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村

上能村

北臨鑒江,南向吳陽圍,東距吳川市區15公里,西離湛江市區46公里。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冬春旱,秋夏澇。上能村是“大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老村莊,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游擊區老根據地。 村莊裡綠樹婆姿,村中主幹道都已硬底化,路燈貫通。全村光纖網路覆蓋,通訊發達。

歷史沿革

上能村位於吳川縣吳陽鎮的西北部,北臨鑒江,來往船隻擦村而過,南向吳陽圍,歷史上冬春旱,秋夏澇,十種九不收,村民百分之八十是佃耕農。大革命時期,全村五、六百人,解放前後一千人,現有一千五百人,生活雖然逐步改善,但與其他地方相比,大大落後於形勢,可是上能村的民眾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人窮志不窮,幾十年來前仆後繼,戰鬥不息。

經濟概況

村內設施 村內設施

全村現有人口2400多人,現有可耕地面積1000多畝,人均約0.4畝。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西紅柿和外出經商務工。

全村村內洋樓聳立,硬底化道路、通訊、有線電視、光纖覆蓋率99%。村主幹道已貫通路燈,進一步實現現代新農村建設要求!

歷史文化

(一) “大革命”及第二次革命戰鬥時期

1、一九二六年開始有黨的活動,上能村李玉軒於一九二二年在廣東省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廣州市河南國小教導主任、校長等職,接受進行思想,參加大革命活動,結識當時在廣州活動 的聶榮臻、肖楚女等共*黨的高級領導人,被邀請到黃浦軍校、農民講習所講課,並參加中國共*黨。一九二六年春,他被派遣回吳川領導農民運動,與中共吳川特支書記陳桂、中共梅六 特支書記陳時取得聯繫,除在上能村開展黨的組織活動外,還於同年四、五月份隨陳柱、陳時、李子安等到南二沙城頭和淡水溝等村建立黨支部活動。
2、組織農會和吊耕會。一九二六年三月底,李玉軒與麥子馨、李贊樞、李承軒、麥春成、李道軒、李實軒、潘慶忠等各農民代表一百多名,集中在吳陽南門村中街天后宮(亞婆廟)召開吳川縣吳陽第一區農民代表會議。上能村在李玉軒的領導和動員下,派出李風儀、李庚發、陳國安、黃業秀、董泉如、許興隆等十多名代表出席。會上,李玉軒作全縣的統一行動,抗"三捐"和武裝封鎖芷遼、黃坡、石門等港口,嚴禁大米出口和洋貨進口,全力支援省港大罷工的指示。會議選舉麥子馨為吳陽區農民協會會長,然後由麥子馨委員長布置各村迅速成立民協會,發展農民協會會員,進行二五減租。為了保衛農民利益,各村要組織農民自衛軍常備隊和預備隊伍。會後麥子馨、李玉軒率領十多名代表到振文區天后宮參加振文區農民協會會議,選舉李士芬為振文農民協會委員長,然後列隊參加梅六、黃坡抗"三捐"的游*示*,
