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羊首鼎,春秋時期青銅炊器,
通高11厘米,口徑10厘米,首尾長14厘米,重0.8公斤。
現藏安徽壽縣博物館。
1976年在安徽壽縣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中出土,距今約有2600多年歷史,造型新穎別致,光潔完好無損。與一般常見的鼎截然不同,鼎作綿羊形,羊首高昂伸出器外,頸脯與鼎身連為一體,一對大卷角貼於耳畔,眼、鼻、口諸官畢現。器身作半球狀,上有平面蓋,子母口,正中置一弓形紐,前開豁口與羊頸部結合,尾扁寬呈矢頭形,表面飾雲雷紋。頭尾前呼後應,和諧統一。該鼎三足也是一反常規,三足為扁形,俱作丁勾形外撇,風格灑脫,寓靜於動,渾然一體。整個器物從側面看來,像是一隻豐滿溫順的綿羊,使人一見到就有親近感。
羊在我國古代與“祥”通,屬於吉祥用語,所以人們往往把羊作為吉祥的標誌,用於器物之上。同時,羊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徵。《詩經·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音淳,黃毛黑嘴唇的牛)。”這是讚美周宣王中興以後,畜牧興旺的詩,詩的意思是說,誰說你沒有羊?那三百隻一群的羊不知有多少群;誰說你沒有牛?除那九十匹黑嘴唇黃牛外,不是黑嘴唇的牛也很多。有人根據這首詩推斷,“羊與牛一樣是人們擁有的財富”。所以古人以羊作器,也含有財富之意。
三足羊首鼎的小巧玲瓏,使我們看到春秋早期作品重視形制的輕鬆和紋飾的簡練,在青銅器鑄造上減少了西周青銅文化的威嚴、華麗和繁雜的宗教性及等級性,增加了世俗文化的活潑和輕鬆的色彩。縱觀該鼎的設計,把平面圖像和立體的雕塑結合起來,把器皿和動物的形象結合起來,風格殊異,面貌一新,是一件頗具東南地方特色的成功的代表作。因此,有專家推測此鼎有可能就是當地的方國遺存。它的發現,使我們具體地看到了東南地區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輝煌成就。
相關詞條
-
三羊尊
三羊尊,商代後期文物,盛酒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外形特徵 工藝特點 製作年代 歷史描述 -
四連環鼎
四連環鼎,戰國時期青銅烹飪器。四鼎相同,腹部相連,共有4足和6個附耳,造型新巧別致。蓋為圓拱形,子母口,縫合嚴實。蓋面飾二圈凸弦紋和三個犧紐,犧紐略高於...
四連環鼎 鼎與古代青銅器 鼎文化介紹 戰國青銅鼎 -
老生三鼎甲
亦稱京劇老生三傑。在京劇的形成與成熟時期先後出現了兩組(各三位)傑出的老生行表演藝術家,領袖劇壇,彪炳菊圃,對京劇藝術的形成與發展起了突出的推動作用,被...
老三鼎甲 新三鼎甲 地位 -
人面方鼎
人面方鼎(高38.5厘米,口長29.8厘米,寬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寧鄉縣黃材寨子山(炭河裡遺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商器體呈長方形,立耳,四...
基本信息 現狀 作用 意義 人面圖象 -
中山王三器
中山王三器是20世紀70年代在河北平山發掘出的古中山國的三件文物,分別是中山王鼎、中山王圓壺和中山王方壺。
概述 三器詳解 延伸閱讀 -
王錫爵[明代首輔]
王錫爵(1534-1611年),字元馭,號荊石,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代首輔,著名政治家 王錫爵出身名門望族太原王氏。先祖在元末“紅巾起...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
三羊饕餮紋尊
三羊饕餮紋尊,1966年湖南華容出土,盛酒器商代後期,高73.2厘米,湖南省博物館藏。
簡介 參考資料 -
三
三,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古代一個歷史時期)。三獸渡河: 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
讀音 字形演變 相關成語 相關知識 姓氏第三 -
子龍青銅鼎
子龍青銅鼎傳20世紀20年代出土於河南輝縣。為商代末期的文物。其造型雄偉,是商代圓鼎中體積最大的,而且鑄造精細。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基本資料 簡介 時代特徵 造型 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