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吞鋇正位觀察,上方正中透明區為會厭,其兩旁充鋇的小囊狀結構是會厭谿,會厭谿外下方較大的充鋇空腔是梨狀窩,近似菱形且兩側對稱。兩側梨狀窩中間的透明區是喉頭,勿誤認為病變。梨狀窩向中線匯合,向下引入食管,匯合處有生理狹窄區,長約1cm,相當第6頸椎水平。側位觀察,會厭谿在上方偏前,梨狀窩則在下方靠後。吞咽時梨狀窩收縮,上移且變小,靜止時較寬大。梨狀窩內鋇劑多為暫時充盈,片刻即排入食管。吞鋇後正位觀察,食管位於中線偏左,輪廓光滑整齊,管壁伸縮自如,寬度可達2-3cm。右緣可見主動脈弓和左主支氣管壓跡。右前斜位是觀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在其前緣可見三個壓跡,由上到下為主動脈弓壓跡、左主支氣管壓跡和左心房壓跡。
胃的黏膜像皺襞間的溝內充鋇,呈條紋狀緻密影,皺襞則為條狀透明影。胃小彎的皺襞平行整齊,向大彎處逐漸變粗而呈橫向或斜行。胃底皺襞較粗而彎曲,略呈網狀。胃竇黏膜皺襞主要與小彎平行,有時亦可斜行。胃黏膜皺是可塑的,可以自行改變其形狀。胃黏膜下層的厚度、黏膜肌層的張力及肌層的收縮與舒張以至服鋇多少、加壓輕重等對黏膜皺臂的粗細和走向都有影響。一般胃體部黏膜皺襞的寬度不超過5mm。低張造影時,十二指腸管徑可增寬一倍,羽毛狀皺襞消失,代之以橫行排列的環狀皺襞或呈龜背狀花紋。降部內緣可較平直或略凸,有者可在內緣中段交界有一肩樣突起,稱為岬部,為乳頭所在處,其下的一段較平直。平直段內可見縱行皺襞。十二指腸乳頭易於顯示,位於降部中段的內緣附近,呈圓形或橢圓形透明區,一般直徑不超過1.5cm。
臨床意義
食管造影時可以發現食管癌的特徵性改變--食管黏膜的中斷和破壞,此特徵最重要,也是早期食管癌的典型表現。其它的特徵還有食管壁充盈缺損、龕影、軟組織塊影、食管腔狹窄,在透視下還可看到食管壁僵硬、蠕動緩慢等。臨床上常常會發現某些醫師僅進行食管造影點片來診斷食管癌,我們的體會是單純食管點片檢查對於食管癌的診斷是不夠的,特別是對於較小的早期食管癌,常常被忽略。另外為了進行手術切除重建消化道,應在術前了解胃的情況,因之我們建議應行完整的上消化道造影檢查。上消化道造影的診斷正確率除了與造影範圍,造影技巧有關外,還與造影結果的解釋,即放射科醫師的診斷水平有關。
注意事項
檢查前:前1天晚餐素食,晚餐後禁食(包括不食牛奶、濃茶);當日晨起後禁食、禁水(包括不服用藥物);檢查時:危重及行動不便的病人檢查需有人陪伴;配合醫生。禁忌證:腸梗阻,消化道穿孔者。
檢查過程
檢查時病人站立或臥於檢查台上,依放射科醫師安排進行系列檢查。造影時多吞入醫用硫酸鋇劑,透視下觀察、攝片(點片)。
相關疾病
小兒腸旋轉不良,呃逆,小兒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小兒腹脹,小兒便秘,腸瘺,胃憩室等。
相關症狀
蜘蛛痣,食管下括約肌張力下降,慢性胃痛,神經性胃痛,胃黏膜增粗,胃黏膜脫垂,間歇性胃痛,胃黏膜充血,食管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