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見於他親筆記載的鐵掌幫歷年事件的小冊子。後來被穆念慈拿到交給郭靖翻閱了一下:
上官劍南原是韓世忠部下的將領。秦檜當權後岳飛遭害,韓世忠被削除兵權,落職閒住。他部下的官兵大半也是解甲歸田。上官劍南憤恨奸臣當道,領著一批兄弟在荊襄一帶落草,後來入了鐵掌幫。不久老幫主去世,他接任幫主之位。這鐵掌幫本來只是個小小幫會,經他力加整頓,多行俠義之事,兩湖之間的英雄好漢、忠義之士聞風來歸,不過數年聲勢大振,在江湖上駸尋已可以與北方的丐幫分庭抗禮。
上官劍南心存忠義,雖然身在江湖,卻是念念不忘為國殺敵、恢復故土,經常派遣部屬在臨安、汴梁等地打探訊息,以待時機。事隔多年,鐵掌幫中一名兄弟與當年看守岳飛的一名獄卒交好,得悉岳飛死後遺物入宮,其中有一部兵法遺書,輾轉打聽之下,竟得悉是在皇宮之中。這訊息快馬報到鐵掌峰上,上官劍南即日盡點幫中高手,傾巢東下,夜入深官,毫不費力的便將遺書盜了出來,當晚持書去見舊主韓世忠。
此時韓世忠年紀已老,與夫人梁紅玉在西湖邊上隱居,見到上官劍南送來的岳飛遺書,想起英雄冤死、壯志未酬,不由得拔劍斫案、扼腕長嘆。他為紀念舊友,曾將岳飛生平所作的詩詞、書啟、奏議等等抄成一卷,於是將這一卷抄本也贈給了上官劍南,勉他繼承岳武穆的遺志,相率中原豪傑,盡驅異族,還我河山。
韓世忠與上官劍南談論之際,忽然想到:岳飛這部兵法中處處勉人忠義報國,以他生平抱負,此書定是有所為而作,決不是寫了要帶入墳墓的,料想因秦檜防範周密,以致無法傳遞出外。但想岳飛智計非凡,定有對策,卻不知他傳出來的訊息輾轉落在何處,若是他所欲傳授之人得訊遲了,再到官中去取,豈非要撲一個空?兩人商談之後,上官劍南於是繪了一幅鐵掌山的圖形,在夾層之中又藏一紙,上書:“武穆遺書,在鐵掌山,中指峰上,第二指節”十六個字。韓世忠只怕後來之人不解,又在畫上題了一首岳飛的舊詩,心想這部兵法的傳人若非岳飛的子弟,亦必是他舊部,自然知道此詩,當會對這畫細細參詳了。上官劍南再入皇宮,留下圖畫,以便後來者據此線索而到鐵掌幫取書。
上官劍南回到鐵掌山上,大會群雄,計議北伐。豈知朝廷只是畏懼金人,對鐵掌幫一夥義士非但不加獎助,反而派兵圍剿。鐵掌幫畢竟人少勢弱,終於被打破山寨。上官劍南身受重傷,死在鐵掌峰上。】
從這段記載可知,這些事即使不是上官劍南臨死時記載的,也離死不遠了,情景和後來郭靖黃蓉鑄倚天屠龍非常相似。就是在這種情形下,上官劍南也沒有在文中流露出一絲感情色彩,只是平平的敘述,很像《神鵰俠侶》中王重陽在軍情危急時給林朝英的書信所用的語氣。或許是他的文筆實在不怎么樣吧,金庸乾脆代他敘事,沒有沿用他的第一人稱角度來寫。
從他得到兵書後“當晚持書去見舊主韓世忠”,可知,一來他是覺得事關重大,不敢擅自作主。二來很可能他的軍事才能也並不突出,不足以駕馭運用《武穆遺書》,更沒有給他時間學習運用,他剛想“大會群雄,計議北伐”時,就被官兵圍剿,“死在鐵掌峰上”。這一戰精英殆盡,大概就是後來鐵掌幫任由裘千仞胡作非為的原因。
郭靖在鐵掌峰找到上官劍南保管的岳飛遺物時,最先看到的不是兵書,是岳飛的一些詩文著作,郭靖還當場讀了一篇《五嶽祠盟記》: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荒夷,洗盪剿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
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
發現上官劍南的經歷與岳飛有些相似,岳飛之願也正是他的心愿。岳飛的這些著作已經足以陳明他的防志,激勵後來獲得兵書的人,這或許正是上官劍南自己沒有留下有感情色彩的隻言片語的原因吧。
後來華山上洪七公指責裘千仞時提到過上官劍南,“你鐵掌幫上代幫主上官劍南何等英雄,一生盡忠報國,死而後己”,只是我們並不知道上官劍南究竟是“何等”英雄?他是像蕭峰那樣的豪邁?還是洪七公那樣的灑脫?還有像郭靖那樣的嚴肅?我們更不知道在英雄的背後,上官劍南在“中原板蕩,夷狄交侵”的年代,作為一個有七情六慾的人的喜怒哀樂,不知道他還有沒有其他的心愿的牽掛。岳飛也曾有過“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的願望。
他文不足以詩文明志,武不足以運用兵書。他的心愿、人格、情感、才能似乎都溶入到了別人的身上,成了武穆遺書接力中關鍵的一環。
手裡有一本蕭滌非先生註解的杜甫詩集。絕大多數詩蕭先生都只是作簡單的評註,可是在《三吏》、《三別》前破例用了近一頁來評論這組詩的背景和內涵。九節度使六十萬兵敗於鄴城後,蕭先生評論“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便實行了漫無限制、毫無章法、慘無人道的公開的政策。但是統治者的這種罪惡,以及人民在這種罪惡的政策下隱忍一切痛苦去服兵役的愛國精神,史書並無記載,是由詩人杜甫來填補這一空白的”,“這次戰爭,已不是天寶年間所進行的窮兵黷武的戰爭......所以當時人民即使是在這種難以忍受的殘酷壓迫下也仍然母送其子,妻送其夫先後走上戰場,甚至老嫗也毅然獻出了她的生命”。
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時代,也有無數這種事例,上官劍南就是其中之一,甚至還有比上官劍南更默默無聞,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英雄人物,只在風陵渡口、在張十五的評書中留下了點蛛絲馬跡。似乎根本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我想不起在那個論壇,那貼子裡討論過上官劍南這個人物。
主要事跡
郭靖、洪七公都曾稱讚上官劍南是英雄,而作為普通人的上官劍南和其他更默默無聞的鐵掌幫人物可能有過 的情感,只能在詩中去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