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三江牛主要產於四川盆地西北邊沿山區,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的三江、白石、水磨、漩口、白花和映秀等鄉、鎮,阿壩藏族自

數量:1981年存欄3萬餘頭。
三江牛通過品種改良後,牛的體重普遍增加。
毛色以黃為主,次為黑色、草白色。頭大額寬,角短向上,頸肩結合好,垂皮發達,前軀發育良好,胸較深寬,肩峰稍高,中軀較長,後軀較平直,臀部肌肉較豐滿,母牛後軀略高於前軀。四肢穩健,筋腱明顯,蹄平整堅實。
初生重:公牛17.5千克,母牛16.7千克。成年體高:公牛l19.3厘米,母牛106.9厘米。
成年體重:公牛375千克,母牛266千克。最大挽力:公牛378千克,母牛264千克。老弱牛屠宰率43.4%,淨肉率31.2%。母牛初情期1-1.5歲,初配2-2.5歲,3年2胎,繁殖率55.4%。犢牛成活率78.6%。
公母牛對比表
成年體高(cm) | 成年體重(kg) | 最大挽力 | 配種年齡 | |
公 | 109.3 | 375 | 378 | |
母 | 106.9 | 266 | 264 | 2~2.5 |
屠宰率(%) | 淨肉率(%) |
43.4 | 31.2 |
特徵

性能
三江牛成年公牛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19.3±5.5厘米,133.5±2.7厘米,168.2±9.7厘米,16.6±1.3厘米,375.0±61.8公斤,成年母牛分別為:106.9±6.5厘米,123.4±1.5厘米,148.1±9.2厘米,14.3±0.9厘米,266.4±40.8公斤。三江牛耕作力強,是四川山區的優良役用品種之一。
產地及環境

三江牛主要產於四川盆地西北邊沿山區,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的三江、白石、水磨、漩口、白花和映秀等鄉、鎮,以里石河、溪河、二河三條溪江匯合處所產者較好,故名三江牛。
主要產區位於岷山、邛崍山交錯的峽谷地帶,海拔625~780米,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0.9~14.1℃,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0.2~23.4℃,年降水量850~1309毫米,相對濕度為83%,無霜期236天。
產區有廣闊的放牧地,有占總面積5.6%的草地和占總面積34%的疏林、灌木地;另有占總面積1.9%的耕地,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甘薯、大豆等作物。牛在配種、妊娠、哺乳期間,有精料補飼。
未來發展

對三江農民來說,養牛作為一種商品開始進入市場,人們漸漸開始了肉牛商品交易,活牛交易市場也逐漸形成並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在湘、黔、桂三省(區)的接邊地區,有牛交易的歷史基礎,活牛交易市場發育迅速,形成了該縣的獨峒、同樂、富祿等三個活牛交易市場。三江縣委、縣人民政府及時整合這一資源優勢,提出了發展“一頭牛”產業。特別是“九五”以來,把肉牛產業作為全縣“一片茶、一根竹、一個果、一頭牛”農村經濟四個支柱產業之一重點培育和扶持。通過採取科學養殖、改良品種、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建設活牛交易市場、強化流通服務等措施,使肉牛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
目前全縣每年活牛存欄數保持在9.5萬頭左右,出欄數保持在3.5萬頭左右。

經過幾年來的建設,“一頭牛”正在演繹成為三江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江牛走南闖北打天下,開闢了一片新天地,牛越養越肥,產業越做越強,三江的“牛”越來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