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當代文學研究中心

主要成員:董麗敏、李海霞、任麗青等本中心今後的構想是:積極加強和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的學術聯繫,通過社會主義的研究視角,重新解釋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中獨特的革命想像與敘事經驗。 主要討論1949—1966年的社會主義文學與文化政治的實踐形態,重新打開當代文學史討論的空間。 主要討論1980年代的社會轉型所形成的中國社會主義新的思想和經驗形態(學界通常把這一新的社會形態稱之為“後社會主義”),並由此開拓1980年代中國文學的新的研究空間。

本中心的負責人為蔡翔教授,自1980年代初期以來,他一直是當代文學和文化研究領域裡非常重要的學者,先後擔任國內一些重要文學和學術刊物的執行副主編、主編和執行編委,已出版學術著作12種,主要有《日常生活的詩性消解》、《回答今天》、《何謂文學本身》等等,對當代文學與文化有著相當深入的研究,目前承擔國家哲社科項目一項,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項目一項,並有多篇重要論文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等刊物上發表。
主要成員:董麗敏、李海霞、任麗青等
本中心今後的構想是:積極加強和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的學術聯繫,通過社會主義的研究視角,重新解釋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中獨特的革命想像與敘事經驗。今後三年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主義文學與文化政治。主要討論1949—1966年的社會主義文學與文化政治的實踐形態,重新打開當代文學史討論的空間。
2、社會主義文化想像與生活方式轉變。主要討論共和國新的“文化”想像如何塑造新的生活理想,並對轉變生活觀念的作用,從而探索一種結合生活史研究的文學研究範式;
3、1980年代與“後社會主義”文學。主要討論1980年代的社會轉型所形成的中國社會主義新的思想和經驗形態(學界通常把這一新的社會形態稱之為“後社會主義”),並由此開拓1980年代中國文學的新的研究空間。
近期中心開展的活動:
2010年11月,與紐約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和《現代中文學刊》雜誌社在上海大學召開了“重讀趙樹理:問題與方法”學術研討會。
2010年5月,舉行“全球化過程中第三世界的國家和地方――中印作家學者座談會”,邀請印度著名學者、作家和藝術家阿史斯·南迪、維韋克·納拉亞南、莎米沙·莫漢提卡比爾、卡邁勒·莫漢提、巴哈迪·達伽等一行十餘人訪問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