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社鄉

下社鄉

下社鄉地處盂縣北部山區,西北與定襄縣、五台縣接壤,東部、南部、西部分別與本縣的梁家寨鄉、上社鎮、西潘鄉相鄰。全鄉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9600人,耕地面積約7700餘畝。下社鄉是一個純農業區,種植業是全鄉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主導產業。

基本信息

概述

下社鄉下社鄉
下社鄉地處盂縣北部山區,西北與定襄縣、五台縣接壤,東部、南部、西部分別與本縣的梁家寨鄉、上社鎮、西潘鄉相鄰。全鄉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9600人,耕地面積約7700餘畝。交通日趨便利。東縱公路、東太公路、朔黃鐵路穿境而過。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0公里。

區域特點

下社鄉下社鄉

農業經濟凸顯。下社鄉是一個純農業區,種植業是全鄉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主導產業。境內水源豐富,龍華河、滹沱河、烏河流經全境,全鄉海拔500米左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無工業污染,是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的天然場所。蔬菜業、林果業(核桃、紅棗、花椒、柿子、黑棗)正在成為引領全鄉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產業。 資源經濟厚積待發。農林產品的生產鏈條正待延伸,農業加工企業急待建設;水力資源已 在開發,位於滹沱河畔的王家灘水電站已在建設中;金屬和非金屬礦藏資源尚待開發,全鄉 境內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大理石長石、至石、透輝石、石英石石棉、鐵礦、銅礦等蘊藏較為豐富。

下社鄉是您投資的熱土,是您興業的寶地,更是您創造財富的源泉,這裡山水鍾靈毓秀,我們誠邀各界賓朋共同開發,共謀發展,共創下社美好明天。

相關資料

下社鄉棗園村

下社鄉所獲榮譽下社鄉所獲榮譽

老有所養少有所教

在風景秀美、綠樹環繞的棗園村有一座下社鄉敬老院分院。據介紹,該敬老院一期工程於2006年3月動工,2007年1月啟用,去年又實施了二期擴建工程,省、市、縣各級投資達到72萬元,目前共有23位下社鄉及附近鄉鎮的五保老人在此生活。
緊鄰敬老院的是投資32萬元建起的棗園陽光中心國小。“現在的條件好了,過去孩子們上學是在幾眼小窯洞里,通風差,光線弱,一到冬天更是凍得要命。”據霍書記介紹,村國小之所以叫“陽光中心國小”,是因為2002年建學校時,陽光發電有限公司在棗園村進行扶貧,對學校的建設給予了巨大幫助。據了解,棗園陽光中心國小是下社鄉僅有的4箇中心國小之一,目前除棗園村的孩子們在這裡就讀外,還有牛郎灣、芙城口、孫家口、里千口4個附近村子的孩子在此上學,學校學生達到了180多名。
除了建設敬老院和中心國小,棗園村還於2004年投資6萬元辦起了村級衛生所,解決了村民就醫難的問題;2007年,投資16萬元建起了農民休閒公園,2008年又投資22萬元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閱覽室、棋牌室、桌球室一應俱全,為村民娛樂健身提供了好去處。

科學發展富促民致富

在村委會的牽頭下,2008年棗園村組建了天鴻、昌旺兩個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全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總投資660萬元的天鴻養殖基地可同時飼養生豬500頭、肉牛200頭,將成為棗園人繼600畝核桃基地之後的第二銀行。一期投資36萬元建成的昌旺生豬養殖場目前存欄生豬210頭,據養殖場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投資12萬元擴大養殖規模。

“下一步,我們計畫把河床上的120畝土地改造成漁業基地,發展養魚業,並以戶承包下去,給村民尋求一個增收致富的渠道,確立水產養殖、觀光農業、休閒旅遊於一體的主導產業,以此來推動棗園的新農村建設。”霍有貴告訴記者。

新農村建設概況

下社鄉黨委、鄉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和三級幹部會議精神,以和諧發展為主題,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農村增收為核心,以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為重心,以優勢產業項目為載體,以擴大開放為動力,開拓進取,轉變作風,狠抓落實,致力建設全縣乃至全市乾果大鄉、蔬菜大鄉、生態旅遊大鄉和水資源開發利用大鄉。下社鄉今年的奮鬥目標是:財政收入完成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200元;重點調產項目投資100萬元;招商引資達到1000萬元。根據上述目標,下社鄉今年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下社區域優勢在水、在氣候,發展林業、種植業條件得天獨厚。因此,他們從實際出發,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科學規律,繼續在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面上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培育能夠帶動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具體要抓好三個基地建設:即,三個一萬畝乾果基地。對已經形成的1萬畝核桃基地,要發揮鄉核桃產業協會的作用,強化管理,強化服務,做大做強要通過抓引導、抓培訓、抓典型、抓帶頭人、抓重點村,大力實施1萬畝酸棗接大棗基地建設和1萬畝優質柿子基地建設,為農民增收開闢新的途徑。

同時抓好5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首先要尊重廣大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實踐中認可的糧菜間作套種的做法,在龍華河、滹沱河區域繼續擴大地膜覆蓋馬鈴薯的種植規模;其次要在種菜大村,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辦、自願參與、自我管理的原則,組建若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通過強化合作經濟組織服務功能,為菜農提供種菜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組織化水平,維護農民切身利益。要重點扶持下莊批發蔬菜專業經濟合作社和下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並抓好蔬菜產地、產品認證、註冊等工作,打造綠色品牌,以此為龍頭帶動重點村蔬菜產業向專業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並充分發揮利用現有大棚和新發展的大棚,大膽引進、開發、試驗蔬菜新品種,提高反季節新品種蔬菜生產量和上市量。培育5000畝小雜糧基地。按照核桃基地建設到哪裡,小雜糧就種植到哪裡的思路,在全鄉範圍內積極引導種植穀類、薯類。豆類等雜糧,擴大復播指數,提高商品質量,促進農民增收。
二是努力落實招商引資項目通過強化對外宣傳、創新軟硬環境,抓好七大項目的落實工作:一是龍華河水庫建設項目;二是滹沱河王家莊水電站建設項目;三是上細腰文化生態旅遊開發項目;四是河西旅遊渡假區開發項目;五是樊家匯百畝魚塘開發項目;六是下社鄉3000畝節水灌溉項目;七是樊家匯馬中溝陶土資源開發項目。
三是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他們在抓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適應行業多樣性的選擇,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勞力輸出的組織化程度,有序轉移剩餘勞動力,加快農民增收。繼續扶貧攻堅,爭取扶貧單位和幫扶單位的支持,重點解決民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就業難、吃水難、行路難、看病難、上學難、看電視難、看報紙難等問題。重點抓好“三清五改一綠化工程,提升村容形象,建設生態家園。在全鄉培塑生態業型、新村建設型、鄉風文明型、民主管理型新農村建設典型,以點帶面,逐步走出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的路子。

四是全力做好農村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確實加強鄉村兩級黨組織領導班子的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積極開展民眾性文明創建、和諧創建、平安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促進農村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良好風尚。
五是辦好四件實事。第一,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完成鄉政府綜合辦公樓新建工程;第二,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龍華河水庫工程移民搬遷安置整體規劃和新村建設工作;第三,爭取上級投資,啟動孫家口大橋建設工程;第四,完成鄉計生服務所改造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