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橋村[浙江省臨海市下轄村]

下橋村[浙江省臨海市下轄村]

下橋村位浙江省於臨海市城區東南側。南靠靈江,設有5個航運碼頭;西依巾子山風景區,省道杭溫公路橫貫村區;東與花街村接壤,104國道穿村而過;北與東湖村相連,設有臨海車站。水陸交通便捷。轄下橋、江下、江下渚3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下橋,因村內有上橋、下橋兩座石橋,早時村民聚落在下橋地段,故名。民國時期屬大固鄉,現隸城關鎮鹿城辦事處。1992年,全村有731戶,2451人。耕地面積990畝,其中水田883畝。1991年,下橋村被中共臨海市委評為村級達標明星村,是臨海市8個明星村之一。

基本信息

經濟概況

下橋村雖然地處城區,但在70年代末,還是個農業村,全村780個勞動力,80%仍捆在1000多畝土地上,年經濟總收入只有46萬元,集體分配人均134元。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村黨支部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以工興村,發展鄉村工業。1979年,村集體拿出多年積蓄,在台州地區辦起首家絲綢印染廠,聘請上海退休技術人員來廠指導,1980年產值達50萬元,利潤10多萬元。隨後工廠規模逐漸擴大,至1992年有職工108人,工業產值2018萬元,固定資產500萬元。期間,從該廠退職出來的供銷和技術人員,在市內和台州地區椒江、三門等市(縣)興辦以印染為主的工業企業14家,下橋村在這些廠參予經營的職工有56人。1984年,村辦、個人合股辦的工業企業發展到27家,年產值220萬元,工業產值開始超過農業產值,占65.4%。1990年,在鹿城辦事處黨委的指導幫助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劃出近百畝土地,辦工業小區,制定優惠政策,引進人才、技術、資金。1992年,全村有集體、合作經營和個體企業68家,產值達4005萬元,是1984年的17倍,上交稅金86萬元。其中產值上百萬的有7家。市助劑化工廠,有職工56人,產值772萬元;市美靈服裝工業公司,有職工85人,生產服裝、領帶,銷往香港、美國,產值153萬元。1992年,新引進的8家工廠,有的當年建廠,當年投產。如市鹿城焊接機械廠產值近百萬元,1993年3月與美國多伊爾公司合資,生產飛機、坦克零配件,產品全部銷往國外,年產值可達500萬元。當前已形成以機械、化工、紡織為主的工業體系。此外,辦在下橋村的地、市、鎮屬工業企業有:台州新貿繡花廠、市紡織機械配件廠、鑄造廠、交通機械廠、電焊二廠、電鍍廠、文教用品廠、罐頭廠、糧食複製廠、腸衣廠、飼料加工廠、衢化聯營廠、精細化工廠、高分子廠等20多家。因土地徵用,下橋村進這些廠做工的達510人。1992年,在工業企業做工的勞動力有850人,占勞力總數的61%。

下橋村牲畜交易市場,歷史悠久,聞名台州。清康熙年間(1662~1722),設有耕牛交易市場,每逢農曆五、十為集市日,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本世紀70年代以後,耕牛減少,集市以交易仔豬為主,每市客流量高達千餘人,除台州本地客戶外,還有來自寧波、溫州等地的客商,交易仔豬1500多頭,年交易額達2000萬元。1992年,村集體投資15萬元,建起32間平房,市場占地3300平方米。

工業品批發市場,亦稱浙東繡服商城。1992年下橋村在城區環城東路南端劃出土地19畝,與市工商局各出資900萬元,建成高五層、立面23米,建築面積為34536平方米的工業品批發市場。場內有自動扶梯等現代化設施,設有攤位1000多個,於1993年10月10日開業。

水果交易市場,80年代初建立。下橋水蜜桃,早在民國時期就享有美名,果大、汁多、味甜,遐邇聞名,遠銷上海、寧波、溫州等地。1950年,在有桃花島美稱的江下渚新栽桃樹22畝,品種有大暑、小暑、東洋早等。1958年產桃30噸,1961年增至65噸。70年代開始,銷路不佳,漸趨衰落。80年代開始回升,發展黃桃,1982年建黃桃基地80畝,1984年產45噸。1979年利用港塗地,開始發展柑桔,村建立桔場124畝,加上個人栽種,共有柑桔340畝,並栽有枇杷、葡萄。1983年在柑桔地間種草莓3萬多株。全村目前有水果基地500畝,年產近400噸。除在水果市場銷售外,每當水果出產季節,村里商販雲集,門庭若市。

有蔬菜地200餘畝,每天有上百人在城區中心菜場、鹿城菜場出售,並有商畈到村收購。

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和服務行業的興起。全村有貨車6輛、拖拉機28輛、運輸船18艘,從業110人;有建築工程隊,從業136人;有各種商店100多家。

