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豫北平原的黃河故道,放眼望去,一片黃沙和刺槐。距安陽市內黃縣城西南30公里的梁莊鎮三楊莊村。於2003年發現,是我國唯一一處保存完整、內涵豐富、價值重大、影響深遠的大型漢代農耕聚落遺址。截止2009年,勘探面積已超過100萬平方米,共發現漢代庭院14處,清理4處,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首次發現的大面積漢代耕作農田遺蹟再現了漢代農村鄉里的真實景象,為研究漢代基層社會結構、中下層民眾生產和生活狀況、漢代農耕文明、黃河河道變遷等眾多學術課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正是因為三楊莊遺址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因此一經發現便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轟動,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的龐貝”,被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評為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國著名文物,考古學家徐苹芳、張忠培、謝辰生、徐光冀、劉慶柱等數十位專家學者先後到三楊莊漢代遺址進行實地考察和研究,對內黃三楊莊漢代遺址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一處庭院主房瓦屋頂等保存原狀(由南向北)“引黃濟內”水利工程挖出漢代建築遺址
因氣候原因和人為因素,座落在黃河故道內黃縣境內的地下水資源日漸枯竭,當地政府為了解決人民民眾的生活、生產用水,涵養地下水源,從2003年起,實施了“引黃濟內”工程。2003年6月24日,施工人員正在距三楊莊村北500米的“引黃濟內”乾渠河道內施工時,突然在地表下5米處挖出了一處房頂的一角。
第一處庭院主房瓦屋頂北半坡保存原狀隨後,他們又在1500米的河道內先後發現了四處類似的房屋痕跡。內黃縣文物局的有關同志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來到現場勘查考證。他們意識到:這是一處具有很高科學價值的古代遺址,隨即將訊息上報縣人民政府和省文物局。省文物局領導立即指派省考古研究所專家進駐施工現場,開始對其中兩處遺址進行搶救性挖掘清理。
遺址地層通過考古專家一個多月的辛勤勞作,一座保存完整的漢代瓦屋頂層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古代樹葉留下的跡痕考古工作者明白:像這樣保存完整的漢代地面部分建築遺蹟在全國獨一無二。三楊莊漢代建築遺址能在今天奇蹟般的出現,是黃河水患在這一地區多次泛濫的結果:古代樹幹樹葉留下的跡痕滔滔的黃河洪水將這處古村落深埋在地下幾米厚的淤泥里,第三處庭院的全貌(由西南向東北)才使得今天的人們得以目睹漢代建築的真實面貌。
為了保護這一全國罕見的漢代建築遺址,2005年初,內黃縣委、縣政府決定就地保護已清理的兩處庭院建築遺址,“引黃濟內”乾渠改道!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當施工人員在原渠道南50米開挖新的渠道時,又發現了兩處庭院遺址及部分漢代墓葬。2005年3月至12月,在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支持下,河南省文物部門又對新發現的這兩處漢代庭院遺址進行了發掘清理。
第三處庭院最後清理現場(由西南向東北)村落遺址反映出漢代的“庭院經濟”
三楊莊漢代庭院遺址,經過考古工作者近兩年的發掘和勘探,獲得了非常豐富而重要的考古成果。初步清理出包括屋舍瓦頂、牆體、水井、廁所、池塘、農田、樹木等大量重要遺蹟,並出土了一批反映當時生產第一處庭院(局部)生活狀況的文物。更有意義的是:這幾處遺址均為坐北朝南的獨門獨院,且有田壟圍繞,雖然規模不大,但都有了自給自足的特點。與史書記載的漢代“庭院經濟”十分吻合。
館藏文物
該遺址因黃河泛濫,被淤沙深埋地下,古道路、庭院圍牆、瓦屋頂、廁所、樹林殘存、田壟等遺蹟以及車轍和牛蹄的牛蹄的痕跡,都保存完好。並出土大量的石臼、石磨、石磙及
“貨泉”銅錢和“益壽萬歲”瓦當等反映當時生產、生活的文物,遺存的發掘整理,形象直觀地揭示了漢代的庭院和農耕布局,為研究漢代文明和耕作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遺址大面積的展示了漢代建築實物和規整的田壟,成組的的庭院布局及其附屬設施、大面積的農田及耕作原貌,首次再現了漢代農村的景象,揭示了漢代中下層民眾生產、生活狀況,為研究漢代的基層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絕好的實物資料,填補了考古學研究的空白。
旅遊前景
大遺址是承載人類社會文明的主體,是延續文明的物證,是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是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寶貴資源。博物館開館僅僅是內黃三楊莊漢代遺址保護、研究、展示工程的開始,擺在人們面前的任務還很重,道路還很長。安陽市、內黃縣需要繼續加強三楊莊遺址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力爭在不久的將來,把一座內涵豐富、展示科學、環境優美的大遺址考古公園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使三楊莊遺址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出服務人民現實生活、促進社會科學發展的巨大作用。
2010年9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安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漢代城市和聚落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河南安陽內黃縣召開,三楊莊漢代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
三楊莊漢代遺址位於內黃縣梁莊鎮三楊莊村,是因古黃河一鎰大規模洪水泛濫而被整體淹沒的漢代村落,2003年6月因當地政府開挖河道而被發現,200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納入國家“十一五”100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
專家認為,三楊莊遺址是一處西漢晚期較大規模的聚落遺址,遺址保存大量西漢晚期社會結構、農業生產、社會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代表漢代最基層的社會經濟結構,為研究西漢時期社會組織結構、社會制度形態、經濟發展狀況、農業生產水平、建築結構布局、民間生活習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堪稱“中國龐貝古城”。
內黃縣委、縣政府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對三楊莊遺址的保護與利用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部署。經國家、省文物部門認真研究,對整體發掘較完整、文物含量豐富、信息量充實、特點突出的2號庭院遺址進行有效保護,建設成三楊莊漢代遺址博物館。
目前,《三楊莊遺址總體保護規劃》和《三楊莊遺址漢代歷史文化大遺址公園建設規劃》正在編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