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遂平妖傳》多寫人間妖異事件,少談方外神仙鬼怪。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天宮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會,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許多宋代的風俗人情。
小說中的人物不是冰冷無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豐滿、充滿人情味的活人,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常人並無不同,只不過在必要的時候才施展一下法術。
小說繼承了宋元以來說話人的敘事技巧,行文跳脫活潑,揮灑自如,具有濃郁的市井氣息,極富表現力。
這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演述北宋仁宗時鎮壓胡永兒、王則夫婦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小說。原本共二十回。其中不少民間故事傳說,語言質樸,風格與宋元話本相近。他與流行的馮夢龍增改的四十回本有很大不同,是海內孤本。
羅氏此書,吸取和繼承了宋元以來有關記述王則起義的史料、民間傳說、小說故事以及見於某些筆記小說中的神異故事來加以融合、整理而寫成的。
舊刻二十回本的《三遂平妖傳》極為少見,迄今國內僅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有此書一部。
此書內容是反對人民起義運動和稱頌宋王朝對起義的鎮壓的,但在敘述中,從某些角度也反映了當時封建統治者的凶暴貪婪和軍隊中的腐朽情況。
作品目錄
羅貫中原本目錄
第一回 胡員外典當得仙畫 張院君焚畫產永兒
第二回 胡永兒大雪買炊餅 聖姑姑傳授玄女法
第三回 胡永兒試變錢米法 胡員外怒燒如意冊
第四回 胡永兒剪草為馬 胡永兒撒豆成兵
第五回 胡員外女嫁憨哥 胡永兒私走鄭州
第六回 胡永兒客店變異相 卜客長趕永兒落井
第七回 芭蕉井卜吉遇聖姑姑 獻金鼎刺配卜吉密州
第八回 野林中張鸞救卜吉 山神廟張鸞賞雙月
第九回 左瘸師買餅誘任遷 任吳張怒趕左瘸師
第十回 黃坡寺瘸師入佛肚 任吳張夢授永兒法
第十一回 彈子和尚攝善王錢 杜七聖法術剁孩兒
第十二回 包龍圖下令捉妖曹 李三哥首妖遭跌死
第十三回 永兒賣泥燭誘王則 聖姑姑教王則謀反
第十四回 左瘸師散錢米招軍 王則被官司拿下獄
第十五回 瘸師救王則禁諸人 劉彥成領兵收王則
第十六回 王則領眾貝州造反 永兒率兵擄掠郡邑
第十七回 文彥博領兵下貝州 曹招討血筒破妖法
第十八回 左瘸師飛磨打潞公 多目神救潞公獻策
第十九回 文彥博偶遇諸葛遂 李魚羹獻計擒王則
第二十回 貝州城碎剮眾妖人 文招討平妖轉東京
馮夢龍增補本目錄
第一回 授劍術處女下山 盜法書袁公歸洞
第二回 修文院斗主斷獄 白雲洞猿神布霧
第三回 胡黜兒村里鬧貞娘 趙大郎林中尋狐跡
第四回 老狐大鬧半仙堂 太醫細辨三支脈(以上卷一)
第五回 左瘸兒廟中偷酒 賈道士樓下迷花
第六回 小狐精智賺道士 女魔王夢會道姑
第七回 楊巡檢迎經逢聖姑 慈長老汲水得異蛋
第八回 慈長老單求大士簽 蛋和尚一盜袁公法
第九回 冷公子初試魘人符 蛋和尚二盜袁公法(以上卷二)
第十回 石頭陀夜鬧羅家畈 蛋和尚三盜袁公法
第十一回 得道法蛋僧訪師 遇天書聖姑認弟
第十二回 老狐精挑燈論法 痴道士感月傷情(以上卷三)
第十三回 閉東莊楊春點金 築法壇聖姑練法
第十四回 聖姑堂紙虎守金山 淑景園張鸞逢媚兒
第十五回 雷太監饞眼娶乾妻 胡媚兒痴心游內苑
(以上十五回為馮夢龍增補,原羅貫中版無)
第十六回 胡員外喜逢仙畫 張院君怒產妖胎(對應原版第一回)
第十七回 博平縣張鸞祈雨 五龍壇左黜鬥法(以上卷四)
第十八回 張處士乘舟會聖姑 胡員外冒雪尋相識(對應原版第二回)
第十九回 陳善留義雙贈錢 聖姑永兒私傳法
第二十回 胡浩怒燒如意冊 永兒夜赴相國寺(對應原版第三回)
第二十一回 平安街員外重興 胡永兒豆人紙馬(對應原版第四回)