城區擴大,工業小區建設,商業市場發展,耕地面積減少。但村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走穩產高產增值的路子。80年代,整修6條長8000米的機耕路,同時在路基下埋設水管,把明渠改成暗渠,並在暗渠兩側每隔一丘安裝一個閘門,做到排灌自如。在正常年景下,糧食畝產穩定在1噸左右,1992年產糧食330噸。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商業和各業發展,使下橋村經濟迅速發展。199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4200萬元,工業產值占95%,比1984年的335萬元增長11.5倍;經濟總收入達101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000元,比1984年增長12.3倍。1983、1989年分別建起2個新村,全村建造新房800多間,三層、四層樓房拔地而起,整齊美觀。高檔電器進入村民家中,電視機普及,40%人家有冰櫃,60%人家有洗衣機,共有機車36輛、程控電話108部。部分村民用煤氣灶、置抽水馬桶、看閉路電視,室內裝潢越來越考究。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黨支部重視壯大集體經濟,有村辦工業企業8家,規模最大的是絲綢印染廠;有3個市場;有運輸隊、建築工程隊、柑桔場;有招待所1家、商店4家。1992年村集體收入298萬元,為70年代末期年收入的16倍,現擁有固定資產1421萬元,流動資金150萬元。村里每年撥出10多萬元支付農業、機耕、排灌等費用;村民應負擔的農業稅由集體支付;村投資45.5萬元建成9條水泥路,長3000餘米,幾條主路和新村中間建有綠化帶,地下排污設施完整;村民患病住院治療,醫藥費由集體負擔50%,平時給每個村民每月發保健費3元;對"五保戶"實行全包;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給10元零用錢,1991年村投資13萬元,在靈江邊建了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中心,內有老人活動室、學習室、花園、觀魚池等,池上架有十字形遊覽長廊,建有仿古建築--紅柱綠瓦的"樂天亭",全村156位老人在此頤養天年。村還建有5間三層的辦公樓,設有黨、團員活動室,陳列著各個時期村領導班子的業績和上級授予的獎旗、獎狀等。1986年起,連年被評為市先進黨組織;1988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1991年被評為臨海市村級達標明星村。黨支部書記鄭森銀被中共臨海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為市第八、九次黨代會代表。村長王平東為市第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村莊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商業和各業發展,使下橋村經濟迅速發展。199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4200萬元,工業產值占95%,比1984年的335萬元增長11.5倍;經濟總收入達1013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000元,比1984年增長12.3倍。1983、1989年分別建起2個新村,全村建造新房800多間,三層、四層樓房拔地而起,整齊美觀。高檔電器進入村民家中,電視機普及,40%人家有冰櫃,60%人家有洗衣機,共有機車36輛、程控電話108部。部分村民用煤氣灶、置抽水馬桶、看閉路電視,室內裝潢越來越考究。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黨支部重視壯大集體經濟,有村辦工業企業8家,規模最大的是絲綢印染廠;有3個市場;有運輸隊、建築工程隊、柑桔場;有招待所1家、商店4家。1992年村集體收入298萬元,為70年代末期年收入的16倍,現擁有固定資產1421萬元,流動資金150萬元。村里每年撥出10多萬元支付農業、機耕、排灌等費用;村民應負擔的農業稅由集體支付;村投資45.5萬元建成9條水泥路,長3000餘米,幾條主路和新村中間建有綠化帶,地下排污設施完整;村民患病住院治療,醫藥費由集體負擔50%,平時給每個村民每月發保健費3元;對五保戶實行全包;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給10元零用錢,1991年村投資13萬元,在靈江邊建了一座占地50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中心,內有老人活動室、學習室、花園、觀魚池等,池上架有十字形遊覽長廊,建有仿古建築--紅柱綠瓦的樂天亭,全村156位老人在此頤養天年。村還建有5間三層的辦公樓,設有黨、團員活動室,陳列著各個時期村領導班子的業績和上級授予的獎旗、獎狀等。1986年起,連年被評為市先進黨組織;1988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1991年被評為臨海市村級達標明星村。黨支部書記鄭森銀被中共臨海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為市第八、九次黨代會代表。村長王平東為市第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文化旅遊

下橋村亦是旅遊勝地。村西有巾子山,亦稱巾山,高約100米,上有兩峰聳峙,中垂凹谷,形如?幘(古代巾帽)。山峰有東、西兩塔,山腰有多寶塔(又稱千佛塔),南山殿塔。晉、唐以來,山前峰後遍建宮閣寺樓近40處。歷代名人,登山攬勝,留下不少詩文。山上樹木鬱鬱蔥蔥,是有名的遊覽勝地。

村區內有湖山、中聿兩寺,是臨海8座古寺之一。下橋村,還是臨海農村最早建立中共黨組織的村莊,1927年9月,為中共臨海縣委委員的村民葉寶鑑在村區發展組織,建立了中共下橋支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