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國發〔1985〕17號
各省、自治區抄、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自、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改造振興上海調研組《關於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的匯報提綱》互,現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動。
上海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港口、貿易中心、科技中心和重要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解放以來,上海在許多方面為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上海的發展要走改造、振興的新路子,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多功能的作用,使上海成為全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開路先鋒。上海市要充分利用對內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發揮優勢,引進和採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開拓新興工業,發展第三產業,逐步改善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要在一九九○年以前儘快轉上良性循環,力爭到本世紀末把上海建設成為開放型、多功能、產業結構合理、科學技術先進、具有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改造、振興上海不僅是上海市的大事,也是關係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大事,國家應該給予上海必要的支持,各地區和各有關部門也要積極給予支援和幫助。今後考核上海的經濟工作,要把上海對全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貢獻作為評定上海工作的主要標準,因此應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首要指標。上海市要切實貫徹執行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積極進行城市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努力為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國 務 院
一九八五年二月八日
關於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的匯報提綱
國務院、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今年八月,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負責同志向國務院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匯報了進一步發展上海經濟的初步構想,中央領導同志作了關於改造上海、振興上海的許多重要指示。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完全符合上海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研究制訂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市委、市政府學習和傳達了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並部署各部門貫徹中央的指示精神,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探索以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的途徑,分別按專題進一步研究發展的方案。
接著,國務院改造振興上海調查研究組到上海,聽取了有關部門關於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和“七五”計畫構想,以及工業、市場、對外貿易、對內聯合、城市改造和建設、交通運輸、“第三產業”、郊縣經濟、人才培養、勞動工資、財政金融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等十九個專題匯報,並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開展調查研究。同時,還舉行了上海經濟發展戰略戰役研討會,應邀到會的北京、上海和其它一些省市的專家學者,分別對改造、振興上海發表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國務院調研組一起,綜合分析了各部門的匯報材料和專家學者的意見,進一步研究了上海經濟的發展戰略。現就上海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方針任務、經濟體制改革和若干政策四個方面的問題匯報如下:
一、上海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為了實現黨的十二大確定的總任務、總目標,中央要求上海加快改造與振興,這是十分正確和及時的。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在全國四化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作用是任何其它地方所不能替代的。振興上海不僅是上海市的大事,也是關係全國四化全局的大事。我們正是由此出發,研究了上海經濟的發展戰略,認為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一)上海應當成為我國四化的開路先鋒。這是由上海在全國、全世界所處的地位決定的:(1)上海是我國實力雄厚的工業基地,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綜合配套能力,有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良好條件,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2)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和重要的經濟技術信息中心,它的經濟聯繫和影響,輻射到全國各地。