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上饒市第十國小毗鄰上饒市行政中心,地處清幽雅致的龍潭湖公園一側,是一所市、區兩級政府投資三千餘萬元興建的公辦國小;學校占地面積42畝,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學校按照省級規範化校園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設有微機室、舞蹈室、美術室、體育室、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室、雙籃球場、羽毛球場、室內體育館、室外體育場。
上饒市第十國小占地面積約42畝,24個教學班,可容納學生1080人,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學校主體為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三樓連通結構,內部設有微機室、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實驗室、語音室,外部設雙籃球場、羽毛球場、室內體育館、室外體育場等。自去年秋季開學來,共招生2個年級、2個班、220人,有效解決了市中心區迅速增長的適齡兒童就學問題。
上饒市第十國小標誌:
組織領導
校長:程敏
校長寄語:校風:
發展規劃
上饒市第十國小學校三年發展規劃
(2011.9—2014.7)
一、指導思想
新學校建成啟用,區委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對新校發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人民民眾更是熱切盼望享受優質教育,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總攬教育發展全局,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築高平台,以“品牌”之路發展校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和教學觀,推動新課程改革。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創辦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品牌示範校而努力,讓“上饒十小”品牌唱響饒城。
二 、辦學理念:
(一) 秉承傳統中國文化
秉承孔丘所授弟子“君子六藝——詩、書、禮、樂、射、御”,正與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教育理念相對應。
詩:指詩歌(即:智育教育)
書:指古代政治文獻(即:思想品德教育)
禮:指行為規範(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樂:指音樂(即:藝術教育)
射:指射箭的技術(即:體育教育)
御:指駕車的技術(即:特長教育)
(二) 兼容現代西方文化
注重中西理念的對話與融合,尊重學生主體,將西方教育理念中的“自主、實踐、質疑、創新”融於其中。
自主:指自己做主,遇事有主見。
實踐:指人類自覺自我的一切行為。
質疑:指善於提問,並求解答案。
創新:指敢於改變、創造新的東西。
三、文化定位:
將中西方文化相融的契合點作為校園特色文化精髓,即:“君子習六藝”當具自主、實踐、質疑、創新之本色,切忌人云亦云、不求甚解。
四、培養目標:
以培養“合格+特長”學生為基點;
以“培養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競爭者”為核心培養目標。
五、 辦學策略:
依法治校、民主理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
六、 用人觀念:
唯才是舉、量才適用、人才必用、德才兼備。
七、管理模式:
“剛性+柔性”——剛柔相濟;“制度+人文”——以人為本。
八、辦學宗旨:
幸福“十小”——師生共同成長的快樂家園
九、辦學目標:
“辦學條件現代化,師資隊伍精良化,
人才培育素質化,管理機制科學化。”
十、校園定位:
嶄新 年輕 現代
十一、學校校訓: 才能求十全、德行求十美
十二、“三風”建設:
校風:“和諧、奮進、高效、創新”;
教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學風:“恭聽、善說、悟讀、勤寫、巧思、敏行”;
十三、總體目標:
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信州區內基礎教育品牌學校。具體如下:
1、 擁有省內領先的教育教學硬體設施。
2、 培養、打造精良教師團隊,穩定、吸引優質師資力量。
3、 培養具有突出外語口語交流能力與紮實國語基礎的學生。
4、 形成科學、高效、靈活的精細化管理模式與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5、 逐步擴大影響力,確立“十小”在區域範圍內的辦學地位。
十四、分期目標:
第一年(2011.9——2012.7):
(1) 分期分批基本完成教育教學基礎設施設備配置,安全管理設備、措施到位,確保師生在校安全,與此同時加強師生安全觀念與知識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2) 組建和諧、奮進、創新的領導班子,“以人為本、民主治校”,在穩定教工隊伍的基礎上凝聚人心,採取多種手段儘快發現人才,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儘快形成管理結構鏈,促進學校系列管理迅速駛入軌道。
(3) 以區“結對共建活動”為契機,藉助名校力量與氛圍,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有層次地展開各種類型的培訓,提高教師各方面素質,為名師的孕育提供適宜的環境。
(4) 明確目標,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行為習慣與養成教育,地面要做到“不掃也乾淨”,從細微處入手抓管理。
(5) 新型管理模式初步運行,加強財務、安全、師德、考勤、教研等各項管理制度的不斷積累與完善。
(6) 初步完成校園文化建設,讓師生初步感受、理解學校的整體發展方向與文化精髓,確立共同的發展目標。
(7) 特色辦學模式初具,初步確立以“英語”與“實踐”為特色,引進教材,納入課程管理,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一切教育教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同時要力爭得到家長的認可、理解、支持與配合。
(8) 宣傳工作到位,初步樹立“信州十小”在上饒市民心中的地位,增強對學校辦學能力的信心。
第二年(2012.9——2013.7):
