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札所著8種文法書之一,除另一本《性入法》外,其餘
6種失傳。8種文法書中,《三十頌》是總論,全稱為《授
記根本三十頌》。一般認為,圖彌三菩札為7世紀人(其
著作當為同時),而近人根據歷史文獻,並與8、9世紀古
籍、碑文和出土簡片對照研究,發現上述文法書中的記
述與較古的藏文有多處不合,故對著者和成書年代提出
疑問。《三十頌》以偈頌體寫成,提綱挈領地概述文法
要點,有口訣的性質。偈句數目,因版本而異,如舊敬詞
句不計在內,本文有 119句、120句、122句等幾種。以
4句為一頌,30頌正好120句,這就是《三十頌》名稱的
由來。《三十頌》從以後加字為中心的字母綴聯的角度
出發,論述正字法和語法問題,包括4部分:第1部分是字
母分類和文字結構,共18句。將藏文分成輔音字母和元
音符號兩部分,指出可作為前加字的輔音字母有5個,可
作為後加字的有10個。因從後加字出發,未能全面反映
藏文的正字法,如上加字、下加字等都未特別說明。第
2部分是虛詞,共63句,約占全文的一半,是主要部分,簡
要介紹虛詞的形式和意義。介紹虛詞形式時,也是從後
加字出發,如指出哪個後加字加上哪個元音就是某種虛
詞。比如10個後加字加上元音[o],分別加在具有相應後
加字的前接詞後面,就是終結詞。第3部分是關於後加字
的論述,共17句,說明後加字的重要性。認為即使有基字、
前加字、上加字和下加字,如果沒有後加字,也無法構成
詞並表達一定的意義 這種“後加字中心論”是由於部
分虛詞的聲母要按前接詞的後加字發生變化,過份強調
後加字支配虛詞變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從這種觀點出發,
甚至人為地在開音節後面也加上一個後加字R(後經改革,
已大部取消,只保留小部分以區別詞形),使文字系統中
不存在沒有後加字的字形。這是受屈折變化複雜的梵文
文法的影響。第4部分共22句,論述學習的方法。後世藏
族文法學家的論著,都以此書為藍本,進行註疏詮釋,增
加補充,自立體系的極少,因此這本書同《性入法》一起
成了藏文文法的濫觴。
相關詞條
-
《三十頌》
《三十頌》是中國藏族傳統的文法書。後世藏族文法學家的論著,都以此書為藍本,進行註疏詮釋,增加補充,自立體系的極少,因此這本書同《性入法》一起成了藏文文法的濫觴。
《三十頌》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唯識三十頌》
《唯識三十頌》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主要哲學著作之一。《唯識三十頌》被列為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八支論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宗依據的重要經典之一。
《唯識三十頌》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授記根本三十頌》
中國藏族的一本傳統的文法書。簡稱《三十頌》。據傳為藏文創製者圖彌三菩札所著8種文法書之一,除另一本《性入法》外,其餘6種失傳。8種文法書中,此書是總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唯識三十頌
唯識三十頌亦稱《唯識三十論頌》、《高建法幢論》,是印度佛教大乘瑜伽行派論書,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宗所本主要論書之一。世親著,唐玄奘譯,一卷。此外尚有梵、藏本...
內容簡介 論述內容 論頌義貫 成唯識論 論頌原文 -
唯識三十論頌義貫
內容介紹唯識三十頌是整個唯識學經論中,最「短小精幹」、簡捷扼要之作。其篇幅雖然精簡,但卻是取一百卷瑜伽師地論的菁華而成的,故唯識三十頌可說是瑜伽師地論要點的結晶。因此若能通達三十頌,則不但瑜伽師地論的要旨也掌握到了...
-
《三十頌與音勢論》
《三十頌與音勢論》是西藏人民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發行。
簡介 -
長征頌
長征頌又名《長征組歌》,由肖華創作,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首詩歌。
告 別 突破封鎖線 遵義會議放光輝 四渡赤水出奇兵 飛越大渡河 -
唯識三十論頌
是諸識轉變 由一切種識 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