抗"三捐"取得勝利後,李玉軒與李子安(黃坡農民協會委員長)等組織武裝封鎖芷遼、黃坡港口,繳獲載大米出口和載洋貨進口的大米船各一艘,解押回黃坡圩交給省港大罷工委員會黃坡截輯辦特派員葉坤處理。葉決定把大米平分給農民協會會員,洋貨當眾燒掉,以教育民眾。
上能村農協在區農協領導下,在李玉軒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捐和二五減租鬥爭。李玉軒首先帶頭對本村上安祖償田進行二五減租,其次對霞街、上郭的祖償田進行二五減租。由於農民有農協的支持,齊心協力,農民自己有自衛隊,地主狗腿子不敢下鄉催租,因此,均取得勝利。
3、組織農民自衛軍預備隊,武裝保衛農民的勝利果實。上能村在農協會的領導下,組織起有李庚悟、許福隆、黃業秀、董泉、陳國安等二十多名的農民自衛軍預備隊,進行武裝抗"三捐"和強力減租鬥爭。當時曾屋村曾敏行的曾孫曾光彝是"三捐"的承包頭,經常帶領人員到上能及四鄰村收"三捐"金,周圍農民恨之入骨,但在封建勢力的淫威下,無可奈何。自從有了農民自衛軍預備隊後,民眾就堅決起來反抗了。有一次,曾光彝派來五名“三捐”人員如村收“三捐”金,在農民預備軍首領李風儀、許福隆、黃業秀、陳國安等的領導下,二十多名預備軍蜂擁而上,繳了他們兩條槍(一枝十響,一枝九響),並把他們打了一頓,推落在黃業秀屋邊的魚塘里,使他們成為落湯雞一樣逃跑回去,從此不敢再來收"三捐"了。
一九二六年四月,李玉軒同陳柱、李士芬、李子安等到淡水溝、沙城頭等村組織漁民協會。同年八月又和陳柱、李子安到淡水溝、沙城頭等村組織漁民常備軍,並親自訓練"自衛軍"出操和創造槍枝彈藥、手榴彈等武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李玉軒、陳柱、陳時等撤到三合窩、沙城頭、淡水溝一帶掩蔽活動。李風儀、李庚發、黃業秀、許興隆、董泉如等則在上能村轉入地下,開展武裝鬥爭。同年底,李玉軒、李承軒奉命回廣州。正好是廣州起義前夕,李玉軒會同在廣州讀政法專科學校的胞弟李潔如〈李庚瓊) 和在北伐軍中的堂兄李庚梧等一齊參加廣州十二月的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潛回上能村,配合振文李士芬的農民軍進行活動。一九二八年四月份,李士芬率領農民軍在水口渡作戰,把傷兵潘宏才交給李玉軒、康耀湖護送到南二淡水溝留醫。一九二九年春,吳川縣的農民軍遭到失敗,李玉軒於同年秋潛伏在南二鄧屋村當教師作掩蔽。到一九三零年出西營(霞山)永泰藥材店做醫生,仍與南二的李泉、林國藩和隱蔽在州的彭中英、陳柱等領導人有聯繫。三一年冬彭、陳暴露被通緝,彭去香港,陳入雲南,從此,他們互相失去了聯繫。
一九三一年李玉軒、李承軒、李實軒三人聯袂上廣州。不久,一齊北上參加東北義勇軍。義勇軍失利後,他們帶有義勇軍的傳單和資料回吳川散發。後來各自以做國小教師為職業。他們三人是金蘭兄弟,不幸於一九三四年先後染上疫症而死。李玉軒的革命思想傳給了他的侄子李全春(克)、李全傑(李通),代代相傳。

