟下苦苦掙扎的生命,為那些為拯救生命而奮不顧身的勇士,更為那些以自己的死而換來他人的生的高尚靈魂。

圖書目錄

第一輯泣血汶川
寫在大地搖動的時刻
心繫汶川(二首)
總書記在北川總理的淚水
孩子,你說!
孩子,不哭!
那隻手那支筆
孩子,你不該走
哭泣的鴿子
一路走好
看見廢墟中伸出的那隻手
媽媽,別哭
媽媽別哭
2008誰說中國無淚
瓦礫下的花朵
開往天堂的火車
媽媽,我走了你就看花
我收到了你的簡訊
天堂里的節日
陰鬱的時刻
媽媽的呼喚
大愛無言
天國里那琅琅讀書聲
廢墟中伸出一隻手(外一首)
最後一課
孩子,別哭
小紅燭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媽媽別哭,我去了天堂
第二輯天地同悲
輓歌與頌辭
汶川,你有多遠
汶川,你沒有走遠
我們都是一家人
汶川,我為你望穿淚眼
血祭
吻川
淚雨問川
天地同悲
生死不離
舉花為你們送行
痛:哀悼地震遇難的同胞
輕聲!親人已在天堂安眠
震殤
心!為汶川而燃燒
第三輯壯哉國魂
自語
第一時間
大愛有聲
中國不相信眼淚!
最美的姿勢
我希望……
我們與你同在
最美的謝禮
倖存的小手向紅星致敬
生命中的燈
解讀歌聲
在生死兩重天
80後的一代
我聽見孩子們的呼喚
今夜無眠五十六個民族心手相連
我們高舉火炬
你是最可愛的人
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
第四輯巴蜀雄起
四川啊,你就是我的親娘!
汶川!你不孤單
地球的敬禮
廢墟上的花束
咆哮的大地不屈的人民
哀悼與合鳴
戀曲與迴響
第五輯華夏浩歌(舊體詩詞選)
壯行
蜀中地震夜不能寐作詩述感
中華大吟唱
戊於西蜀地震歌
初聞汶川地震(外一首)
鼠年抗震救災
補天裂
蝶戀花抗震救災
水調歌頭抗震救災
南鄉子抗震救災英雄贊
七律三首八方支援克時艱抗震救災
卜運算元抗震救災
滿江紅汶川抗震
七律蜀道難
七律三首祭汶川大地震
七律汶川地震
江城子祭汶川地震受難同胞
江城子汶川地震
浪淘沙2008抗震救災
清平樂汶川驚魂
重整我山河
震撼
我於我土有深心
聞汶川地震
編後記

文摘

寫在大地搖動的時刻
楊秀麗
那一刻,我看到灰暗的雲朵在天空漫上來,
那一刻,我以為上海的午後要有雨了,
那一刻,我不知道中國的腹地正在崩裂、顫抖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個黑色的瞬間,
五月的中國啊,天崩地裂,山巒震動,
有什麼無形的東西在摧折祖國母親的筋脈?
有什麼可怕的力量在揉斷她的骨骼?
有什麼巨大的手在搗鼓她的血肉?
大自然在凶吼!神州硬生生地被震開了縫
生與死的界縫啊,一道無明的深淵!
世界仿佛進入混沌的末日,
啊,中國!我莊嚴的國土,
我生息相共的母親祖國,
為何無數無辜的眾生被頃刻帶走?
我無語,我沉默,我靜坐,我淚流,
我在東海之濱的上海遙念一個
以前如此陌生的地方——汶川,
那裡有青青的牧草,
那裡有珍貴的國寶,
那裡的人民也曾無憂地生活,
那裡的孩子也曾無邪地歡笑,
可現在,汶川,連同它四周眾多的
城市、縣城、山莊都變成滿目瘡痍,
變成廢墟,變成荒城,變成魂靈的亡陣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
至今從未目睹和經歷過如此的自然災禍,
我在五月青蔥安逸的夢中醒來,
忽然如此貼近地看見了祖國母親悲傷的容顏。
從未有過的壯烈,從未有過的悲情,
五月,我最最哀嘆的是那些幼苗般的孩子啊,
他們可愛的小臉就像是我自己的親骨肉,
他們未曾體驗過這世間濃郁的新酒,
他們未曾體驗過這世間的歡欣和憂愁,
那些溪流般清澈的生命,
難道就這樣被無情的混沌的死神給帶走?
如果我的詩能為他們挽留,
那我情願把詩化成一把把鋼釺鐵鏟,
為他們剷除身上重壓的鋼筋牆頭;
如果我的詩能為他們挽留,
那我寧願把詩化成一隻只具有魔力的手,
為他們迅速扒去身上的廢墟塵垢,
可是,我又是如此無力啊,
我只能在遙遠的申城守候,
只能用我的詩去親吻祖國母親憂傷的額頭。
花在開,風還會絢爛,
日月相望,共同執手。
當我們在五月的時光里繼續行進,
相信我們終還會看到無限的光明,
震裂的土壤會重新變得圓滿,
因為,世界始終在我們愛的中央,
世界始終環繞在我們慈悲的胸口。
我們洞穿一切的生與死、苦與悲,
孤獨和迷茫,幸福和憂傷,
重新讓落日映照碧綠的新枝,
重新讓河流淌過我們的城市和村莊,
重新讓花朵開放在生命的源頭!
……

