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辨證

辨證方法。屬溫熱病三焦辨證方法之一。

基本信息

概念

溫熱病三焦辨證方法之一。

解讀

下焦溫病,一般均由中焦溫病傳變而來。多見於溫病後期,病位常在肝腎及大小腸膀胱。病在肝,多損及肝藏血的作用,出現肝血大傷,血不養筋的虛風內動證。病在腎,損及腎藏精的作用,出現真陰大傷,亡陰失水證。肝腎同源,精血互化,故病變常互相影響。病在大腸,損及大腸的傳化作用,出現濕熱下注或大便不爽證。病在小腸、膀胱,損及泌別與氣化作用,出現清濁不分,氣化不利的小便不通證。

中醫套用

主要病證

1、虛風內動:溫病日久,手足蠕動,甚則瘈瘲,神倦肢厥,心中憺憺大動,舌絳苔少,脈來虛弱。為腎陰大虧,水不涵木虛風內動之候。精血耗損,筋脈失養則手足蠕動,甚則瘈瘲。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陰,則心陰不足,心神失守,故心中憺憺大動。舌絳苔少,脈虛弱均屬肝腎陰傷之象。

2、腎陰耗損:溫病久羈,低熱不退,暮熱早涼,手足心熱於背,兩顴紅亦,口燥咽乾,神倦,耳聾,脈虛,苔少質紅乾瘦。為溫病傳至下焦,真陰受損,陰虛內熱所致,陰分虧損,無以制陽,陽浮於外,故低熱不退,暮熱早涼,陽浮於上則兩顴紅赤。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則口燥咽乾,精不足則神倦目聾脈虛。腎陰虧則苔少質紅乾瘦,手足少陰經脈起於手足心,故腎陰虧損常見於手足心熱於背。

3、下焦濕熱:小便不利,渴不多飲,小腹脹滿或大便不通,小腹硬滿,頭脹昏沉,苔灰白黃膩,脈濡數。此乃濕熱之邪傳入下焦,阻滯膀胱與大腸所致。膀胱氣化不行則小便不利;大腸傳化失司則大便不通,津不上承則渴不多飲,濕濁上蒙則頭脹昏沉。苔灰白黃膩脈濡數,均為濕熱鬱蒸之象。

病入下焦,真陰大耗,凡苦寒傷津之品,均不宜使用。汗下之法,尤屬禁忌。當溫病癒後,應注意避風寒,節飲食,調情志,遠房幃。否則再感風寒,飲食不節,喜怒悲憂,房事過度,均可使溫病再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