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村[浙江省諸暨市嶺北鎮三洲村]

三洲村[浙江省諸暨市嶺北鎮三洲村]

三洲村坐落於物華天寶的諸暨嶺北鎮。它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物產豐富。 三洲村區域面積6.72平方公里,人口1460人,由原三洲村和北腰坑村合併而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這塊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三洲村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創了改革和建設的新局面。特別是近幾年來,三洲村的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主導產業初具規模,按照"主攻紡織業,調優農業,激活三產"的發展思路,一個大開放、大發展的嶺北三洲村正在崛起。

三洲村簡介

【摘自《三洲史話》】

三洲村位於嶺北鎮中部。隸屬諸暨市南部丘陵地帶。東接東陽市羅山廣東塢、裘家嶺,南鄰本鎮西南嶺北周;西連塘嶺璜山及義烏雪頂村;北屏下田畈、北腰坑及璜山鎮的半丘黃家店。村東南及西北地形較高,東及東北地勢較低。東有上尖岩十五炮山脈的虬坑水;南有惡坑和靈岩山山脈的嶺北江;西北有三塔岩楊家坑山脈的白坑水。三水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聚江於三洲村地域。由於千萬年雨水沖刷各方江水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在此,形成南北狹長,東西較寬的山中盆地。其形酷似一葉小舟。三洲吳姓先祖始稱此地為“山舟”,後改稱為“三洲”。境內青山逶迤重疊、綠水淌流。嶺北江自南向北傍村而下;白坑水西北向東穿村而過;諸東公路聯通村內各徑道。青山、小橋、流水、樓舍如織如畫,風景獨好。有打油詩曰“杭州錢塘江,不及三洲前山江”。

三洲村歷史悠久。隋唐五代時期之前就有楊姓、陳姓居住在村白坑一帶、至宋淳佑年間三洲吳姓先祖從暨陽吳家橋遷居此地。生息繁衍,開創並鼎盛全村。三洲是多姓氏村,吳、周、駱、陳、方並存。以吳姓為主族,各氏族和睦相處。

三洲人淳樸,剛直又勤勞,經濟頭腦靈活,創業精神極佳。千年前,楊姓、陳姓就在白坑一帶植桑養蠶,楊家坑曾有十八部巢車之譽。明清時期在保留種桑養蠶同時,致力開發茶葉、油桐、火腿加工等,遠銷紹興和杭州。三洲村又是革命老區,一九三七年就有吳其水燈七位同志加入了共產黨,後有二十多人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金肖支隊,抗美援朝運動中有十七人光榮的參加志願軍,赴朝作戰。三洲村現有農戶400戶,人口1300多(占全鎮人口的十分之一)。旱地面積800多畝(現已基本退耕還林);水田210畝(部分水田已做建設用地);山林面積8000畝,盛產松木,杉木和毛竹。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和薯類;油料作物有油菜、大豆和花生;經濟作物有茶葉、水果與棉花。三洲村人多地少,改革開放前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出售林木和茶葉。特別是毛竹、茶葉,量多質優,譽揚周邊縣市。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三洲人民思想觀念有了較大轉變,認識到舊的傳統的農業模式已不適應現今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樹立了“無工不富”的新觀念。從九十年代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全村家庭作坊式紡織工業蓬勃崛起,發展迅猛。現全村有紡織機600多台(其中無梭織機30多台),牽經車及配套機械齊全。產品有滌紡綢、棉布等,日產坯布五萬餘米,銷往紹興柯橋、義烏、廣州等市場。由於輕紡業的發展,解決了全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而且帶來了全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至二〇〇〇年,人均純收入伍仟元,全村步入小康。物阜民安,三洲村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三洲村行政沿革

【摘自《三洲史話》,最後一條新增】

一、唐宋元明清時期

l、唐代實行鄉、里、坊、村制,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垂拱二年,峴(xiàn 小而險峻的山)北鄉為太平鄉。

2、宋初承唐制,鹹豐四年(公元一零一一年)太平鄉併入甘泉鄉(新堂里、亭塘、錦坊、嶺北)。

3、熙寧四年(公元一零七一年),推行保甲制,十家為保,五十家為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峴北為六十七都保。

4、元承宋制。

5、明承宋制,都保改稱為都。峴北為六十七都(自浪坑口至界頭。隸屬甘泉鄉。三洲為甘泉鄉太平里善保村。

6、清承明制,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零年),始行城鎮鄉自治。人口五萬為鎮,不滿五萬為鄉。嶺北仍為六十七都。

二、中華民國時期

1、民國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實行鄰閭制,十戶為鄰、五戶為閭:每村設村里委員會,隸屬甘泉鄉(六十七都),是年三洲、下田畈兩村合一,名為“學三村”。民國十八年改為三洲村里委員會。

2、民國二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推行鄉鎮自治,村里委員會改稱為村公所,三洲村里委員會改稱為三洲村公所。隸屬甘泉鄉(六十七都)。

3、民國二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鄉鎮以下廢鄰閭制、立保甲,鄉、鎮、公所合併,原都成為都鄉。六十七都鄉設二十一保,三洲為十三、十四兩保。

4、民國三零年(公元一九四一年),都鄉改成為鄉,六十七都鄉成為六十七鄉,設十一保,三洲為第八保。

5、民國三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六十七鄉改稱為峴北鄉(浪坑口至界頭)。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一九四九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廢除保甲制,設區、鄉、村農會,峴北鄉改稱為嶺北鄉人民政府。隸屬上盧區(錦溪、長松、金雞、吳良、大懷和嶺北)。

2、一九五零年,嶺北鄉又劃分為梅戶鄉、嶺北鄉、水帶鄉。三洲村為嶺北鄉第五村。

3、一九五五年,原梅戶鄉的浪坑、金家莊、楊樹蓬、伯葉劃歸甘溪鄉。

4、一九五六年,梅戶鄉、嶺北鄉、水帶鄉合併為嶺北鄉。嶺北鄉人民政府改稱為嶺北鄉人民委員會。

5、一九五八年,撒鄉並大公社。嶺北稱為嶺北管理區,隸屬上盧星火人民公社。(嶺北、吳良、六石、上盧、湖倉、新合、羅店管理區組成上盧星火人民公社。)

行政村稱生產連隊,三洲連隊由三洲、下田畈、古塘、北腰坑和楓殿五個自然村組成,下設排、班。

6、一九六一年,上盧星火人民公社改稱為上盧區;嶺北管理區改稱為嶺北人民公社。三洲村為三洲大隊,下設操作組(相當於生產隊)。

7、一九六七年,嶺北人民公社劃歸諸暨縣管籍。

8、一九六八年,公社、村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三洲生產大隊為三洲村革命委員會,下設生產隊,至一九七九年。

9、一九八一年,革命委員會改稱為管理委員會,三洲村革命委員會稱三洲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下設生產隊。

10、一九八三年,人民公社體制結束。重建鄉(鎮)人民政府。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1、一九八四年,嶺北鄉分為嶺北鄉、水帶鄉兩個鄉。三洲村隸屬水帶鄉。

12、一九九二年,嶺北鄉、水帶鄉合併為嶺北鄉。一九九三年撤鄉為鎮,成立嶺北鎮人民政府。三洲村稱為諸暨市嶺北鎮三洲村民委員會,下設八個村民小組。

13、二〇〇?年,北腰坑村併入三洲村。【誰知道的說一下哈】

【以下圖片均翻拍自《三洲史話》】

三洲史話 三洲史話

 三洲村域圖2003

三洲村域圖2003 三洲村域圖2003

 三洲村鳥瞰圖

三洲村鳥瞰圖 三洲村鳥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