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倉

下倉

地名,位於天津市薊縣。 下倉鎮系天津市薊縣中心鎮,地處薊縣最南端,距縣城30公里,距天津90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屬京、津、唐三角地帶,東與河北省玉田縣接壤,南與天津市寶坻區相鄰。

基本信息

由來

唐代,下倉,唐代成村,為當時上倉南一運糧倉所在地,以南為下,故名下米倉,清代曾名下倉店,下倉鎮,民國稱下倉五會、下倉。1968年改名東升,1984年恢復下倉名稱。歷史上是薊縣八大集鎮之一,現為薊縣南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二七為集日。

概況

下倉 下倉

總面積71.5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地上三面環河,東環蘭泉河約5公里,南環薊運河約10公里,西環周河約5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重要村落為翟辛莊村。

歷史

下倉鎮系天津市薊縣中心鎮,地處薊縣最南端,距縣城30公里,距天 天津市薊縣下倉鎮衛星地圖津90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屬京、津、唐三角地帶,東與河北省玉田縣接壤,南與天津市寶坻區相鄰。該鎮轄67個行政村,12292戶,47252人,總面積71.5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豐富,地上三面環河,東環蘭泉河約5公里,南環薊運河約10公里,西環周河約5公里,地下水資源豐富,儲藏量約200億噸,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歷史沿革

轄區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後,分屬下醴泉里西保鄉保,東保鄉保,下負鼎上里鄉保,太河鄉保;民國時期,分屬攻區下倉鄉,大楊各莊鄉,安各莊鄉,西迷王會鄉,太河鄉;1949年建國後,屬第七區;1953年建下倉、少林口、安各莊、劉總兵、周王莊、趙山莊六個鄉;1956年撤區並鄉,合併為下倉和王良莊兩個鄉;1958年成立下倉公社, 天津市薊縣下倉鎮設王良莊、劉總兵、楊津莊、馬龍港、蒙瞿阝、大堼上、魯莊子七個管理區;1960年下倉等38個村劃歸玉田縣;1962年復歸薊縣,改建下倉公社;1983年改為下倉鄉。2001年10月,下倉鄉東南部的蒙瞿阝鄉劃歸下倉鎮,統一稱下倉鎮。

文化蘊含

淳樸善良勇敢的下倉人民為薊縣革命事業書寫了不朽的篇章。特別是冀東抗日大-薊縣南部地區的主要組織者張士毅、郝希武均是下倉鎮人。張士毅(1912-1947),原名白砥中,又名白士毅,下倉鎮西焦莊人。郝希武(1915-2002)下倉鎮下倉村人。1947年4月20日,張士毅在遼寧朝陽縣松樹嘴子戰鬥中光榮犧牲,時年34歲。朝陽縣松樹嘴子村的人民,為他立了紀念碑,並將松樹嘴子村改為“士毅村”。

少林口是一個不普通的小村莊,明朝時候鄉人有練少林拳的傳統,加之這裡設有薊運河的一個渡口,故名少林口。這裡還出了一個名叫劉秀珍的巾幗英雄。劉秀珍(1934- 天津市薊縣下倉鎮1998),女,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二級模範”、“模範護士”、“模範0員”稱號,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二級國旗勳章和獨立勳章,先後受到毛澤東、-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4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以她的事跡為基礎,製作了一部《一切為了傷員》的紀錄片;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和朝鮮軍事博物館都曾陳列過劉秀珍的照片,介紹她的英雄事跡。

當代書畫大家楊德樹,是下倉鎮楊各莊人,1979至1981年三次組織指導古代經典壁畫資料的臨摹工程,完成包括敦煌、永樂宮等諸壁畫群中的精彩畫面的一批壁畫臨本,藏於天津美院和天津文物處,填補了天津市這項資料的空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