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斜肌減弱術

簡介
下斜肌減弱術包括下斜肌部分切除術、下斜肌後徙術、下斜肌斷腱術。

一、下斜肌部分切除術

手術步驟

1.在眼球的顳下象限,距角膜緣9mm,作與角膜緣平行的結膜切口,長為8mm,貫穿結膜、眼球筋膜和肌間膜,直達鞏膜,切口必須位於眶下脂肪墊之前。
2.將蠅頭剪伸入切口,緊貼鞏膜,分離鞏膜與下斜肌面之間的絲狀聯繫。
3.在直視下鉤起下斜肌,先將兩個大斜視鉤分別伸到外直肌和下直肌附著點後,再同另一小鉤鉤起結膜眼球筋膜切口的後唇。在切口深處,位於鞏膜與後tenon膜的交界處,可見下斜肌的前緣。
4.用小斜視鉤鉤起下斜肌的前緣。注意只鉤起肌肉的前沿而避免將肌間膜後Tenon膜穿通。引起不必要的眶脂肪脫出,產生出血和術後牽引粘連。
5.用剪子或手術刀分離出小斜視鉤的尖端露出斜視鉤。
6.再用兩個大斜視鉤代替小斜視鉤,將與下斜肌有聯繫的筋膜層組織從分離乾淨,露出5~8mm長的下斜肌,撤出外直肌和下直肌附著處的斜視鉤。
7.用兩個止血鉗分開6~8mm距離,鉗往下斜肌肌膜。
8.用剪刀或手術刀切除夾在兩個止血鉗之間的5mm長的斜肌,用電烙器燒灼肌肉斷端以後撤走止血鉗,使下斜肌退縮。
9.間斷或連續縫合結膜切口。

術中注意事項

1.在下斜肌切除術時很容易殘留部分下斜肌肌肉未剪斷,因而影響手術效果。
2.因此在切除肌肉後應仔細檢查下斜肌後部,如果發現有窄條肌肉遺留則切除之。
3.為了避免這一手術合併症,可在切除肌肉前首先找到下斜肌後緣,另用一個鉤鉤起遺留的肌肉,與肌肉合併切除。

二、下斜肌後徙術

手術步驟

1.下斜肌後徙術的切口,定位和暴露方面與切除術同。
2.將兩根針和線或一根雙針褥線在近外直肌下緣的下斜肌兩側,安置套環縫線套環縫線安置在距離下斜肌附著點2mm處,注意仔細觀察,必須將全部肌肉纖維包括在縫線內,因此必須分離出下斜肌的整個寬度,將肌肉與其下的鞏膜完全脫離。
3.剪斷下斜肌。
並將其固定在擬後徙處的鞏膜上。縫合結膜切口。

術中注意事項

下斜肌後徙術的優點是可以根據下斜肌功能亢進的程度決定後徙量。為“+”的亢進,則後徙下斜肌6mm;為“++”的亢進後徙下斜肌10mm;“+++”的亢進後徙下斜肌14mm,這是最大的後徙量,但仍不足以糾正“++++”的亢進。Parks的經驗是,做6mm後徙時,將離斷的下斜肌前角鼻側角縫線固定在下直肌附著點顳側4mm的結膜上,后角顳側角縫在顳側7mm處;做10mm後徙時,將前角縫在下直肌附著點顳側2mm向後3mm處,后角縫線安置在再向後3mm處,做14mm後徙時則將兩根縫線縫在顳下渦狀靜脈穿出鞏膜處的兩側。本術的缺點是操作比下斜肌切除術或截腱術更困難。

三、下斜肌斷腱術

下斜肌斷腱術僅將下斜肌與鞏膜附著處離斷,聽其自然退縮,斷端無需燒灼,也不用縫線,操作迅速簡便,不足處是無法控制斷端重新附著的位置。一般趨勢是該肌肉附著在原附著點在附近或在外直肌下緣。效果不如下斜肌部分切除術。
在所有的垂直肌手術中,下斜肌加強術摺疊術和前徙術的效果最差,適應症很少,一般很少施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