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簡介
三彭村地處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市張甸鎮黃橋老區,屬通南高沙土地帶,2000年行政村撤併時,由原大彭、小彭、前彭三個村合併而成,總人口3500多人,耕地面積3000餘畝,工業經濟幾乎為零,農業無特色,負債達60多萬元,屬於典型的弱弱聯合,可謂“地偏人窮”,是全市榜上有名的一棵“枯樹”。2003年6月,姜堰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市人大機關掛鈎幫扶該村。幾年來,三彭村新建硬質渠2000多米,改造低產田800多畝,修築標準級公路近5公里,栽植果林、綠化林木15000多株。市人大機關還幫助村部新建了辦公樓房、添置了辦公設備。經過不懈努力,三彭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觀,村莊環境條件的改善,僅僅是幫扶工作的開始。要從根本上讓三彭脫貧致富,僅僅靠“輸血”補給是不夠的,更需要培植“造血”功能,以解決一個長期供養、自我“供血”的問題。而發展村級經濟,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市人大機關抓住全市招商引資的契機,致力扶持三彭村找項目、引資金,興辦工廠、農場、商場、養殖場。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年來,三彭村招引資金400多萬元,盤活了閒置資產,新辦了節能燈具廠、煤炭廠、空心磚加工廠、萬隻養雞場、中型超市等經濟實體,增添了就業崗位300多個,產值累計超過30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逐年壯大,從2005年起每年村級純收入達到了數十萬元,徹底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村級債務逐步歸零。幫扶使三彭村注入了活力,獲得了生機,並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更高目標邁進。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3畝(其中:田27畝,地86畝),人均耕地0.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50畝,其他面積1637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24.4%和22.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4.6%;畜牧業收入17.5萬元,占總收入的5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50頭,肉羊20頭);林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5%;第二、三產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20%;工資性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24%。農民人均純收入135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9人(占勞動力的26%),在省內務工33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會澤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8%。該村發展冬早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林果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5戶,共鄉村人口201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01人,勞動力150人。該村有漢族201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3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娜姑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占農戶總數的2.2%。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門坎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娜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人,其中小學生31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