(1) 力爭第二年所有硬體設施全部到位,對照新的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完善系列硬體與軟體設施、設備。
(2) “安全警鐘長鳴”,堅持以“防”為主,規範、完善系列防控措施與管理制度。
(3) 秉承“唯才是舉 量才適用”用人理念,發現師資隊伍中的個性特點,“用人所長”,給每位教師以施展個性的空間與舞台,力爭推出一批青年教師在區、市級賽場上嶄露頭角。
(4) 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開闢網路、書籍、影象、參觀、考察等多種學習交流平台,進一步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5) 以“正氣、大氣”的校園氛圍贏得在區教育領域中的一席之地,吸引他校成熟型教師進入我校,不斷充實教師隊伍。
(6) 進行師風師德建設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完善“十小人——十全十美”德育管理目標建設,“全”指能力,“美”指道德,分項詮釋“十全十美”內涵,以“十全十美好少年”“十全十美好教師”“十全十美好家長” “十全十美好領導”……為終極奮鬥目標,通過“師評生——生評師”“家長評教師——師生評家長”“管理者評教師——教師評管理者”等多種雙項互動式的評價方式,分學期考核評定,以客觀實際為依據,分層次提供“三全四美”“七全五美”“二全八美”“十全九美”……總計200種可供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管理者對號入座的評價等級,明確目標、注重層次、措施到位,以作為績效、考核、評價、管理、促動、發展的需要。
(7) 特色模式初具成效,管理模式更趨完善,積極探求與國際接軌的新型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喜學、樂學、愛學,並學有成效,積極為學生創造展示的平台。
(8) 進一步完成校園文化的“綠化”“美化”工程,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校園環境,不斷豐富並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確立創建一流育人環境目標。
(9) 通過報刊、雜誌、影視等途徑進一步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確立社會地位與整體辦學形象。
第三年(2013.9——2014.7):
(1) 完善教育教學“六配套”設施設備,配足配齊所有教學器材,申報《省級規範化示範學校》。
(2) 以“實踐”為基礎,體驗為手段實施安全培訓,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各項演練,以師生具備實際的應急逃生、安全自護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為培養目標。
(3) 繼續著力“名師建設工程”,以“校本教研”為主體模式,加速推動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將名師培養、骨幹教師培養與青年教師培養系統整合,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通過“最近發展區”階段性目標的發展與達成,激勵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使全校教師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較高的專業素養,較高的育才能力,鮮明的教學特色”的“三高一特”特徵。
(4) 構建高效、實效、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特色課堂”,以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為主線,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教案導教、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不斷變化和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5) 開放課堂,面向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家長以及社會,組建“家長委員會”,利用家長社會資源,邀請家長走進課堂,鼓勵學生走進社會,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有效發揮社會優質資源的作用,積極探索最大化的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教育合力。
(6) 打開局面,以良好的社會辦學聲譽吸引優秀生源以及社會優質辦學力量,組織開設“興趣班”,培養學生興趣特長。
(7) 逐步開啟“學生自主管理”帷幕,初步成立“學生會”“少先隊”“藝術團”“國學社”“英聯社”等學生社團組織,培養學生的校園“主人翁”意識,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
(8) 創立 “經典書庫”、“優秀教案庫”、“優秀論文庫”、“經典試題庫”、“優秀課件庫”、“網上教研平台”“班級QQ群”等網上教育資源庫,豐富完善校園軟體資源。
(9) 在前兩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科學、完善的校本課程管理體系,堅持走“個性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特色課程精品化”道路,整合開發優質教育資源,推出、打造系列“精品校本課程”。
(10)結合各節慶日陸續開展“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童話節、藝術節、國粹節、英語節”等大型校園文體活動,通過“讀名著、背名言、聽名曲、賞名畫、識名人”等主題活動,以及“群星少年”(學科之星、奧賽之星、美術之星、音樂之星、體育之星、演講之星、製作之星、電腦之星、作文之星、交際之星等)多元化表彰,構建高品位文化,讓學生在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場中受到薰陶、滋養和浸潤,努力讓“十小”學生皆成才。
(11)管理模式日臻科學完善,管理民主、高效、有序運行,學校各部門、各單位進入高速行駛預備階段,以“辦人民滿意學校”為己任,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十小”將堅持“以人為本、自主發展、教育就是服務”理念,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全方位最佳化育人環境,力爭在三年之內從“起步——滑翔——騰飛”,民主管理、群策群力,集結全體師生在“一張白紙”上繪出絢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