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柱

三寶柱,字廷珪,畏吾兒人,居吳縣,至治元年辛酉科右榜二甲進士,知瑞安州。練達吏事,剛正有守。

簡介

三寶柱,字廷珪,高昌畏兀人(即今維吾爾族)。至治元年(1321)進士,以才學知名,練達吏事,剛正有守。累遷江浙行省郎中,改瑞安知州。曾為方國珍所執,後放還,除江西廉訪僉事。死在元末戰亂中。詩名頗著,戴良《鶴年詩集序》(《丁鶴年集》卷首),論列了十二個著名的“成一家言”的西域詩人,就包括“三公廷珪”。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四四《星吉傳》、《南村輟耕錄》卷九、《元詩選·癸集》丙集小傳。

詳情

三寶柱,字廷珪,畏吾兒人,居吳縣,至治元年辛酉科右榜二甲進士,知瑞安州。練達吏事,剛正有守。鋤剔強梗,撫安羸弱;興學校,均役賦;辨析詞訟,鹹得其情。除兵部員外郎,出為浙東副使,僉江東憲。激濁揚清,鹹以為允。擢浙省左右司郎中,於門屏之上大書:“逆刮蛟龍鱗,順捋虎豹尾,若將二伎論,尤比於人易。”以杜絕來此求情者。改徐州兵馬都指揮。適溫州監郡完者禿以贓廢,浙省丞相達識帖木兒便宜署為監郡,分閫溫州。值前政貪虐之後,勞徠安輯,備盡其道。前御史喜山起兵襲方國珍,約三寶柱夾攻黃岩,兵未集而喜山遁去。三寶柱聞之,驚憤嘔血。國珍遣罷閒官亦速甫沙為帥奪其柄。三寶柱與民別,出西門,尤莽、朱榮甫以舟至。度不能免,遂赴水,挾之出,劫至舟,不屈,釋之。後除廣東副憲,升海北憲使、浙東閫帥、江西湖東道憲使,卒。
《元史·星吉傳》載,湖東僉事三寶柱,儒者也,性廉介,所到之處打擊貪官猾吏,不徇私情。有位御史為私事向三寶柱行賄,拒不納。御史羞怒,誣告之。劾章呈至宣政院使、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星吉處,星吉怒曰:三寶柱為人廉節,何人不知,乃敢造謠中傷!於是奏請杖責御史,並為三寶柱辯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