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一份由省文明辦和鄭州大學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撰寫的、專門針對未成年人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這份由省文明辦和鄭州大學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聯合撰寫的調查報告顯示:接受抽樣調查的教師, 51.5 %的人認為學校教育“導向偏離,重智育輕德育”,德育“內容脫離學生道德實際”; 58.8 %的人認為,需要“進一步貼近學生各年齡段道德發展實際的”德育。報告同時顯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學校相當程度地存在著隨意性、盲目性和缺乏規範性的問題; 38.3 %的家長的教育方式是溺愛型或專制型, 47.3 %的家長對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甚少,母子、父子或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心靈的溝通。而在生理知識方面,兒童偏食、齲齒現象普遍,初、高報告引起省委高層的極大關注。
時間
2008年2月24日地點
河南省提出者
省委副書記、省文明委主任王全書在省文明委全會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 ―― “三理”教育概念
分年齡段對未成年人及大學生進行倫理、心理、生理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三理教育"進展情況
“三理”教育概念提出後,鄭州大學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與省文明委共同撰寫了《河南省未成年人和大學生“三理”教育大綱》,省文明委很快下發了《關於在全省未成年人和大學生中開展倫理、心理、生理知識教育的實施意見》。5 月 25 日,商丘市文明辦 下發了《 關於印發〈在全市未成年人和大學生中開展倫理、心理、生理知識教育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10 月 11 日,全省“三理”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安陽召開。安陽市、長葛市等 7 個單位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交流了經驗:安陽市成立了“三理”教育研究室,長葛市開展了“今天我是小主人”“我幫父母做家務”等家庭實踐活動,商丘市形成了“三理”教育網路,新鄉市開設了“道德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