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地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合街道是中國重慶市豐都縣下轄的一個街道辦事處,豐都縣政府駐地。原為三合鎮,於2009年12月4日撤鎮設街道。

基本信息

街道概況

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是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三峽移民搬遷大縣--豐都新縣城,是一個新建的新興移民重鎮,是豐都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辦事處駐平都大道西段50號。幅員面積78平方千米。三合街道轄濱江東路居委會、濱江中路居委會、濱江西路居委會、平都東路居委會、平都中路居委會、平都西路居委會、南天湖東路居委會、南天湖中路居委會、南天湖西路居委會、雪玉路居委會、烏龍居委會、峽南溪居委會、丁莊居委會、瓜草灣居委會共14個社區,以及童仙寨村、雙廟村、匯南村、峰頂村、新建村、鹿鳴岩村、刀溪村、啄木嘴村、羅山村共9個村:122個居民小組, 三合鎮位於全鎮幅員面積78.1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85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居委總人口106743多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571人,農業人口26172人),城區面積4.04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3812.5畝,森林面積 24465畝,森林覆蓋率達21%。

移民情況

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地名]

作為未來庫區明珠的三合鎮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越、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鎮肩負神聖的特殊使命、地處優越的獨特區位、面臨艱巨的發展重任,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移民大鎮。鎮10餘萬人口中,各類移民占到80%,移民構成情況也較複雜,有農村移民、占地移民、舊縣城南遷居民、關破企業職工、購房進城移民等。農村移民涉及9個村32個社,淹沒房屋5.4萬平方米。共完成農村移民安置2727人,復建房屋20.44萬平方米;生產安置1445人,基本屬就地後靠,以農安置為主,人均耕地面積達到人平0.5畝以上。目前二、三、四期移民生產和生活安置已全部完成。占地移民安置涉及新縣城3.34平方公里範圍內5個村23個社,共拆遷房屋面積14萬平方米,復建房屋面積50.7萬平方米;實施生活安置5787人,其中自購房安置2120人、自建房安置2735人、統建房安置932人;實施生產安置5172人,其中貨幣安置、自謀職業4494人,儲蓄式養老保險安置681人。我鎮在完成了移民“搬得出”任務後,把移民安穩致富便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根據我們對全鎮占地移民、純居民、關破企業移民(簡稱“三類對象”)的就業、生活等情況的調查,全鎮“三類”對象達到1.2萬戶35622人,占縣城總戶數和總人口的49%和42%(純居民5140戶17738人,占地移民2848戶5787人,關破企業下崗職工4318人),其中貧困人口占到5499人,特困人口601人;“三類”對象中適齡就業人口20060人,其中就業的僅有8307人。“三類”對象移民普遍存在文化偏低、技能單一,觀念守舊、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和能力,加之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後,暫時還無法給移民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我們面臨的移民安穩致富任務艱巨而繁重。艱巨的任務,就是神聖的使命。全鎮一班人從講政治、顧大局和維護三合整體形象的高度出發,負重拼搏,加壓驅動,切實繃緊每一根神經,自始至終把移民安穩致富工作作為全鎮的全局和大事來抓。

經濟發展

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地名]

2006年是建鎮以來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一年來,鎮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突出發展主題,沉著應對移民生計的矛盾、巨觀調控加強等挑戰,實現了移民安穩致富的有效突破和經濟發展的巨大豐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城市形象更加靚麗,移民安穩致富效果顯現,招商引資成果豐碩,興工強鎮穩步推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穩定工作紮實有效,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黨員先進性教育取得實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年共完成財稅收入1803萬元,與上年同期增長2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75元,比上年增加113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846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全鎮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9835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79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793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243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2007年主要目標初步擬定為:全鎮GDP增長13%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6%,地方可支配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非公有有制經濟占GDP的70%和財政收入的90%以上;鄉鎮工業產值增長40%;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5%、8%以上;招商引資協定資金為5000萬,到位資金為300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到10000人,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12年1月至4月,豐都縣三合街道交出靚麗成績單:全街道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以船舶產業為主導的工業總產值實現9.5億元,財政收入3050萬元,招商引資7億元,各項年度目標任務完成近半 。

三合街道打造“和諧首鎮” 三合街道打造“和諧首鎮”

“城鄉產業‘雙核’驅動,即讓都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相互補充,推動了城鄉 一體化,讓三合經濟駛入快車道。”三合街道黨工委書記代群英說,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全面改善,三合街道將打造最具幸福感的“和諧首鎮”。

