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語言

上帝的語言

《 上帝的語言》是2010年5月1日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上帝的語言 上帝的語言

在科學與信仰論爭不無情緒化與激烈對立的今天,《上帝的語言》為基督教辯護,而又不否認科學的作用,明顯希望在二者之間構築一個溫和對話的橋樑,提倡二者的和諧合一。

書中作者傾聽了來自科學家的反對宗教的全部論據,同時駁斥了這些觀點。他也傾聽了某些宗教徒所持有的對於科學真理的不必要的拒絕,並且也反駁了這些觀點。

編輯推薦

《上帝的語言》:200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與柯林斯博士在白宮的記者招待會上共同宣布,人類第一幅基因組草圖,即關於如何構建我們自身的指導手冊已經破譯完成。柯林頓將此基因圖稱為“上帝用以創造生命的語言”,《上帝的語言》的名字即由此而來。

《紐約時報》暢銷書。

柯林斯認為。科學是理解自然界的唯一可靠途徑,恰當使用這一工具能夠帶來對物質世界的深遠認識。但面對如下的問題科學則無能為力:“為什麼宇宙會形成?”“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人類強烈的願望之一就是去尋求這些深奧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把科學和靈性(或宗教)這兩種視角結合起來,以便理解可見和不可見的世界。

一位科學家構築的宗教與科學之間的橋樑

媒體推薦

科學只能就“如何”而不是“為何”提供答案,但我感興趣的是“為何”。

——弗蘭西斯·柯林斯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柯林斯,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93年柯林斯就任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開始領導並參與了全世界的人類基因組計畫(HGP),此計畫最終在2003年宣布完成。

2009年8月7日,經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美國參議院一致同意,柯林斯就任美國國立衛生院院長。

2009年10月14日,羅馬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任命柯林斯為教皇科學院院士,而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柯林斯就已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 科學與信仰之間的裂溝

第一章 從無神論到信神

第二章 世界觀之戰

上帝的觀念是否只是一種想像中的存在?/024

以宗教的名義造成了什麼傷害?/027

為什麼一個慈愛的神允許世上存在痛苦?/029

一個理性的人怎么可能相信上帝?/033

第二部分 人類存在的巨大之謎

第三章 宇宙的起源

大爆炸理論/044

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046

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047

人存原理/049

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054

宇宙學和上帝假說/055

第四章 地球上的生命——微生物和人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061

化石記錄/064

達爾文的革命性思想/066

DNA,遺傳物質/069

生物學真理及其後果/073

第五章 破譯上帝的指導手冊——人類基因組的啟示

第一次閱讀人類基因組的驚奇/084

達爾文和DNA/088

這對人類進化意味著什麼?/091

進化:理論還是事實?/095

第三部分 相信科學,相信上帝

第六章 創世記,伽利略和達爾文

達爾文理論缺乏公眾認同的原因/102

《創世記》究竟說了什麼?/104

伽利略的啟示/107

第七章 第1節:無神論和不可知論(當科學高於信仰)

無神論/112

不可知論/117

結論/118

第八章 第2節:創世論(當信仰高於科學)

年輕地球創世論(Young Earth Creationism)/121

年輕地球創世論與現代科學是不相容的/122

但是拘泥於字面意義理解《創世記》是不必要的/123

上帝難道是一個大騙子?/124

對理性的申訴/126

第九章 第3節:智慧型設計論(當科學需要藉助於神力的時候)

智慧型設計論究竟是什麼?/127

科學拒絕ID理論/130

神學拒絕ID理論/135

ID理論的未來/136

第十章 第4節:生命之道(科學與信仰和諧共存)

什麼是有神論的進化?/140

對有神論進化觀的批評/142

如何看待亞當和夏娃?/145

科學與宗教信仰:至關重要的結語/148

第十一章 真理的追求者

從個人角度來看證據/154

是哪種信仰?/155

亟待裁定的佐證/158

尋找且得到你的發現/161

對信徒的忠告/162

對科學家的忠告/163

結語/164

附錄 科學與醫學的道德實踐:生命倫理學

醫學遺傳學/167

個性化的醫學/170

由DNA檢測引出的倫理問題/171

以道德律為根基的生命倫理學/172

宗教信仰在生命倫理學中應起到什麼作用?/173

幹細胞與克隆/173

迥然相異的體細胞核移植/178

超越醫學/181

改良自身(enhancement)/185

結論/190

後記

後記

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曾經這樣揶揄道:“我不僅利用我自己擁有的智慧,還有我能借用的智慧。”在為本書收集素材時,我深切感受到這一真理。雖然我利用現代人類基因組學說作為背景,為科學和神學世界觀之間潛在的和諧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考察,但是其中所用的神學概念幾乎沒有一個是出自我的原創。因此我要對一系列的偉大思想家表示深切的感謝,從聖保羅到聖·奧古斯丁還有劉易斯,在他們那種辨別靈性真理的能力面前,我的想像力相形見絀。

20多年來,寫這本書的欲望日益強烈,但是也多虧朋友們真誠熱心的鼓勵,我的夙願才得以實現。這些朋友中有科學家兼信徒傑弗里·特倫特(Jeffrey Trent)博士、劉易斯研究院的負責人、湯姆·塔蘭茨牧師(Tom Tarrant)和阿特·林斯利(Art Lindsley)博士,還有我的朋友,也是著名的劉易斯和弗洛伊德學說的研究專家阿曼德.尼科利(Armand Nicholi)博士。他們在不同時期相當於扮演了巴拿巴(聖經中的人物,使徒保羅第一次外出傳教時的同伴——譯者注)的角色。我也從其他生物學家兼信徒的深刻著作中獲益不少,尤其是DarrelFalk博士、AlisterMcGrath博士和:KennethMiller博士。

本書所描述的概念的形成得益於一個重要時刻,那就是2003年2月的哈佛大學貴族講座(Noble Lecture)。在哈佛紀念教會(Memorial Church)的連續三個晚上,我討論了科學與信仰之間的相互交錯。每個晚上都有數百名哈佛的在校大學生出席,這使我堅信許多年輕人對這個主題有極大的興趣。我要特別感謝彼得牧師帶給我的這一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