(二)抗日戰爭時期

一九三六年冬"西安"事變以後,國共第二次合作,一九三七年"七、七"蘆溝橋事變以後,全國燃起抗日的烽火。在國家存亡的非常時期,上能村同全國各地一樣,被捲入抗日的怒潮中。 1、開展抗日教亡運動。一九三七年十月,中共廣州市委外援委員會派俏光護(共*黨員,廣西龍州人,曾參加左右起義)到梅錄民眾抗日後援會工作,組織義務宣傳隊。正在梅錄中學讀書的李全春,毅然參加該宣傳隊,任學生工作組長。一九三八年二月,張炎將軍到梅錄出任廣東民眾抗日保衛團統率委員會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徵得俏光護、蘇覺民的同意,張炎將軍將義務宣傳隊改為十一區統率委員會抗日第七宣傳隊。李全春帶隊回到上能及四鄰村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喚起了民眾。同年五月份,俏光護推薦李全春到延安讀抗日軍政大學,並且在年尾畢業參加八路軍和中國共*黨,他是吳川縣第一個上延安和讀“抗大”畢業生。
同在一九三八年五月份,張炎將軍得到共*黨的支持和合作,在梅錄成立第十六幹部訓練隊。李全茂、李全翱、李全德三人,各人從家裡帶槍參加訓練,結業後他們回上能寫大標語,發傳單,廣泛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同年十一月張炎前往高州任七區專員兼十一區游擊司令,成立抗日鄉村工作團,李全翱、李全德被選參加,前往高州西岸紅花廟集訓,訓練結束後,全翱派回吳陽抗日服務隊工作,全德派回三柏鄉任聯防隊的隊副。
2、建立共*黨組織。一九四零年秋至一九四三年,在吳陽中學任教師的曾憲周、黃澤生(均是共*黨員}曾同李通、李輝、李乾回上能村進行革命活動。一九四二年李通在世德中學讀書,經楊子懦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黨,並於一九四三年秋,派他回上能文秀國小從事教育工作,開展黨的活動,李通以思想工作領先占領農村思想陣地。
首先成立民眾夜校。他親自當夜校教師,吸收李日安、李振、李日福等參加民眾夜校,從辦夜校入手,對農民進行階級教育,提高階級覺悟;其次是出版農民牆報。李通任總編輯,還發動李乾、李輝,李翔編寫,把農民牆報張貼到那、水灑、那郭垌、江口等四鄰村。正碰著這年大旱,當農民民眾聽到牆報上的詩歌:“夏日炎炎似火燃,;田裡禾苗半枯焦……”的時侯,都流下苦淚來。這些牆報震動很大,偽鄉長無奈,只好派兵撕牆報。
一九四四年舊曆元月初七,李一鳴、周亮、陳憲、歐忠四位黨員同志到上能活動,一是看望李通,二是討論世德中學、化中、梅中、九中四間中學的"學運"如何開展。
3、以睇垌隊的形式為黨掌握裝武。上能睇垌隊由李庚騰任隊長兼管帳,李全智、李全清任副隊長,隊員有李全棣、李全漢、李全河、李全有、李全貴、李全源、李全新、李上福、李上德、許亞牛、林盧保、黃錦芬、許祥光、李志衡、董瑞泉等二十多人。從上安家裡拿出單響、十響筒各種步槍八枝。還有枚標馬叉、大刀等,從而為黨掌握武裝,為起義做好準備。並且從民眾夜及睇垌隊中物色對象培養積極分子,通過宣誓儀式,個別吸收參加地下軍組織。計參加地下軍的有李全耀、李軒、李全棣、李日安、李杉、李全貴,李亞振、許上有、許亞壽、林亞牛、李觀水、李全智、李亞壽、李亞玉、黎仔、李英、李君、李明等十多人,後來這些地下軍絕大部份參加南路人民武裝起義,入了黨,成為游擊隊的骨幹份子。
同時在黨的"一切權力歸農會"口號的感召下,以睇垌隊及地下軍為骨幹,成立吊耕會,由李全智、李全棣帶隊,動員七、八十戶佃農進行吊耕。首先在本村向上安祖償吊耕,實行二五減租,取得勝利之後就一致對霞街、上郭大宗的祖償吊耕,大宗的草地同樣要二五減租,均取得勝利。在武裝起義以後,霞街、上郭的祖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敢到來收租。吊耕會和武裝睇垌隊一直堅持到解放後實行"土改"才停止。
4、建立兩面政權。一切的武裝鬥爭都是為了奪取政權,但在未有奪取政權之前,只能因勢利道,建立兩面政權。上能從一九四一年起就推薦開明人士何達朝任保長,要求他保護民眾的利益,如果縣府、鄉公所下來捉社丁和收捐稅時,他就事先通知民眾逃跑。一九四三年五月份,黨推薦進步人士楊冠三任銀令鄉長,進步青年李載昌做副鄉長,鍾燕飛任聯防隊隊長兼鄉隊副,他們聽取黨的領導和指揮,為黨掌握武裝。上能一帶同在這個時期派我們的地下軍成員李庚有出任保長,掩護我黨的活動,他通風報信,聽從指揮,支持睇垌隊和吊耕會以至秘密參力地下黨的活動。後因不保守黨的秘密和貪吞款物被除掉。另派我黨的地下軍成員李全發出任保長,以便保護我黨的活動和民眾的利益。他做得出色,後被叛徒出賣,兩兄弟雙雙被國*黨殺害。從此,該保沒有人敢做保長,成為爛保到解放。從一九四一年起到解放村的政權始終掌握在我們黨的手裡。