(3)上海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地處富庶的長江流域江海交會之處,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廣泛的國際聯繫,它的港口吞吐量和進出口貿易總額一九八三年分別占全國的百分之三十六和百分之九。(4)上海有豐富的智力資源,包括較多的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國際金融和貿易人才,又是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5)上海一九八三年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九分之一,財政收入占全國的六分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近一千五百美元,居於全國的前列。上海應當充分發揮這些優勢,依託經濟區,服務全中國,面對太平洋,通向全世界,勇當全國四化建設的開路先鋒。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上海的殷切期望,也是歷史賦予上海人民的重任。
(二)上海要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和多功能的中心城市的作用。解放以來,上海在出產品、出資金、出技術、出人才等方面,為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作過很大的貢獻。但由於歷史條件的變化,加上三十多年來過分強調發揮工業生產基地的功能,而忽視了發揮多種功能的作用。如今,作為老工業基地,卻是裝備陳舊、技術老化,城市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環境日益惡化。面對世界正在興起的新的技術革命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上海經濟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亟需作出新的戰略決策。上海要振興,不能繼續走過去的老路,必須走發揮以對外開放為重點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作用的新路。全國經濟的發展,也已經不能只滿足於上海提供一定數量的工業品和財政收入,而對上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通過傳統工業的改造和新興工業的開發,把老工業基地的作用大大提高一步外,還應成為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主要門戶,以及消化吸收後向內地轉移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橋樑;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最重要的外貿口岸;成為全國重要的金融市場和經濟技術信息中心;成為面向全國培訓科學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高級技工,廣泛提供諮詢服務的重要基地。綜上所述,到本世紀末,上海應努力建設成為開放型的、多功能的、產業結構合理的、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技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心城市。
(三)上海近期工作的重點要放在改革、開放和理順經濟上。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到本世紀末實現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這是黨的十二大確定的戰略目標。作為全國最大的老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一定要為全國“翻兩番”作出最大的貢獻,這是義不容辭的。為此,上海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技術進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並使各方面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全國實現黨的十二大規定的宏偉目標服務,才能在振興上海經濟的同時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以上這些任務是很繁重的。近期的工作應著重於改革、開放和理順經濟。“七五”期間上海產值能夠增長多少,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保證實現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的前提下爭取最大值,不要只為了追求一九九○年產值翻一番而去維持那些巨觀效益差、沒有發展前途的行業和產品,妨礙戰略目標的實現。實際上,實現戰略轉變理順經濟以後,必然會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更快的增長速度,更好地實現本世紀末“翻兩番”的戰略目標。
考核上海的經濟工作,僅僅考核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是不夠的,應把上海為全國四化服務所作出的貢獻,把包含“第三產業”產值在內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作為主要指標。這樣,上海的工農業總產值不僅不會受影響,還可以搞得更好,也更有利上海面向全國,為全國的四化建設服務,更有利於吸收外資、引進新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四)進行體制改革是實現上面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基本保證。上海發揮中心城市多功能的作用,對內搞活,對外開放,都必須解脫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有計畫的商品經濟。不改革舊的經濟體制的模式,上海就沒有“長袖善舞”的活動舞台。上海必須切實貫徹執行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積極進行城市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而且把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走在全國的前面,為實現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任務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實行經濟發展戰略的方針和任務