第二十二回 胡員外尋媒議親 蠢憨哥洞房花燭(對應原版第五回)
第二十三回 蠢憨哥誤上城樓脊 費將仕撲碎遊仙枕(以上卷五)
第二十四回 八角鎮永兒變異相 鄭州城卜吉討車錢(對應原版第六回)
第二十五回 八角井眾水手撈屍 鄭州堂卜大郎獻鼎(對應原版第七回)
第二十六回 野林中張鸞救卜吉 山神廟公差賞雙月(對應原版第八回)
第二十七回 包龍圖新治開封府 左瘸師大惱任吳張(對應原版第九回)
第二十八回 莫坡寺瘸師入佛肚 任吳張夢授聖姑法(對應原版第十回)
第二十九回 王太尉大舍募緣錢 杜七聖狠行續頭法(對應原版第十一回)(以上卷六)
第三十回 彈子僧變化惱龍圖 李二哥首妖遭跌死(對應原版第十二回)
第三十一回 胡永兒賣泥蠟燭 王都排會聖姑姑(對應原版第十三回)
第三十二回 夙姻緣永兒招夫 散錢米王則買軍(對應原版第十四回)
第三十三回 左瘸師顯神驚眾 王都排糾夥報讎(對應原版第十五回)
第三十四回 劉彥威三敗貝州城 胡永兒大掠河北地(對應原版第十六回)(以上卷七)
第三十五回 趙無瑕拼生紿賊 包龍圖應詔推賢(對應原版第十七回)
第三十六回 文相國三路興師 曹招討唧筒破賊(對應原版第十八回)
第三十七回 白猿神信香求玄女 小狐妖飛磨打潞公
第三十八回 多目神報德寫銀盆 文招討失路逢諸葛(對應原版第十九回)
第三十九回 文招討聽曲用馬遂 李魚羹直諫怒王則
第四十回 潞國公奏凱汴京城 白猿神重掌修文院(對應原版第二十回)(以上卷八)
人物形象
王則 貝州衙排軍。北宋農民起義軍首領。
胡永兒 王則之妻。北宋農民起義軍首領。
胡浩 字大洪,當鋪員外。胡永兒之父。
左黜 農民起義軍將領。
聖姑姑 左黜之母。
卜吉 農民起義軍將領。
蛋子和尚 農民起義軍將領。
張鸞 農民起義軍將領。
任遷 賣炊餅的。農民起義軍將領。
文彥博 統兵招討使。
王 信 文彥博處總管。
孫 輔 文彥博處先鋒。
劉彥威 冀州太守。
張 德 貝州知州。
王 漿 貝州司理官。
諸葛遂智 僧人,“三遂”之一。
馬遂宋軍軍士,王則的同鄉,結義兄弟。
李遂 文彥博處將官。
李魚羹 樂師。
作品鑑賞
羅貫中原本與馮夢龍增補本
演述北宋時王則與貝州起義的小說,大約在南宋時就已經產生了。現今所流傳的古典小說《平妖傳》,據原書記載,其著者是羅貫中。但此書的通行本絕大多數都是在明末時經過馮夢龍增補的四十回本,並非羅氏作品原貌。羅氏原書原為馬廉所藏。馬先生逝世後,將所藏小說、戲曲書籍全部讓歸北京大學圖書館,也包括這一部明刻四卷二十回本的《三遂平妖傳》在內。
羅貫中原書在文字上有很多地方勝於馮夢龍增補本。如馮補本第二十七回所述瘸師左黜向任遷購買蒸食點心的一段,文中說瘸師把買來的“炊餅”(即“蒸餅”)弄髒了又要退換,“任遷道:‘弄得醃腌臢臢,別人看見須不要了!’安在前頭差兒里。”“差兒”不知是什麼東西。查二十回本,這裡的“差兒”原來是作“蒫兒”。可見馮補本內中是誤字。馮補本中有不少在傳刻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字,這些誤字有時甚至影響了讀者對原文的理解,而根據二十回本卻可以得到訂正或使存在的問題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
二十回本在內容上也還保存著若干可據以訂正馮補本中因增補改寫而產生的前後矛盾之處。如馮補本第三十六回,“多目神”寫下攻克貝州的“讖語”。這裡明明說是“中間寫著‘多目神’三個大字”,“旁邊又有六個小字,寫道,‘逢三遂,妖魔退。’”可是在同書第四十回卻又說是“正應多目神之言:‘逢三遂,可破貝州’”,前後文中所說的文句、字數都不符合。查二十回本的第十八回和第十九回,均作“逢三遂,可破貝州”。由此可知,馮補本這兩處文字不一致,乃是由於在改寫時只改了前一處,其後一處則是未經改寫而且是未及檢查統一的緣故。
以上所舉的馮補本例句,都是取自刻印時代較早的清刻八卷四十回本《批評北宋三遂平妖傳》的。至於一般時代更為晚出的坊刻四十回本,其內容的訛誤之處更多。由此可見,《平妖傳》這部小說,在增補、改寫之後,經過輾轉傳刻,版本紛繁,在某些坊刻本和根據坊刻本重印的本子中,所產生的訛誤也就更多了。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表作《三國演義》等。其故里有多種說法,山東東平羅莊、山西太原、清徐、祁縣、福建建陽。目前尚無確切最終定論。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陽等處,另有祠堂、紀念館等。
