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納勒

村情概況

距離村委會2.5 公里,距離鄉政府22公里。國土面積7.27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溫13.2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洋芋、臭參、蕎子等農作物。有耕地411畝,其中人均耕地1.1畝;有林地553.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6戶,有鄉村人口374人,其中農業人口374人,勞動力23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1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1.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1畝,全部為山地,人均耕地1.1畝,主要種植洋芋、蕎子等作物;擁有林地553.5畝;草地1038畝;荒山荒地2587.5畝,其他面積6315畝。有豐富的草山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4戶通自來水,有8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95.3%)。有8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 和32.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 9.3 %和 9.3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2.00公里。全村有機車18輛。
 全村無沼氣池,沒有太陽能、小水窖、“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沒有高穩產農田。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7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1萬元,占總收入的67.1%;畜牧業收入25.8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2頭,肉牛40頭,肉羊160頭);林業收入7.68萬元,占總收入的6.9%;第二、三產業收入0.67萬元;工資性收入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人(占勞動力的10%),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5.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7.1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臭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臭參、藥材產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5.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7.1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臭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臭參、藥材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6戶,共鄉村人口374人,其中男性190人,女性184人。其中農業人口374人,勞動力231人。該村為純彝族村。
 到2008年底,全村沒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6人,參合率87.2%;享受低保2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4公里。該村沒有公廁、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和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戶,占農戶總數的3.5%。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下納勒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金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3公里,距離中學2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無一事一議籌資額,一事一議籌勞87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策法規、村規民約、經濟收入及支出等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7 人,女黨員0人。該村有團員1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由於地理位置的制約,人畜飲水十分困難。
2、屬全鄉純白彝族村,民眾思想意識偏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加之生活困難,無法供孩子上學。
3、由於經濟條件限制,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比例較低。
4、到處高寒山區,道路交通不便。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大力發展畜牧業、種植業,搞好封山育林,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2、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扶持,試種臭參、藥材。3、興科技、用科技,更換新的種植和養殖品種。4、爭取上級對養殖的培訓,逐步擴大養殖業。5、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