5、參加南路人民武裝起義,堅持武裝鬥爭到解放。經過四年的宣傳、教育、鼓動和兩年的組織準備工作,上能村的地下軍和先進青年在全村父老的支持和擁護下,在南路特委的領導下,在李通的帶領下,積極參加一九四五年元月三日的南路人民武裝起義。在章山世德中學參加武裝起義的有:李通、李輝、李於、李翔、李欽、李英、李楓、李芬(李克)、李熙九人。李通任中學生中隊長兼指揮員,李翔任二支隊排長,李欽任南路游擊司令部文書。由李通介紹參加陳以秩大隊武裝起義的有:李全耀、李榮貴、林亞牛、盧福英、許祥光、李亞振、李亞水、李上福、許亞有、李上德、黎仔等十一人。因此,上能村遭到國*黨反動派的清鄉掃蕩,革命同志的家屬被抄家和勒索花紅錢,為革命遭到巨大的損失。
一九四五年三月,黨派黨員吳崇岳到上能文秀國小任教師,從事恢復黨的活動。這時在茂西被打散潰退回來的陳明、譚梅、陳軒也到上能來掩蔽活動。於是建立了黨小組,推選吳崇岳任組長,並著手恢復和鞏固地下軍組織。一九四六年吳崇岳調去吳陽,黨又派高炎、梁平、林孔昭、李欽等回到上能開展建黨活動,吸收李全耀、李全棣、李權、黎仔、許亞有參加中國共*黨,李欽任支部書記。李欽調走後,改為李全耀任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等握十多人參加武裝隊伍。一九四七年夏建立村政權,李軒村長,李全耀任行政村主任。一九四八年春,敵人大舉掃蕩,吳川縣及各區黨組織的領導人楊子儒、龐洪才、陳楓、翟林、龐斗才、陳福燦、陳信德、韋成榮、寧康德等同志到上能村來掩蔽活動。為了做好掩蔽工作,民眾在村中挖了四個地洞 (李欽、李杉、李全智、李德四家各一個) ,從沒出過問題。上能村從一九四三年春一直堅持武裝鬥爭到解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犧牲了十個兒女,其中八個人被評為革命烈士,計有:許亞有、黎仔、李輝、李全發、李全貴,李全棣、李日安、李上德。
上能村是"大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老村莊,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游擊區老根據地,上能村的民眾是有革命光榮傳統的。一九二六年開始有黨的組織活動,從事農運,建立農協和農民自衛預備隊伍。參加武裝起義,堅持武裝鬥爭長達三年之久。前赴後繼,從不畏縮氣餒。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革命之火永不熄滅。一九三七年又然燒起來。村中許多同志,有的北上"抗大"參加八路軍,有的在地方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有的參加地下黨組織,有的參加聯防隊領導下的睇垌會,為黨掌握武裝鬥爭,在黨的領導下組織吊耕會,建立兩面政權;一九四三年村中有了地下黨和地下軍組織;一九四五元月三日全村有二十人參加南路人民武裝起義;一九四五年三月建立黨小組,一九四六年建立黨支部,動員十多人參加武裝隊伍;一九四七年夏建立革命政權,挖地洞掩蔽幹部,一直堅持武裝鬥爭到解放,並為革命犧牲了十個兒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上能村應評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老村莊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游擊區根據地,對這兩個稱號她是受之無愧的。

著名景點

上能國小 上能國小

上能國小是一所有著革命光榮傳統的國小。由李玉軒於1926年創辦。原名上能文秀國小。革命戰爭時期,上能國小是革命志士的活動場所。

相關人物

李玉軒(1916—1995)男,漢族,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大馬岱村人,1916年生,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中共廣饒縣委書記、廣饒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益壽臨廣四邊縣行政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上能村農協在區農協領導下,在李玉軒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捐和二五減租鬥爭。李玉軒首先帶頭對本村上安祖償田進行二五減租,其次對霞街、上郭的祖償田進行二五減租。由於農民有農協的支持,齊心協力,農民自己有自衛隊,地主狗腿子不敢下鄉催租,因此,均取得勝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