如何深挖樓宇經濟潛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是三合街道發展城市經濟的題中之義。為此,該街道擬投資130萬元租用閒置辦公室3000平方米,設立100間辦公室,利用西部和三峽庫區優惠政策,建設三合財務結算中心和總部經濟樓。

總部經濟樓已達成租房協定,有30多家物流、箱包企業申請入住。

隨著總部經濟的崛起,三合街道成人氣、財氣聚攏之地。以此為契機,該街道以“吃在三合、樂在三合、購在三合、玩在三合、創業在三合”為著力點,加速打造中央商務區和龍河東商圈,引進商場入住濱江小區、仙家大廈等高檔商業樓層,逐漸形成商貿集聚區。

同時,專業街市雛形初現。以恆都肉牛、生態土雞、長江魚為主的一批特色美食店相繼開業;積極打造新凱路五金一條街、斜南溪龍河大橋汽車美容銷售一條街、朝華公園小商品批發一條街、商業路美食一條街、平都東路汽摩銷售一條街、商業路服裝批發一條街等。

“托牛所”壯大肉牛產業 特色農業強力推進

“哪裡想過會發展這么快喲!”三合街道峰頂村農戶金正發說起自己的托牛所充滿了幹勁。

過去一年,在街道辦事處的支持下,峰頂、啄木嘴、鹿鳴岩等村首批建成了20個托牛所,免費為農戶搭建餵牛平台。金正發認領了3個托牛所,養殖規模一下擴大了兩倍,“一半是村民托養的,既減輕了我的經濟投入,又能獲得技術回報,大夥都歡迎。”

托牛所由大戶和示範戶認領,附近民眾可選擇寄養、托養等方式,共用托牛所,農戶與大戶之間自行協商分成比例。此舉解決了當地農戶單獨養牛技術難、防疫難和污染處理難等問題。同時,為提高農戶積極性,街道出資200萬元成立肉牛發展循環借貸基金,按農戶實際餵牛數的50%、每頭牛1000元的標準,無息借款給農戶用於養牛周轉。

目前,肉牛產業已成為三合街道農村的舉旗產業,形成了“一心五線多極”肉牛養殖體系,可實現養殖能繁母牛6000頭。

同時,為了破解南方肉牛養殖存在的難題,三合街道在肉牛養殖中堅持與環境保護相結合,成功打造肉牛養殖循環經濟示範區,核心區位於峰頂村,由高粱(紅薯)種植區、釀酒廠(苕粉廠)、托牛所、牧草種植區、菌種場、沼氣池等要件組成,形成了原料—餵養—處置的循環產業鏈條,真正實現肉牛無污染循環養殖。

肉牛產業為主,其他產業相繼跟進。按照產業進村項目入戶工程,兩年內,該街道10個農村將實現主導產業明晰、農民致富有方。

2012年,街道以啄木嘴村為主發展紅高粱5000畝,以刀溪村、羅山村為主發展紅薯5000畝;以匯南村為主發展蔬菜3000畝,新建蔬菜大棚40個;以丁莊社區、雙廟村為中心發展枇杷5000畝;以童仙寨、峰頂村為主發展的肉兔、食用菌產業帶動150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等。

基礎設施

三合街道[地名] 三合街道[地名]

實施“十一五”計畫關鍵之年。將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秉承“1234”的既定工作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城郊型經濟圈的龍頭、城市經營管理的標兵、新農村建設的先鋒,長江綠色生態長廊上的明珠、文明和諧的首善之區”這一定位,全力抓好“興工強鎮”、“和諧興鎮”和“商貿活鎮”三大戰略,促進“城鄉一體化,鄉鎮工業化、社會管理法制化”三化進程,切實強化“招商引資、結構調整、全民創業”三大手段,大力實施“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工程”三大帶動,著力實現“經濟總量上增、財政收入快增、就業崗位大增”三大目標,努力構建“實力三合、魅力三合、和諧三合”,為建設三峽庫區一流經濟強鎮打下堅實基礎。為了保證擬定目標的順利完成,街道將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一、以發展城市經濟為重點,大力實施“興工強鎮”戰略;二、著力打造旅遊移民新城,精心搞好城市管理;三、以移民安穩致富工程為核心,紮實完成移民工作;四、以建設新農村為載體,切實加強農業農村工作;五、以民眾利益為根本,努力構建平安、和諧三合;六、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統籌,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七、以提高執政能力為目標,切實加強隊伍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