為了實現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必須有明確的方針,並確定近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
(一)實行對國內外都開放,起溝通內外橋樑作用的方針
上海要振興,必須對世界各國開放,對國內各地開放,使經濟發展有更大的活力和舒展的餘地。對外開放、對內聯合,是一個經濟良性大循環的關係。對外開放,是為了增強實現四化的能力,使上海更有效地向內地傳遞先進技術和經濟信息;對內聯合,以廣闊的國內腹地為後盾,提供充足的能源、優質的材料和必要的生產條件,可以促進上海和兄弟地區的經濟得到更快的發展。對外開放、對內聯合,猶如兩個扇形的輻射,一個扇形向內地輻射,一個扇形向國外輻射,上海就是這兩個扇面的接合部和樞紐。上海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逐步走向以對外開放為主,起溝通內外的橋樑作用。
對外開放,上海要加快步伐,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關係多方面開展工作,有效地利用國外可以利用的資金和技術,並向內地移植,同時打開國外市場。這是執行這一方針的重點。一九九○年以前,計畫利用外資四十億美元,主要用於加快工業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建設貿易中心和旅館、公寓、辦公樓,開發新區和改善市政、交通等基礎設施,改善郊縣農副業生產結構等。引進技術,著重安排廣播電視、家用電器、照相器材、辦公室自動化設備、食品、日用品、紡織、服裝、醫藥和醫療器械、汽車及拖拉機、工具機等工業部門的系統改造。與此同時,要大力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更多地組織創匯高、盈利多的商品出口,以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商品出口的比重將由目前占全市商品總值的三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對內聯合,上海要按三個空間層次有計畫、有重點地展開。第一層次是上海經濟區四省一市的緊密聯合,第二層次是長江流域包括武漢、重慶等城市的經濟聯合,第三層次是與全國各地開展的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聯合與協作。開展內聯,應當本著“揚長避短,互通有無,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採用經濟辦法,有計畫地幫助各地發展生產,聯合開展資源,聯合組織交通運輸,進行商品交換。上海應建造一批貿易中心、辦公樓等設施,或由各地區在上海投資建造,到上海來設立機構,舉辦各種洽談會、商品展覽會、技術交流會,在統一對外、聯合對外的原則下,開展對外經濟貿易。
(二)實行廣泛採用先進技術,有重點地加快改造傳統工業的方針
根據上海的條件,到一九九○年,應爭取使傳統工業中的主要行業和產品達到世界上八十年代前期的水平。改造傳統工業應以行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的改組為前提。要根據上海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按照耗能少、用料少、運量少、“三廢”少和技術密級度高、附加價值高的要求,壓縮粗放產品,控制抵擋產品,有重點地發展高精尖產品和優質名牌產品,使上海工業的發展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從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轉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對一般產品,應積極組織向郊縣或外地擴散;對鐵合金、電石、酒精等耗用能源和原材料多的企業,應下決心調整或外遷,以騰出場地發展“第三產業”。按照上述原則,分類排隊,進一步制訂行業發展和技術改造規劃,聯繫街道工業、鄉鎮工業和上海經濟區,實行大中小企業結合,全民與集體結合,城鄉經濟結合,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化協作,把調整、改組同改造有機地結合起來。
上海的機械工業有較強的製造和配套能力,要著重發展精密工具機、儀表、大型電站設備(包括核電設備)、汽車、飛機、船舶、成套建築機械、食品和輕紡機械、醫療器械等設備,特別要加強微電子與機械的結合,提高產品的技術經濟性能,為全國各地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上海鋼鐵、化學工業的基礎較好,應當聯繫寶鋼、石化兩大基地的建設,統籌規劃改造現有的材料工業企業,重點發展新型鋼材,發展工程塑膠和特種樹脂,發展新型建築材料。上海輕紡工業具有傳統優勢,應當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老產品的升級換代,開發新產品:食品工業,著重發展方便食品、飲料、罐頭等中高檔品種;紡織工業,以服裝為龍頭,發展毛、絲、麻、化纖高級織物;家用電器等高檔耐用消費品工業,重點發展名牌產品、高檔品和新產品。各行各業必須進一步擴大技術引進,加強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爭取用較少的時間,縮短同經濟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在初步確定的二十二個重點行業中,每個行業都要有一、二個企業,用引進的最先進的技術,全面系統地武裝起來,以帶動行業和內地企業的技術改造。
要把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緊密結合起來。上海應當抓緊組織各方面的技術力量,按引進先進技術的門類,形成強有力的消化、吸收和創新隊伍,擴大引進成果,加快自己的科研開發,並把兩者結合起來,推動面上企業的技術改造,更好地為全國各行業的技術改造服務。
(三)實行主要採取逆向發展新技術,開拓新興工業的方針
上海有些新興技術領域起步較早,已有一定基礎。根據當前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形勢和國家四化建設的需要,上海應把開拓新興工業放到重要位置,區別不同情況,突出重點,以期取得近期的技術經濟效益。
