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寶鼎詩

上清寶鼎詩

《上清寶鼎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方詩話》)。現在通行的《李白集》中,一般在集後《詩文拾遺》或《集外詩文》中皆以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所記為據,錄有《上清寶鼎詩》一首,作為李白之佚詩.對於此詩之真偽,除了王琦曾疑為"乩仙之筆"或"好事者為之"外,後世皆未作深入討論,而往往只是因襲王說.實際上,不僅《東觀餘論》所記是錯誤的,王琦所疑也是沒有根據的.這首詩在蘇軾詩集中,以《李白謫仙詩》為題,人或疑為蘇軾所作。但蘇軾集中《李白謫仙詩》有“我居青空里,君隱紅埃中”一首,行文判若雲泥,恐非一人所為。考蘇軾五古,風格與李白相差甚大,蘇詩五古好逞其才學,李詩五古則純任自然,蘇以意趣,李以神氣。這兩首詩無疑非蘇軾所作。

作品原文

其一

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翔。

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

咽服十二環,奄見仙人房。

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

龍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勸我穿絳縷,系作裙間襠。

挹子以攜去,談笑聞遺香。

其二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

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

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霞,縹緲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玻璃魂。

念此一脫灑,長嘯祭崑崙。

醉著鸞皇衣,星斗俯可捫。

附:李白謫仙詩

宋·蘇軾

我居青空里,君隱紅埃中。

聲形不相吊,心事難形容。

欲乘明月光,訪君開素懷。

天杯飲清露,展翼登蓬萊。

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對面一笑語,共躡金鰲頭。

絳宮樓闕百千仞,霞衣誰與雲煙浮。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廊(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者小傳

李白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像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