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君子乎

不亦君子乎是出自《論語》里的一句古文,作者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

讀音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字義

知:了解、理解;

慍:生氣、怨恨、惱火、憤怒、埋怨;

不亦君子乎 不亦君子乎
不亦君子乎 不亦君子乎

亦:也

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釋義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惱恨,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人不知而不慍:“知”在古代漢語裡,除了相當於 “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於“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一個“知”,即為聰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慍”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講。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謂“慍”,就文字解釋,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沒有發出來,在內心中有煩厭、厭惡、討厭、怨恨之感。那么,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才算是君子。那我寧可不當君子,你對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騙你,心裡難過一下總可以吧!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實在是做不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