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湖[淮河右岸安徽省明光市境內湖泊]

七里湖,位於淮河右岸,安徽省明光市東北邊境,跨江蘇省盱眙縣一隅,為郯廬斷裂帶局部凹陷窪地積水,受洪澤湖抬高水位擴展形成。

位置境域

七里湖[淮河右岸安徽省明光市境內湖泊] 七里湖[淮河右岸安徽省明光市境內湖泊]

南起津里,北至舊縣(現女山湖鄉),湖區長13公里,寬2~5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其中東南汊稱水廠湖,長4公里,寬2公里,南納陡澗(亦稱鍾落澗、石壩河,或津里河)、澗溪雨水,入湖總來水面積850平方公里,主要屬丘陵區;西北有女山湖水利樞紐溝通女山湖,池河來水,進入女山湖、七里湖,已是河湖一體,一併於洪山頭注入淮河。黃泛以前,七里湖承受丘崗雨水,積數日即退;黃泛以後,淮、黃倒灌,湖底淤高約3米,湖口泄水道淤高約4米,一般積水數月、半年不退。現在受洪澤湖水位影響,終年為湖。常年水位13米。面積46公里。具蓄洪、灌溉、航運、水產等綜合效益。七里湖
淮河南岸,跨安徽省明光市和江蘇省盱眙縣,湖面主屬明光市。主要入湖河流有陡澗和澗溪河,南又承女山湖來水,北經貓兒湖入淮河,為一過水性湖泊。原與女山湖連成一體,後由舊縣集節制閘相隔。當水位在13.5米時,湖面有6萬畝。從50年代起已先後圍墾有1萬畝農田。為皖東至蘇北重要航線。沿湖丘陵崗地盛產綠豆,以粒大均勻而著稱。

七里湖:位於女山湖下游,湖的面積46.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0.5米,水位在13.0米時,相應蓄水容量為0.72億立方米。

水系

池河,發源於肥東縣青龍場,從大橫山腳下流入本縣,經明光入女山湖,到舊縣與七里湖匯合,折向東至江蘇省盱眙縣洪山頭注入淮河。幹流全長約170公里,在嘉山縣境內約為85公里。池河總流域面積為4215平方公里,平均流域寬度22.5公里,不對稱係數0.29,寬度係數0.12,密集度0.52。河床坡降平緩。池河縱斷面,上游系梯田式河床,下游系湖波凹地。河床結構,上游多砂板岩石,下游系砂土淤泥。

女山湖:位於境縣西北部,是我縣最大的湖泊,也是安徽省著名湖泊之一。湖泊面積為80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為15萬畝。湖底高程11.0米,平均水深2.7米。1983年女山湖節制閘建成後,湖水達到合理控制,正常蓄水位14.5米時,相應蓄水容量2.16億立方米,是本縣和皖東地區水產品重要基地。

白沙河,又名澗溪河,發源於嘉山縣杏山北麓,向北流經澗溪鎮,在西官山北頭,流入七里湖及淮河。流域面積455.5平方公里(其中250.9平方公里屬嘉山縣境),流程41.1公里,流域寬度9公里。河道走向彎曲,兩岸分布農田約1.5萬畝,每逢旱季,河水乾枯,暴雨時洪水泛濫成災,十年九淹,兩岸農田生產低而不穩。

氣候

嘉山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南起北緯32°26′,北至北緯330°<sup></sup>西起東經117°50<sup></sup>,東至東經118°25<sup></sup>。屬於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漸變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陽光充足,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多晴朗天氣有時陰雨綿綿,冬季寒潮常襲而寒冷乾燥。

女山湖、七里湖、貓耳湖等湖泊中,水生植物如芡實、蓮、藕、荷(花)等都是有效的中藥材。七里湖生長50餘種魚類及蟹、蝦、蚌和大量浮游生物,具有廣泛開發和利用價值。七里湖的銀魚、河蟹為著。

資源

二、水生動植物
本縣捕獲的魚類有8目16科60種,還有螺蚌等多種水生動物。水生植物有 17科32種。浮游植物7門,40屬及多種浮遊動物。
本縣魚類有以下類目:
鯉科36種
鯉、鯽、青、草、鰱、鱅、花鯤、
條、銀飄、麥穗、棒花、赤眼鱒、黑鰭鯨、黃尾鯝、長春鯿、團頭魴、三角魴、紅鰭 、圓筒、吻 、翹嘴紅 
、蒙古紅 、鱗飄魚、達氏船丁魚、杜氏船丁魚、細紋斜、中華 、高體 
等。 
鰍科2種 
花鰍、泥鰍。
鯰形目5種
鯰科1種

科4種
長吻 
、長尾、黃顙、中間黃顙。
形目
科1種青
頜針魚目
針魚科1種 
合鯰目
合鰓科1種 
黃鱔 
鱸形目10種 
科3種 
長體鱖、斑鱖、鱖 
鯉科2種
黃、紅鯉
吻科2種
吻虎、盲狼虎
鱸科1種
圓尾鬥魚 
科1種
烏 
刺鰍科1種
刺鰍
鯡形目5種 
鯡科2種
長頜鱭、短頜鱭 
銀魚科3種 
銀魚、大銀魚、太湖短吻銀魚
鰻鱺目
鰻鱺科1種
鰻鱺 
水生植物有17科32種,浮游植物有7門40屬,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產量較高的有芡實、野菱角、蘆葦等。 