以微電子的擴大推廣套用為突破口,這不僅可以發揮上海的優勢,促進電子工業本身的發展,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而且對全國的四化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七五”期間重點發展軟體、電腦、大規模積體電路,建立微型機、積體電路、基礎材料、光學專用設備、套用推廣和維修服務等五個科研生產聯合體。到一九九○年,科研和生產套用的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八十年代初的水平,關鍵材料的自配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
加強新型材料和生物工程的開拓,逐步形成一批新產品。新型材料工業,要著重發展矽酸鹽、稀土金屬和高分子合成材料等,形成新的生產企業。生物技術中的酶和發酵方面的新工藝和新設備已有一批研製成果,要及時套用於食品、醫藥、飼料等工業;大力抓緊基因工程,對B型肝炎疫苗和口蹄疫等研究,爭取早日有所突破。雷射技術、光纖通信、海洋工程、仿人機等其它新興技術領域,有的已進入開發階段或套用階段,應繼續加強研究,具備條件的要及時推廣套用。
(四)實行發展“第三產業”,為全國服務的方針
上海的商業、金融、保險、信託、交通、通信、科技、教育、文化、新聞、旅遊事業、公用事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醫療服務,以及會計、律師、信息、諮詢等等,都有一定基礎。上海走活“第三產業”這著棋,更能重新煥發青春活力,更好地發揮經濟中心的作用,運用綜合功能為全國經濟建設服務。構想到一九九○年,上海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絕對值上升的條件下,“第三產業”在全市勞動力總數和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應分別由目前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九和二十一點九,都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到二○○○年,爭取達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就當前來看,應當把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發展內外貿易,辦成全國最大的貿易中心。建立內貿的日用工業品貿易中心、農副產品貿易中心,形成開放式、多渠道、少環節的流通體系,發揮商品的集散和調節作用;建立各類生產資料的交易和成套設備供應的中心,擴大物資、設備、技術的交流;建立外貿的進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實行進出口貿易代理和聯合,提高口岸的統籌協調功能。以內外貿易企業為依託,逐步建立跨地區的以至全國性的商業聯合企業、工貿合一企業、農貿合作企業,成為各地區商品互相交換的基地和組織經濟的紐帶。
第二,發展金融事業,發揮一定範圍內的資金融通作用。加強上海各銀行同各地區的橫向聯繫,開闢集資渠道,舉辦保險事業,開辦代理發行股票、債券業務;對大型項目組織銀團貸款,擴大舉辦租賃、資金信託、票據承兌和貼現業務;推廣支票、匯票、本票結算,密切與經濟區、省市間的資金聯繫;並開拓各項外匯信貸業務,配合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的擴展。使上海各銀行在一定範圍內發揮聚集和分配資金的職能,為活躍內外經濟、技術合作和交流服務。
第三,發展諮詢服務,形成經濟技術信息中心。上海目前每年信息處理量達三萬兆位元組,把信息轉化為財富是大有可為的一項事業。打算以上海計算站和計算軟體開發中心為主體,建立計畫、工業、商業、外貿、物資、銀行、科技、郵電等計算機信息系統,同全國有關的信息管理系統聯網,並同國外重要信息中心加強聯繫,使上海成為收集、處理、傳輸國內外經濟技術信息的一個重要中心。與此同時,各個產業部門廣泛開展諮詢服務,除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發展諮詢業務外,逐步建立各種專業諮詢服務機構,積極提供軟體設計、科技開發、商業技術、對外貿易、工程承包、環境保護、人才流動、會計、法律等諮詢服務,形成多門類、多層次的諮詢行業;並組織退休技術人員,為各地企業進行技術諮詢。
第四,發展旅遊事業,擴大旅遊網路。這不僅是增進友誼,吸收外匯,也是促進合作,聯合內外,振興上海的一條重要渠道。上海要開闢具有東方風情的遊覽設施,同時和蘇、嘉、杭、甬以及全國名勝古蹟旅遊熱點聯成有機的網路。為此,要迅速提高接待容量,以優美的環境、舒適的設備和高水平的服務,贏得更多的旅遊者。上海還應在國外自行設立旅遊機構,招徠遊客,並可藉以取得經濟技術等有關信息,促進對外經濟的發展。
再結合發展零售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發展交通運輸業、公用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上海的“第三產業”便可匯合成相當的規模和力量。
(五)實行逐步改造老市區與積極建設新市區相結合的方針
城市設施,是上海改造、振興的基礎和條件。但是,上海城市的基礎設施十分薄弱,電力和煤氣匱乏,港口碼頭、民航機場、鐵路線路和客貨站等設施嚴重不足,市內公共運輸擁擠不堪,郊區公路通行能力很差,環境污染嚴重,住房和旅遊賓館緊張,尤其是居民住宅奇缺,現在確實到了認真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根據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的改造和建設也要適應於發揮多種功能的要求,採取逐步改造老市區和積極建設新市區相結合、解決近期需要和兼顧長遠發展相結合的方針,統籌安排,分布實施。特別重要的是,加強上海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努力做到有高效率的信息、交通,高質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齊全的服務設施,足夠的旅館和辦公樓,儘快使上海的城市面貌有一個顯著變化。
另一方面,上海的城市和工業布局。也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重點是向杭州灣和長江口南北兩翼展開,創造條件開發浦東,籌劃新市區的建設。今後,新建工業企業都要放到新區,並將老市區內的一部分老企業逐步易地到新區去進行技術改造。
