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羊首鼎

同時,羊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徵。 有人根據這首詩推斷,“羊與牛一樣是人們擁有的財富”。 所以古人以羊作器,也含有財富之意。


三足羊首鼎,春秋時期青銅炊器
通高11厘米,口徑10厘米,首尾長14厘米,重0.8公斤。
現藏安徽壽縣博物館
1976年在安徽壽縣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中出土,距今約有2600多年歷史,造型新穎別致,光潔完好無損。與一般常見的鼎截然不同,鼎作綿羊形,羊首高昂伸出器外,頸脯與鼎身連為一體,一對大卷角貼於耳畔,眼、鼻、口諸官畢現。器身作半球狀,上有平面蓋,子母口,正中置一弓形紐,前開豁口與羊頸部結合,尾扁寬呈矢頭形,表面飾雲雷紋。頭尾前呼後應,和諧統一。該鼎三足也是一反常規,三足為扁形,俱作丁勾形外撇,風格灑脫,寓靜於動,渾然一體。整個器物從側面看來,像是一隻豐滿溫順的綿羊,使人一見到就有親近感。
羊在我國古代與“祥”通,屬於吉祥用語,所以人們往往把羊作為吉祥的標誌,用於器物之上。同時,羊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徵。《詩經·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音淳,黃毛黑嘴唇的牛)。”這是讚美周宣王中興以後,畜牧興旺的詩,詩的意思是說,誰說你沒有羊?那三百隻一群的羊不知有多少群;誰說你沒有牛?除那九十匹黑嘴唇黃牛外,不是黑嘴唇的牛也很多。有人根據這首詩推斷,“羊與牛一樣是人們擁有的財富”。所以古人以羊作器,也含有財富之意。
三足羊首鼎的小巧玲瓏,使我們看到春秋早期作品重視形制的輕鬆和紋飾的簡練,在青銅器鑄造上減少了西周青銅文化的威嚴、華麗和繁雜的宗教性及等級性,增加了世俗文化的活潑和輕鬆的色彩。縱觀該鼎的設計,把平面圖像和立體的雕塑結合起來,把器皿和動物的形象結合起來,風格殊異,面貌一新,是一件頗具東南地方特色的成功的代表作。因此,有專家推測此鼎有可能就是當地的方國遺存。它的發現,使我們具體地看到了東南地區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輝煌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