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舊幕府軍在鳥羽伏見之戰中戰敗,德川慶喜從大阪城逃到江戶上野的寬永寺大滋院。與此同時,新政府軍進軍江戶,發起東征。此時的江戶城中,以小栗忠順、榎本武揚等人為首的主戰派與恭順派相對立。1868年4月27日(和歷:慶應4年4月5日),任新政府軍大總統府參謀的西鄉隆盛與舊幕府軍陸軍總裁勝海舟進行談判,決定德川慶喜隱退到水戶,江戶城無血開成,這使江戶免於一場戰爭。以德川幕府的家臣——一橋家的渋澤成一郎及天野八郎等人為代表的抗戰派組織了彰義隊。舊幕府採取懷柔政策,承認彰義隊並命令其負責江戶城內的警戒。起初彰義隊駐紮在本願寺,後來天野八郎與渋澤成一郎分道揚鑣,帶領一部分隊員轉移到上野,後來他們與舊幕府的新選組(幕末時期負責保護京都的部隊)殘黨在上野寬永寺集結,並擁立輪王寺公現入道親王(即後來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江戶時代原屬寬永寺的現上野公園一帶,1868年成為上野戰爭(內戰)的戰場,明治以後成為了文明開化之地。作為日本最早的公園得到建設,上野動物園、國立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是學術之地。
戰爭經過
新政府軍由長州藩的大村益次郎擔任指揮。大村益次郎對彰義隊主張武力殲滅政策。為了斷絕彰義隊的退路,他在神田川、隅田川、中山道、日光街道等地都派遣了從各處調遣過來的部隊,只在根岸方向給敵人留下一條退路。8月21日(和歷:7月4日),新政府軍首先發動戰爭,他們在上午7點左右向黑門口(正門)、糰子坂(即門)、谷中門(後門)發起攻擊。由於戰鬥當天下雨,西北谷中方面的藍染川水量增加,新政府軍對新式槍枝也還用不習慣,因此主要採取炮擊。彰義隊的大本營設在東照宮附近,他們在山王台(現西鄉隆盛銅像附近)向新政府軍給予還擊。由西鄉隆盛負責指揮攻擊的黑門口最先被攻破,此後彰義隊的防禦逐漸瓦解。戰鬥於下午5點結束,彰義隊基本上被全殲。
戰鬥的過程中,大村益次郎坐鎮江戶城中。彰義隊殘兵逃跑的路線也與他預測的路線相同。
戰爭影響
作為戰鬥勝利的一方,新政府軍從此掌握了江戶以西的地區。而戰敗的彰義隊殘部則一部分投奔了榎本武揚,還有一些逃到會津一帶。
西鄉隆盛指揮攻破的黑門後來被移到了荒川區的円通寺,直至現在上面還留存著當年戰鬥的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