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苗笛

苗語稱貝咯卡展萊巴哈丁,意為手指頂管首吹的三孔銅簧笛子 。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境內的妖皇山、芭蕉山等白苗聚居地區。
【結構|構成】
竹製管身,多用細小而帶有竹節的水竹製作,細端為管首,粗端作管尾。管長16厘米~18厘 米、尾端外徑0.9厘米、內徑0.7厘米。在靠近首端的管長1/3處開有一個吹孔,吹 孔長 1.4厘米、寬0.5厘米,上面鑲以長1.5厘米、寬0.6厘米的銅製簧片。簧舌呈長刀形,長 1.1厘米、寬 0.2厘米,刀刃至刀背的斜邊長0.5厘米。管首至吹孔之間留有竹節,竹節中心鑽一小孔, 使管身兩頭相通,首尾均可發音。在靠近尾端的管長1/3管段上,開有三個圓形按音孔 ,第一孔距管尾和一至三孔之間,孔距均為1.8厘米。吹孔與按音孔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 成90°角。
【演奏方法】
演奏時,管身橫置,管首朝左,尾端在右。兩手交插,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分別按一、 二、三孔,右手食指開閉首端管口。口含吹孔簧片,吹吸均可發音。音列為:f1(首端筒 音)、c2(尾端筒音)、d2、e2、f2。發音清脆明亮,音色甜美抒情。可用於獨奏。
【用途】
常在節日或農閒時吹奏自娛,最適於演奏輕鬆活潑、歡快愉悅的曲調,是苗族青年男女社交 和戀愛時常用的樂器,經常即興吹奏,樂曲雖無標題和歌詞,但能傳情達意,許多美滿的姻緣就是在苗笛聲中締結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