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什麼上大學應該有所回報?
拿到大學學位就等於可以找到償還助學貸款的好工作嗎?
追求熱門的學位就等於畢業時能找到最熱門的工作嗎?
為什麼學費昂貴的大學有時反而從長遠看來是比較便宜的?
學生及其家長如何了解大學所教知識正是職場上需要的技能?
……
如今的大學教育已不同往時。家長及學生作出是否上大學以及上哪所大學的決定,常常因信息相對匱乏以及對所承擔的金融風險認識不足而受到影響。作為人力資本和管理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卡佩利教授通過對美國大學教育多年的研究積累,結合豐富的實例數據,深入淺出地論述了高等教育中的眾多熱門和深度話題。他以充分有力的證據反駁了關於大學與就業的僵化觀念,並幫助學生及其家長作出經濟有效的選擇。
卡佩利教授希望通過這本書讓家長與學生重新審視上大學這件事,以便更為理性全面地規劃學生的大學生活,引導學生主動了解當地就業市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積累實習經驗,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媒體推薦
內容翔實,令人耳目一新的懷疑論。
——《紐約客》
對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主題的有價值的、常識性的分析。
——《書單》
現在正是需要一本書幫助18歲的孩子及其父母作出這個教育與財務重要決定的時刻……卡佩利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溫馨提示。
——《華爾街日報》
卡佩利理由充分的回答,幫助眾多家庭根據自身財政狀況評估他們的選擇,既有學術性的論據,又有很強的可讀性。卡佩利的書為學生及其家人提供了相當於消費者保護法的指南,因為他說出了高等教育市場的複雜性、不可預知的就業市場,以及大學的成本問題。
——《圖書館雜誌》
卡佩利的忠告將幫助學生和家庭獲得更多的教育基金——哪怕他們隨便花。在大量關於“上大學是一項偉大的投資”理念的作品中,他的書頗受歡迎,不可多得。
——喬治·雷夫,高等教育政策中心研究主任
作者簡介
彼得·卡佩利
Peter Cappelli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及該校人力資源中心主任,美國國家教育部勞動力教育素質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美國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史丹福大學)執行委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麻省劍橋)副研究員,美國國家人力資源學會研究員,新加坡人力部傑出學者。2003—2005年曾任巴林王國就業政策高級顧問。
卡佩利教授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勞資關係專業學位,曾為牛津大學富布萊特學者,並取得該校勞動經濟學學位。曾是布魯金斯學會的客座學者,德國馬歇爾基金(美國)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伊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員。
卡佩利教授獲Vault.com網站評為人力資本領域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個人物之一,Recruit.com網站評為招聘和人員配備領域最高端的一百位名人之一,《人力資源雜誌》( HR Magazine)提名為管理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五大思想家之一。
卡佩利教授在人力資源領域卓有建樹,長期關注勞資關係以及產業重整對僱傭環境的影響等課題,參與政府勞動力及教育方面的政策制定,擁有豐富的高校教育教學與行政管理經驗。
譯者簡介
江利華
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國際生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協會、廣西翻譯協會會員,《旅遊論壇》雜誌特聘英文譯審。
目錄
前言
第1章 為什麼受過更多教育的人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第2章 我們該怎么辦?
第3章 上大學有回報嗎?
