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穴

三關穴,按摩推拿穴位名。出自陳氏《小兒按摩經》。別名大三關。位於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即陽池(太淵)至曲池成一直線。主治氣血虛弱,病後體弱,陰虛肢冷,腹痛,腹瀉,斑疹白㾦,疹出不透,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症。一般用推法等。

穴名釋義

因此處屬於手太陰肺經,根據經絡學說,太陰為“三陰之關”,故名三關。

功能作用

補氣行氣,溫陽散寒,發汗解表。

穴性

溫熱。

定位

位於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即陽池(太淵)至曲池成一直線。

另有①在一窩風經外關至曲池;②從魚際至曲池。

主治

氣血虛弱,病後體弱,陰虛肢冷,腹痛,腹瀉,斑疹白㾦,疹出不透,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症。

操作

一般用推法等。

推法:用拇指橈側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腕向肘做直推,叫做推三關;若屈拇指,自拇指外側端至腕向肘推三關,叫做大推三關。

擦法:用手掌大魚際向下而上擦。

揉法:用拇指螺紋面按揉蓋筋腱。

按摩時穴位有涼、酸、脹、熱感。

功效

本穴性溫熱,常用於寒症、虛症,能培補元氣,發汗行氣,使百脈和暢。

配伍

配肺經穴治嘔吐;配橫紋、臍等治因寒而引起的腹痛;配橫紋、天河水治頭痛;配六腑、腎水、天河水、脾土穴治火眼;配大腸、腎水治痢疾;配脾土、臍、大腸、龜尾等治白痢;配陰陽、六腑、天河水、橫紋、大腸、龜尾等治赤痢等。

臨床作用

推三關性溫熱,主治一切虛寒病症,對非虛寒病證宜慎用。臨床上治氣血虛弱、陽氣不足所致的四肢冰冷、面色無華、食欲不振、疳積、吐瀉等症,多與補脾經、補腎經、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

對感冒風寒、怕冷無汗或疹出不暢等症,多與清肺經、開天門、掐揉二扇門等合用。此外對疹毒內陷、黃疸、陰疸等症亦有療效。

附註

1、本穴常用推法。自腕推至肘,稱為推上三關、推三關;自肘推至腕,稱為推下三關或退下三關。古代醫學家認為,男性患者,推上三關為熱為補,退熱除涼;而對女性患者,則退下三關為熱為補。男性患者須推其左臂,而女性患者則推其右臂。但是,目前在臨床上不論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數皆推患者的左臂,取推上三關之法。

2、除本穴外,另有三處三關穴。

其一位於前臂伸側。《幼科鐵鏡》的作者夏禹鑄認為,將三關穴定在陽氣陰血交界之地是錯誤的,他指出,三關穴應在直骨背面(即前臂伸側),此處屬氣分,推上則氣行陽動,故為熱為補。但這一位置未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其二即小三關,又名指三關,位於食指三節指骨的腹面,由近端到遠端分別為風關、氣關、命關,三者合稱為三關。常用推法與搓法。推之,能通氣血、發汗;搓食指,能化痰。指三關也作望診之用。

其三位於食指掌面第一、第二、第三道橫紋上,每紋一穴,左右共6穴,伸指取穴。能清熱消積。主治食積,疳疾,吐乳,消化不良,小兒驚風等。可點刺出血或擠出黃白色透明液體。

相關論述

《小兒推拿秘旨》:“三關出汗行經絡,發汗行氣是為先。”

《小兒推拿廣意》:“三關:男左三關推發汗,退下六腑謂之涼,女右六腑推上涼,退下三關謂之熱。”“推上三關:推之通氣血,發汗。”

《幼科鐵鏡》:“男左手直骨背面為三關,屬氣分,推上氣行陽動故為熱為補。”

《小兒推拿直錄》:“三關:推之去風汗。在掌左高骨下推上曲池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