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文
伏聞諸典校撾抉細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誣,趣欲陷人以成威福;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天地,誰不戰慄?昔之獄官,惟賢是任,故皋陶作士,呂侯贖刑,張、於廷尉,民無冤枉,休泰之祚,實由此興。今之小臣,動與古異,獄以賄成,輕忽人命,歸咎於上,為國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為虧,甚可仇疾。明德慎罰,哲人惟刑,書傳所美。自今蔽獄,都下則宜諮顧雍,武昌則陸遜、潘,平心專意,務在得情,騭黨神明,受罪何恨?(《吳志·步騭傳》。中書呂壹典校文書,多所糾舉,騭上疏云云,又見《宋書·五行志五》)
天子父天母地,故宮室百官,動法列宿,若施政令,欽順時節,官得其人,則陰陽和平,七曜循度。至於今日,官僚多闕,雖有大臣,復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無變?故頻年枯旱,亢陽之應也。又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赤烏二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動。地陰類,臣之象,陰氣盛故動,臣下專政之故也。夫天地見異,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同上。又《晉書·五行志下》,《宋書·五行志五》。《御覽》八十載此兩段,有刪節也。)
丞相顧雍、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憂深責重,志在竭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監其所司,責其成效,課其負殿。此三臣者,思慮不到則已,豈敢專擅威福,欺負所天乎?(《吳志·步騭傳》)
縣賞以顯善,設刑以威奸,任賢而使能,審明於法術,則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聽而不聞?何視而不睹哉?若今郡守百里,皆各得其人,共相經緯,如是,庶政豈不康哉!竊聞諸縣並有備吏,吏多民煩,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緣銜命,不務奉公而作威福,無益視聽,更為民害,愚以為可一切罷省。(同上。)
作者簡介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最初避難江東,孫權統事後,召步騭為主記。後遊歷吳地,又任海鹽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
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去世。
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