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碳經濟

簡介

三碳經濟即治理沙漠的“碳吸收、碳減排、碳捕捉”的產業模式,是在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的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由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通過十年探索,把生物質發電燃料獲得的過程轉化為治理沙漠的種樹過程,與此同時把生物質發電煙氣捕集並配以發電草木灰生產優質螺旋藻,從而使治沙種樹--生物質發電--螺旋藻生產及富民具備了可持續發展性。
碳吸收----種植灌木治理沙漠
毛烏素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也是全域均有含水特徵的沙地,這也意味著這片沙地是可以被治理的。毛烏素沙地年降水量基本能夠滿足沙生灌木的自然生長條件。沙生灌木根系十分發達,種植沙生灌木後會使流動沙丘變為固定沙丘,進而達到治理沙漠的目的。
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廠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昭,是毛烏素沙地腹地。從2005年開始,該電廠開始種植治理沙漠的“先鋒樹種”--沙柳。沙生灌木具有不乏則亡,越伐越旺的特性,種植後必須在3-5年內進行定期平茬撫育,平茬後, 其單株生長範圍會比平茬前增加8倍, 防風固沙能力提高10倍。截止目前,該公司已經治理沙漠36萬畝,實現年均吸收CO220餘萬噸 。
碳減排--撫育灌木剩餘物進行生物質發電
過去,治理沙漠像是一個無底洞,需要政府不斷的投資,但效果卻並不理想。步入21世紀,人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防沙治沙方法,以避免政府投入巨資卻無任何效益的傳統模式帶來的弊端。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是具有開創性的企業。經過多次的探索與研究,探索出將沙柳平茬後的剩餘物回收進行生物質發電,並於2008年開始投產。
沙生灌木具有“高熱值、高灰融點、高集合度、低有害物”等生物特性,與傳統的火力發電、其他生物質發電相比,沙生灌木沙柳發電都具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15萬噸以上 ,電廠年減排超過25萬噸;燃料利用率高,生物質灰粉中富含鉀等礦物質元素,可製取高效複合鉀肥的明顯優勢。從而實現了“三碳經濟”中的“碳減排”。
【註:三高一低,熱值高--每公斤高位熱值達到4000大卡,多出農秸桿熱值30%;灰熔點高--高出農秸稈灰熔點500℃左右;集合度高(簡單破碎,即可利用);低有害物--排煙中SO2成分僅為國標的1/40,NOX成分僅為國標的1/25,同時高溫腐蝕元素含量低。】
碳捕集---捕集煙氣CO2 養殖螺旋藻
生物質發電比起傳統的火力發電、其他生物質發電會減少很多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怎樣使這些二氧化碳很好的轉化就成為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一個新命題。

發現螺旋藻

螺旋藻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是pH8.6~9.5的天然鹼性水,30-37°的溫度,30000~35000勒克斯的光照,以及足夠的二氧化碳。
毛烏素沙地鹼湖較多,中深層地下水源亦呈弱鹼性;陽光強烈,年均光照超過3100小時;發電所產生的純淨生物質二氧化碳氣體,既有一定的溫度,又有足夠的二氧化碳資源,加之發電所產生的生物質複合鉀肥,讓螺旋藻自然養殖成為可能。
於是,2008年,公司成立“藻之道營養與健康研發中心”,開始研究螺旋藻的營養價值。2009年,捕集煙氣CO2養殖螺旋藻實驗室試驗成功;2011年,捕集煙氣CO2養殖螺旋藻獲國家使用新型專利,實現了利用收集CO2養殖螺旋藻的新模式,達到低碳減排的目的。2011年,年產600噸螺旋藻的養殖、制粉、製成品生產線建成;2012年4月,依託內蒙古毛烏素生物質北京嘉禾普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是專業生產、銷售螺旋藻製品的企業。
自此,該公司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碳吸收、碳減排、碳捕集”的“三碳經濟”產業鏈,實現“治沙、發電、螺旋藻生產、螺旋藻銷售、反哺治沙”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體系,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推薦項目。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獲得讚譽:“中國毛烏素項目是成功治沙的典範,將人類望而生畏的死亡之海變成孕育新能源和優良食品的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