第4章 上大學的費用
第5章 大學畢業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第6章 結語
附錄
注釋
精彩書摘
上大學真的是找好工作的關鍵嗎?對於年輕人和整個社會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的集中體現。相較於生活的其他方面,大學相對來說屬於一個由精英領導的團隊。尤其在美國,學生幾乎可以毫無限制地選擇重新再來:可以中途退學然後重新就讀;也可以從一所社區大學轉到一所研究型大學;有必要的話,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你能拿到一堆各式各樣的學歷文憑。大學的成功經歷當然與個人努力和能力相關,同時也越來越有可能通過付費獲得由導師和援助系統提供特別幫助的方式獲得成功。以需求為基礎的財務補貼為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特別的支持和援助。如果學生在學習或大學生活的其他方面表現出色的話,他們就會接觸到許多讓生活更豐富更充實的有益事物,從而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
無數實例說明上大學能在許多方面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比如更好的健康、更好的公民意識和個人成長等,而這些也有益於整個社會。
近年來,美國快速擴大了高等教育的規模。部分原因是大學對於社會和個人顯而易見的益處,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一種政治訴求,即大學教育為公民的個人發展提供了一條基於價值的道路。市政當局和政治家都提高了認識,認為發展教育,特別是興辦更多的大學是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儘管近年來大家都不願意作為納稅人為此買單。
與此同時,就業市場也發生了變化。大學生髮現越來越難找到一份待遇好、特別是能夠預測未來職業發展道路的穩定工作。提供長遠職業規劃的大型公司在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上沒那么重要了,越來越少的公司願意雇用有潛力的員工並且把他們培訓成為終身職員,公司只希望新雇的員工已經掌握工作技能並且一上手就能為公司出力。大學的角色已經變成要說服學生相信大學教育能夠為他們提供這些工作技能了。
這些情況累加起來對目前2 100萬的在校大學生尤為不利。近年來,各高校招生規模顯著增長,但公共教育資金沒有相應提高,學校只有把更多的教育成本平攤到學生及其家長身上。這可是一筆特殊的負擔,因為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超過50%新入學的學生不成比例地來自並不富裕的家庭,特別是自經濟大衰退以來,這些學生家長一直為保求自身的工作穩定和支付能力而苦苦掙扎。對於這些家庭而言,送孩子上大學往往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與此同時,一個家庭很容易陷入經濟危機,這是因為以房產做抵押或犧牲退休生活去借貸送孩子上大學,現在已經成為許多家長常做的無奈之舉。這些做法在幾十年前是行不通的。
當這些家庭捉襟見肘地送孩子上大學,或這些貧困學生自己去借貸上大學時,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的壓力就愈發緊迫了。這種壓力的另一種來源是越來越高的教育成本和越來越低的支付能力,即助學貸款把教育成本轉嫁到畢業生日後的前途上。越來越多的學生用助學貸款來支付上大學的費用,然而這種負擔可能會嚴重損害學生將來的利益,因為助學貸款的利息高於住房抵押貸款利息並逐年累加,學生即使是身陷破產也必須償還本息。如今,學生及其家長通常冒著巨大的經濟風險去支付上大學的費用。
針對上述風險,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主要通過以下兩種重要的方式作出回應。第一種是針對學生及家長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的顧慮,各所大學推出更多旨在瞄準畢業後找工作的新課程。新辦的營利性大學幾乎毫無例外地以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為首要辦學目標,並由此來確定學校的招生宣傳策略。第二種就是學校以不同方式——下班後或校外的——為那些不得不全職工作以繳納學費的學生頒發大學文憑。
這些新舉措正以一些重要的方式改變著大學經歷的本質。一個上了年紀的上班族下班後花八年的時間學完大學課程,與之相對,一個年輕人生活在大學校園裡,花上緊張得多的四年時間學完所有大學課程,學校還有許多課外內容幫助他學習和成長;這兩種大學教育的經歷和效果當然不可同日而語,然而我們經常把兩者相提並論。即使同在大學校園裡,學習一門以職業為導向的融合教學與實習的房地產管理的課程和文學、歷史、自然科學、數學等課程,其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沒有理由相信新的做法會像傳統大學教育那樣給我們個人和社會帶來相同的益處。客觀地講,許多大學已經做不到這一點了。當今大學教育的目標就是找一份好工作,一切的教育活動和教學內容都圍繞著這一終極目標進行。
這些新做法對於學生及家長而言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做法所產生的回報。許多在校外取得的套用型學歷真的能幫助學生找到好工作,然後去還清助學貸款或是父母以房產抵押借來的錢嗎?這一點對於學生及其家長而言是巨大的經濟賭注,而且現在的賭注充滿了巨大的風險。大多數人進行這樣的博弈是基於各所大學的招生宣傳,還有就是社會普遍認同的觀點:上大學是個人發展的必由之路,任何稱職的父母都要作出巨大犧牲把孩子送去讀大學。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即使你不是一個要繳費上大學的學生或家長,高等教育的發展對於你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發展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比如說改變未來勞動力的性質,培養社會公民以及塑造其教育背景,影響公共消費及稅收等等。如今,高校助學貸款已經成為國家第二大債務來源,而處於未充分失業或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對於社會和家庭結構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我們不知道現在上大學是否有回報,至於對將來上大學是否有回報也知之甚少,但我們確實了解很多,可以作出更好的決定。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