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六首(一作夜遊詩)

上元夜六首是夜遊詩。屬於七言絕句,為崔液所作。

詩詞正文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里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台上寶燈燃。金勒銀鞍控紫騮,玉輪珠幰駕青牛。驂驔始散東城曲,倏忽還來南陌頭。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最憐長袖風前弱,更賞新弦暗裡調。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猶惜路傍歌舞處,躊躕相顧不能歸。

作品鑑賞

上元夜,指舊曆正月十五夜,又稱元宵節。我國素有元宵賞燈的風俗。崔液組詩《上元夜》七絕,共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唐中宗年號,公元705—707年)之際,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車馬喧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競夸。文士皆賦詩一章,以記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蘇、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為絕唱。”這是崔液所作賞燈詩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玉漏銀壺”,計時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計時,具體方法是用銅壺盛水,壺底打通一小孔,壺中立刻度箭,壺中的水逐漸減少,箭上的度數就依次顯露,就可按度計時,擊鼓報更。元宵夜儘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說:滴漏箭壺,你不要這樣一聲比一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門要一直開到天亮呢!上句寫出了人們“歡娛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說在此太平盛世,應該通宵盡興。吃過晚飯,打扮一新的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絢麗多彩的燈火,評論著、嬉戲著、讚嘆著。越看越高興,越玩越興奮,“莫相催”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而持續的勃勃興致。

後面接著連用兩個問句:“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誰家”、“何處”,實際是指家家、人人說明萬巷皆空的盛況。這包括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因而,“誰家”“何處”這四字包涵的內容實在太多,它把人聲鼎沸、車如流水馬如龍,燈火閃爍,繁華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語道盡。連用兩個詰句,不僅將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達得靈活傳神,而且給人以無限回味的餘地,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簡介

崔液(?~713?)唐代詩人。字潤甫,崔湜之弟。擢進士第一人。崔湜常呼其小字曰:“海子,我家龜龍也。”崔液歷官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員外郎,封安平縣男。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其兄崔湜獲罪流放嶺南,中途又被賜死,崔液怕受牽連,改名換姓藏於郢州(今湖北鍾祥)人胡履虛家中。逃亡期間曾寫《幽征賦》,表明心境,詞甚典麗。後遇大赦,在返京途中病亡。其友人裴耀卿編《崔液集》十卷,今已佚。工五言詩,現存詩十二首。

作品格律

這首七言絕句的用韻方式為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上平十灰(平水韻)。

玉漏銀壺且莫催, ●●○○●●△

鐵關金鎖徹明開。 ⊙○⊙●●○△

誰家見月能閒坐? ○○●●○○●

何處聞燈不看來? ⊙●○○⊙●△ (說明:○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