相關史料
以下是有關《三遂平妖傳》所陳述北宋王則起義的相關史料,條目據何竹淇《兩宋農民戰爭史料彙編》:
1.宋楊仲良:《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四九,“貝州王則之叛”。
2.宋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卷一零,“仁宗平王則”。
3.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四“忠孝門”,記馬遂條。卷九“事志”,記文彥博條。
4.明方鵬:《責備余談》卷下,“馬遂投杯抵賊”條。
5.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卷三二,“貝州亂卒”條。
6.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六三,“仁宗紀”。
7.《宋會要輯稿》六五一零頁,一六五冊,“刑法二”,“刑法禁約”條。
六九二六頁——六九二七頁,一七六冊,“兵一零”,“叛將王則”條。
六九九三頁,一七九冊,“兵一四”,“便宜行事條”。
8.宋李攸:《宋朝事實》卷一六,“兵刑”。
9.《宋大詔令集》卷五四,<文彥博拜集賢相制>(原註:慶曆八年正月戊申)。
卷二一八,<王則平曲赦河北制>(原註:慶曆八年閏正月甲辰)。
10.宋曾鞏:《隆平集》卷二零,“妖寇傳”“王則傳”。
卷八,“明鎬傳”。
卷一九,“王信傳”,“馬遂傳”。
11.宋王偁:《東都事略》卷六,“仁宗紀”。
卷六三,“明鎬傳”。
卷六七,“文彥博傳”。
卷八四,“楊遂傳”。
卷一一零,“馬遂傳”。
12.《宋史》卷一一,“仁宗紀三”。
卷二八八,“高若訥傳”。
卷二九二,“明鎬傳”。
卷二九七,“郭勸傳”。
卷三零三,“張昷之傳”,“田京傳”。
卷三一三,“文彥博傳”。
卷三二六,“王信傳”。
卷三四九,“郝質傳”,“楊燧傳”。
卷四四六,“董元亨傳”,“馬遂傳”。
卷四六四,“李遵勗傳”附“李端懿傳”。
13.宋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卷一三,“仁宗紀”。
14.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下編卷一三,<文潞公彥博傳>。
15.宋司馬光:《洓水紀聞》卷四,附宋王銍《默記》。
16.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卷三之一,“太師潞國文忠公(彥博)”篇。
17.宋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卷五六,“將帥才略”門“文潞公”條。
18.宋呂頤浩:《燕魏雜記》,記武勝軍節度使賈昌朝判大名府,遣兵進討王則條。
19.宋王鞏:《聞見近錄》,記張齊賢薦明鎬征王則條。
20.宋沈俶:《諧史》,記趙氏女條。
21.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記平王則後,賈昌朝自鄆州徙鎮名(定)條。
22.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居士集》卷三二,<李公(端懿)墓志銘>。
23.宋司馬光:《司馬溫文公集》卷九,<上龐樞密(籍)論貝州事宜>。
24.宋鄚獬:《鄖溪集》卷一九,<田公(京)行狀>。
25.宋王安石:《王臨川全集》卷八七,<賈魏公(昌朝)神道碑>。
卷九五,<傅公(立)墓志銘>。
26.宋張方平:《樂全集》卷二一,論京東西河北百姓傳習教法事。
27.宋劉摯:《忠肅集》卷一一,<天章閣待制郭公(申錫)墓志銘>。
28.宋蘇舜欽:《蘇舜欽集》卷九,<上集賢文相(文彥博)書>。
29.宋唐士恥:《靈岩集》卷二,<擬河北宣撫使平貝州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