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自然村基本情況是:
喬梓里村。別名橋仔頭,現屬下北。宋代(960—1279)已有人定居,明初(1368—1398)始成村落。因四周溝渠環繞,來在不便,架設了很多小木板橋和獨木橋,稱橋仔頭,又因“喬”與“橋”、“梓”與“仔”各是字音相似,故改稱喬梓里。人口1302人,耕地481畝,屬沙壤。
下歐村。西臨鳳灣公路。現屬下北。相傳元初(1279—1290)已有歐、盧、謝、夏四姓先後集居成村,以歐姓為主,故名。人口593人,耕地296畝。
前隴村。西臨鳳灣公路,現屬下北 。相傳宋朝初年(約1127年)建“見龍寨”已成村落,因昔有一田壟伸及鄰越美村,該村居壟前(壟與隴諧音),故名。人口1625人,耕地398畝。
雲路頭村。別稱牛路頭,現屬下北。相傳宋末(1270—1279)已有村落,元朝年間(1279—1368)設有墟集,牛販商賈前往交易,常於村頭林蔭之處歇息,故稱牛路頭,雅稱雲路頭,系指商賈牛販雲集於路頭之意。人口1025人,耕地407畝,屬沙壤村民有搞小生意的習慣。
貢林村。稱暗巷仔,北與潮州市官塘鎮潭頭村毗鄰,現屬下北。村落初由大暗巷(貢余)遷居創建,因比大 暗巷(貢余)小,稱暗巷仔。後又有喬梓里村林姓來此落戶,林姓逐漸增多,故改稱貢林。人口548人。,耕地258畝,屬 沙壤,地勢低洼,易內澇。
貢余村。俗稱大暗巷。東北與潮州市官搪鎮堯里村毗鄰,是潮澄交界處。現 屬下北。該村自宋末(1270—1279)已有居住點,因住宅 大都是草寮,陽光不足,有陰暗之感,故稱暗巷,其村落比附近暗巷仔村大,稱大暗巷,雅稱貢巷,因姓余改為現名。人口553人,耕地240畝,屬沙壤,地勢低洼,易內澇。
何厝村。原名覃恩社,現屬下北。宋末(1266—1279)有鄭、何兩姓居住, 村名覃恩社是深思之意。1949年10月以後,該村主要是何姓人住居,故改現名。人口379人。,耕地79畝,屬沙壤。,村民有傳統禽畜閹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