改變上海城市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的面貌,必須從財力、物力、人力上給予更多的投入,在“七五”、“八五”期間,上海要規劃和建設一批大型的骨幹工程,包括電廠、煤氣廠,機場、港口、碼頭、鐵路、客站和郵電通信,南到金山、北到寶山的有軌快速交通和連線市區的捷運,通向經濟區和衛星城鎮的高速公路,溝通黃埔江兩岸的過江隧道和橋樑,自來水取水口上移工程和污水處理工程等項目。加快住宅建設,爭取在“七五”期間建設二千五百萬平方米,力爭更多一點;還要建設一批接待外賓的旅遊賓館和接待國內旅客的旅館。在建設大型骨幹城市基礎設施的同時,對原有的住房、道路、地下管網等設施,要有計畫地進行改造。
(六)實行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的方針
上海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也是我國近代文化興起較早和比較發達的城市,因此,在大力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吸取先進的、有益的科學文化,提倡文明生產、文明經商和文明服務,使上海既是發展現代化經濟的先鋒,又是傳播新文化的視窗。這是互相聯繫、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上海的進一步對外開放,不只是技術、資金和人才的引進,還將進一步擴大同外國的文化交流。我們的方針應當是,以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基本原理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指導,在大力發揚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對外國文化進行過濾、消化,堅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創造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上海在教育、科學、理論、文化、藝術、體育、新聞、廣播、出版等各個方面,都人才薈萃,應該有所作為,開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風氣之先。
三、當前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措施
上海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要更好地發揮基地作用、先鋒作用和橋樑作用,關鍵在於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搞活企業、搞活城市。
上海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應當邁出大的步子,走在全國的前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改革創新,衝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大膽進行探索,力求各項改革既快又好地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的活力。要切實按照政企職責分開、簡政放權的原則,擴大基層企業的自主權,使它們真正成為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成為有責、有權、有利的經濟實體,激發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前要著重抓好以下改革措施:
第一,政企職責分開,進一步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
各級行政機構都要層層放權,把屬於生產經營範圍內的事權下放給基層企業,逐步做到不直接管企業,在國家政策法令和計畫的指導下,放手讓企業獨立自主地開展經營活動。
擴大國營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重點把企業的產供銷搞活。允許企業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要,靈活地組織生產和流通;即使承擔國家指令性計畫的企業,也允許根據原材料可能,組織超計畫生產或跨行業生產,並有權自行銷售。允許企業自行採購原材料,對計畫分配的物資,可自由選擇進貨單位。鼓勵企業增加出口產品,大型企業、生產名牌產品的企業經過批准可以自營出口。要自覺運用價值規律,靈活掌握價格,使各類比價逐步合理。
上海集體企業大多採取國營企業管理模式。必須真正按照集體經濟的性質和特點,把它們從街道、主管局等行政機構束縛下解放出來,獨立核算,自主經營,按勞分配,自負盈虧。企業幹部民主選舉產生,或者實行聘用制。
小型國營企業迅速改為國家所有、集體經營,也可改為集體所有,或者採取租賃經營的方式。上海這方面應該放手一些,使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多樣化。
第二,改革公司組織形式,實行自由聯合
上海的工商企業,基本上都組織在行政性公司系統中。這在歷史上曾起過積極作用,但由於按行政系統、行政辦法管理,機構重疊,層層集權,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積極性。公司是企業的一種形式,不應成為行政管理機構。因此,必須抓緊改革行政性公司,把屬於政府管理的職能上交,屬於工廠生產與經營上必需的事權下放,使企業從行政性公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這是擴大企業自主權的關鍵。要對現有公司進行分類排隊,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調整改組。有些公司與所屬工廠在經濟上確有內在聯繫,又是自願結合的,應該辦成企業性公司。有些公司內部各廠相互之間協作關係並不密切,只在物資供應、產品銷售、重大的和共性的科研等方面,有統一經營的需要,可以在這些方面自願聯合,組織聯營公司。部分公司所屬工廠之間產供銷毫無聯繫,工廠要求退出公司,獨立經營,應予支持,這類公司可以逐步改為行業或服務性組織。調整公司或組織公司都要從生產需要和現實條件出發,不要一刀切,一哄而起,搞一個模式,而要區別情況,因業制宜,逐步進行,成熟一個,改革一個。一個行業可以有公司,也有獨立的工廠;同一行業也可以有幾個公司,提倡競爭,反對獨家經營。工廠、商店參加公司應當進退自由。許多中小企業可以與公司、大廠建立契約關係。企業有權按照自願、平等、互利原則,同其它地區、其它行業的企業實行聯合,有關部門不得干預。對一切企業,特別是退出公司的企業,各部門都應予以支持,保障它們的合法權益,不許歧視、刁難,不能中斷協作關係。
上海的經濟管理有五、六個層次之多,比各地都嚴重,必須在層層放權、調整改組行政性公司的基礎上,堅決精簡行政管理機構,減少層次。原來的企業主管部門,在分別情況進行撤併、調整中,對綜合管理和行業管理機構應予充實、加強。在精簡縱向管理機構的同時,廣泛建立和加強行業協會等橫向組織,承擔有關行業的公共事務,作為政府、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第三,改革工資制度,搞活企業內部分配