序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歷史定格在這個時間,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相當於400多顆核子彈能量的汶川大地震,在1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施放。8.0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以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生的震級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歷史記載以來震級最大的一次地震。霎時間,它給數百萬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大批人員被壓在倒坍房屋的廢墟下,造成數十萬人員傷亡和失蹤,大量城區、鄉鎮、學校、基礎設施和民居被毀,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縣城幾近完全消失。
一場歷史上最有力、範圍最廣大、任務最艱巨的自然災害救援活動,在四川全省各縣、市展開了。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久經磨難的中國人民。災難,讓中華民族進發出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偉大力量。災難也是一所大學。共產黨員、解放軍戰士、白衣天使、專業救援隊、志願者……為災區人民擎起一片天。有人說,他們都是英雄;有人說,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話是不錯的。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一旦進發出來,將會勝過千百顆核子彈,一定能戰勝災害。
四川,是我國的經濟和文化大省,是我國最廣闊的戰略腹地。自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勢力就從來沒能伸進來。四川古稱天府之國,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富庶的城市,使它成為中國最美麗、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成都平原的物產、兩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國寶大熊貓、九寨溝夢幻般的風景、樂山的大佛,這些偉大的物質文明,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然而,人們並不知道,四川的這些歷史和文化的偉大奇蹟,都是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在與大自然的一次次頑強奮鬥、抗爭中取得的。現代地質科學研究表明,四川,特別是川西部地區,處在亞洲板塊的地質斷層帶,是地震多發、強發地區,自古以來就不斷發生地震。最早有歷史記載的一次大地震,發生在公元前26年3月28日(西漢成帝河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樂山地區曾“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壅江水,江水逆流壞城,殺十三人”。其餘震曾“積二十一日,百二十四動”。此後歷唐、宋、元、明諸代,較大地震災害發生數十次,大都發生在川西一帶。清代以來,六級以上的地震有20多次,其中有災情統計的記載,如公元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西呂發生7級以上地震,城幾全毀,造成死亡20652人(另有會理州死亡2800餘人),流離失所災民達13.57萬人;1933年8月25日,茂汶縣(即今茂縣、汶川縣)疊溪發生7.4級大地震,死亡68002),15公里內的山嶺川澤全部崩壞;1973年2月16日川西爐霍地區發生7.9級地震,受災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從某種意義上說,四川的抗震救災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不論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還是共和國成立以來,英勇的四川人民從來沒有被震災擊倒,他們總是在災後不久便含淚掩埋了親人的遺體,撥開廢墟上的瓦礫,開始恢復生產和生活,重建自己的家園,使四川一代比一代建設得更加美好。這次“5·12”特大地震災難發生後,到處都響起了“四川雄起”的聲音,又是新時代蜀人“震不倒、壓不垮”精神的寫照。
法國詩人艾呂亞曾指出,人類作為共同體的特質,就是守望相助,心意相連。在這場偉大的抗震救災工作中,四川人民得到了全國人民、海外同胞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守望相助,彼此心意相連。手拉手,心連心,舉國成為一體。災區遍是紅、綠、白、橙、藍五色的緊張而又有序的救災風景。那紅色,是屹立在廢墟上的鮮艷五星紅旗,它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勇戰勝困難的精神源泉。那綠色,是穿著綠色迷彩服的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這次抗震救災,投入了多達13萬餘人的兵力,動員了野戰軍新裝備、空軍運輸機、陸航直升機,甚至動用了精銳的空降兵、海軍陸戰隊。連日來,他們奮戰在最危險、最困難、最艱苦的救災第一線,取得了諸如“挺進汶川”、“空降茂縣”、“奮戰北川”等一個又一個震撼人心的勝利戰果。最令人感動的,是包括多位上將在內的80多位將軍與戰士一道在廢墟上救人,夤夜穿越不斷滑坡的山間崎嶇小道,強行軍奔赴目的地,或在急流的江面乘衝鋒舟開闢水上運輸通道。救災的解放軍和武警,被人民稱為“新時期最可愛的人”。白色,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他們在災區救死扶傷,進行衛生防疫,行使著天使般的神聖職責,使白色成為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希望。橙色,是來自海內外志願者救援隊服飾的顏色,他們活躍在災區各地救人、為災民服務,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類博愛精神。藍色,由一片片、一叢叢在廢墟旁出現的救災帳篷組成,它們是災民的臨時新家。雖然簡陋,卻能遮風擋雨,能成為學生的課堂,能在餘震中充當災民的保護神。它是幾百萬災區人民的心靈寄託和未來的希望、起點。總而言之,愛的傳遞鑄就了一座新的堅不可摧的物質和精神的長城。
特別要提及的是,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面前,新聞傳媒在報導災情、反映抗震救災偉大成績的真實情況方面,作出了特殊的、無可替代的、卓越的貢獻。新聞工作者在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奔赴救災最前線,扛著攝像機、握著話筒、舉起相機、撥動電腦鍵盤,一天24小時從救災前線向外發出大量圖像、照片和文字,讓外界了解災情,追蹤救災進展,反映災區要求,謳歌救災鬥爭。那些震撼人心的災難場景,那些災難襲來時不惜犧牲自己保護他人的英雄行為,那些抗震救災中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事跡,無不催人淚下。它們讓災區人民鼓舞信心,努力奮起;讓全社會激起對災區的關愛,動員了最大多數人支援災區。許多深入一線的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採訪獲得信息,為中央和省市領導抗震救災決策、調度提供可靠的依據。許多精彩的新聞作品,已成為時代的絕唱,成為新聞史的經典,這是中國新聞傳媒界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榮耀。
地震難以避免,家園可以重建。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2008年5月24日,專程前來走訪慰問中國地震災區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感嘆說:“中國人民是充滿力量、勇敢無畏、堅忍不拔、富有自助和合作精神的偉大人民。”偉大的四川人民一定能在廢墟上站起來,建設一個更為美好的新汶川!
我們期待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