上海工商企業工資制度存在嚴重不合理的現象,平均主義傾向非常普遍。要認真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抓緊進行工資改革。上海已在少數工廠中試行企業工資總額包乾與經營成果、經濟效益掛鈎的辦法,方向對頭,可以在國家計畫指導下有步驟地分批實行。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和技術高、貢獻大的職工工資獎金水平應當高些。經濟效益低的企業,工資獎金水平應當低些。在企業內部,工資、獎金採取什麼形式,由企業自主決定。職工之間的工資、獎金,要敢於拉開差距,要真正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實行重獎重罰,鼓勵職工多作貢獻。
城市
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很廣,要圍繞搞活企業、搞活城市的要求,相應開展其它方面的改革。計畫、價格、財政、稅收、物資、商業、外貿、金融等各項體制,都要有通盤規劃,使各項改革配起套來,儘量做到同步進行。四、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實現上述的戰略目標和近期的各項任務,是有相當難度的。除了上海市本身的努力以外,還需請中央有關部門給予幫助,給權,給政策,並給必要的資金。在國家財政還有困難的情況下,主要的出路在於給政策,給生財、聚財、用財之道,使上海能夠發揮優勢,把“長袖善舞”的可能性變為現實。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請中央、國務院給上海以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重點支持。在目前條件下,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改革現行財政體制,建立上海一級地方財政
建議儘快改變上海“定收定支、收支掛鈎、總額分成、一年一定”的辦法,採取“核定基數,總額分成,六年不變”的體制。鑒於上海償還城市改造與建設欠帳資金短缺的狀況,要求適當增加上海的支出基數,並在分成比例上給予照顧,以增強地方財力。即:收入以一九八三年的一百五十一億元為基數,支出在一九八三年的二十億元基礎上再加十五億元為基數,留用比例為百分之二十三點二。暫按此比例總額分成,一定六年。當國家對物價、稅收等進行重大調整、國務院認為需要調整地方留成時,上海的分成比例也要作調整。
(二)給上海各銀行增加基金,擴大融通資金的許可權
以一九八三年底上海各家銀行存放款差額總數為基數,今後增加吸收的存款全部留給上海,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綜合平衡,統一調度,調劑使用。對國家給予上海引進技術每年三億美元的外匯貸款,延長到一九九○年,允許上海周轉使用,並請中國人民銀行按國家牌價貸給相應的人民幣資金。
在國家統一利率總水平不下降的基礎上,允許上海銀行實行差別利率。上海銀行可同全國各地銀行發生橫向聯繫,融通資金,對跨地區、跨省市的聯行進行拆放。對某些產品和大型成套設備,可發放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
允許以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名義,經總行批准後,向國際金融市場直接借款、發行債券、組織銀團貸款,自借自還,自擔風險;也可以向海外投資,與外國金融機構直接簽訂信貸協定,對外商發放出口信貸。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吸收的外匯存款(包括外匯額度),在保證客戶支付的前提下,由分行自主運用;對於外匯存款,實行在國記憶體取自由的政策。允許上海投資信託公司、上海愛國建設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款。
建議設立一個綜合性銀行,屬於全國性專業銀行序列,總行設在上海,經營人民幣和外匯的存放業務,既為全國服務,又為上海服務。建議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允許一些外國銀行來上海開業,其業務範圍請總行規定。
(三)擴大對外貿易的經營權,鼓勵出口
根據國家的要求和上海的條件,除了國家統一經營的商品外,其它商品允許上海自主經營;出口有配額的商品,請經貿部將配額直接分配給上海,進出口許可證由經貿部駐上海特派員核發。
此外,還建議分配給上海的政府間貸款項目,其進口設備和物資,可由上海與有關專業總公司聯合進口,或自由委託;現由國務院有關部委審批的限制進口商品和物資,上海市自用部分進口時,授權上海市政府審批;上海組織的國外來展、出國展覽,由上海市政府審批。以上各點,請予原則同意,具體辦法請國家經委、經貿部、財政部同上海商定。
(四)對利用外資改造老企業實行更多的優惠政策建議對上海老市區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客商獨營企業減免所得稅和工商統一稅的許可權,請財政部委託給上海市根據政策與法律審定,並報財政部備案。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生產的屬於替代進口的產品,國內用戶應儘先使用。經國務院批准,也可允許在上海開辦的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客商獨營的商業企業開展進出口結合的業務,以適當平衡外匯的償付。
(五)提高外匯留成比例,把外匯用好用活
要求上海貿易外匯按總額給上海留成百分之二十五。為把外匯用活,要求恢復地方性的以進養出業務,即在保證完成出口計畫的前提下,瞄準國際市場上暢銷利大的商品,用地方外匯迅速組織原材料進口,加工成品後出口,賺取外匯。要求允許上海充分發揮口岸的優勢,利用國際、國內市場商品的差價,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有利於我的某些物資串換業務,請求中央有關部門給予支持。地方性以進養出和物資串換,增值的外匯上交百分之三十,留給上海百分之七十。
以上給權、給政策的一些方面,是必要的,是解決上海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從今後上海這個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的發展趨勢來看,還應當賦予更多的特殊政策和許可權。這個問題可結合編制“七五”計畫和後十年規划進一步研究。
上 海 市 人 民 政 府
國務院改造振興上海調研組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