社會

嘉山縣因山而名,是1932年析盱眙、滁縣、來安、定遠四縣地而設定。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兵燹頻仍,社會生產力遭受到極大的破壞,民不聊生,社會不靖。盱眙、滁縣、來安、定遠等交界的山區,成為土匪之淵藪,活動猖獗的場所。當地士紳遂芻議設縣,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呈報安徽省政府,經1932年11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批准遂設定嘉山縣。縣治三界,地處滁縣、來安、定遠交界,原屬盱眙縣。三界在清代曾出了個地方封疆大吏吳棠。他是舉人出身的大挑知縣,值鹹豐年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在籍辦團練,以軍功官至漕運總督,調任四川總督。明光之成為嘉山縣的政治經濟中心,始自日寇侵華期間的汪偽政權,以迄於今。

七里湖濱的舊縣集,原為南朝劉宋的僑置睢陵縣治,唐代改為招義縣,地處濠泗要通,明清盱眙縣在此設舊縣巡檢司。縣境北部有浮山,濱臨淮水,故又名臨淮山,其上舊有寺,下有洞。蘇東坡云:“洞在淮上,夏潦不能及,而冬不加高,故人疑其浮也。”宋元祐七年(1092),蘇東坡由潁州改知揚州,在赴任途中所作《濠州七絕》,其一為《浮山洞》:
人言洞府是鰲宮,升降隨波與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見,乾坤浮水水浮空。

造田

津里西圩:位於七里湖南端,圩長3.3公里,沿170.5米高程崗地開挖撇洪溝1條,保護面積4.3平方公里。1976年開工,屬圍湖造田工程,1977年完工。在廟台建排澇站,裝機2台160馬力,配用16豐產50型泵,抽水流量0.9秒立米。並建機械排灌站1處,裝機4台,320馬力,配用16豐產50型水泵,抽水流量1.8秒立米

治理

1959年對蘇堤外灘的治理實施了,以實現女山湖與七里湖分開入淮。1978年,經地區設計,省批准,在女山湖鎮建“女山湖抗旱引淮工程一級樞紐”,包括建控制閘一座,船閘一座,翻水站一處,引水涵洞一座,形成大安淮圩。利用翻水站(裝機10台,1800千瓦),兼做安淮圩排澇。

漁業

全縣有湖泊四處,水面26萬畝,占總水面65.5%。女山湖屬老年型淺水湖泊,因該湖引水節制閘的建成,湖水常年保持在13.5m,水面積100平方公里,合15萬畝。七里湖因無控制工程,常年水位落差大,在高程12.5m時,水面積7萬畝。花園湖屬鳳陽、嘉山兩縣界湖,嘉山部分水面積2萬畝。湖泊特點:底質平坦,深約1.5~2.0m左右,水態環境較好,適合各種魚類和水生植物生長。
建國前,女山湖、七里湖、花園湖漁民,均以捕魚為主。由於長期以來光捕撈,不投放魚苗,建國後雖加強湖泊管理保護資源繁殖,但湖區魚產量仍增長不快。由於濫捕及管理不善,部份湖水被污染等原因,一度魚產量下降。從1984年起,縣委、縣政府重視和加強了對女山湖資源開發工作的領導,鼓勵支持開發女山湖,在湖內有計畫投放魚苗、蟹苗,在湖邊開挖精養魚池,在馬沉澗試點攔網養魚50畝。 1986年又攔網養魚8.6畝,共產成魚6494公斤。由於不斷加強管理和領導,漁業生產不斷提高,由1986年8.8畝發展到近200畝網箱和7000多畝攔網養魚,單位面積產量也不斷提高。貓耳湖與七里湖、女山湖相聯,位於本縣與盱眙縣交界處,是本縣一個小型湖泊,盛產魚蝦1965年後,對貓耳湖漁業資源養殖和開發及管理有所忽視放鬆。

水產

珍貴水產品
(一)銀魚 
古名“膾殘魚”,俗稱“麵條魚”或“面魚”。銀魚科舊說為“吳王盍呂江行,食魚膾,棄其殘餘所化”,又有“孟姜女破腹生銀魚”之說。銀魚,有大銀魚、小銀魚之別。大銀魚為淡海回遊魚類,本縣不產。本縣產小銀魚,學名太湖短吻銀魚,屬純淡水品種,頭扁、無舌齒,雄性臀部有十數枚排列整齊的鱗片,雌性則無。體細長二、三寸,身圓光滑,潔白如銀。銀魚生活在水的中上層,以浮遊動物為食,三至七月繁殖產後即死。個體小,繁殖力強,數量大。本縣女山湖年產量平均15萬斤,最高年產量可達40萬斤。近年來,在石壩、分水嶺水庫也發現銀魚,石壩水庫7月底開捕,年產一般7000~8000斤,質量較好。
銀魚,鮮者煮食風味甚美,曬乾鮮凍可以久存,細小者優勝。1978年,省水產部門優惠收購,加工鮮凍後,暢銷港澳、遠銷歐美國家,為本縣水產品出口之佼佼者。
(二)河蟹
河蟹又名毛蟹、清水蟹、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蟹,本地慣稱螃蟹。河蟹生活在淡水中,繁殖於河、海匯合的鹹淡水中,凡通江的河流、水域都有毛蟹的蹤跡。
河蟹是名貴的水產品,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有鈣、磷、鐵,維生素A含量尤為豐富,並含有一定的核黃素,是餚中佳品。
從1966年起,河蟹就是我縣主要出口商品之一,遠銷港澳。1979年,安徽省糧油食品出口分公司自營後,(1979年前螃蟹調南京集中,再轉銷香港)陸續打入美國、加拿大、日本、泰國等國際市場。
河蟹的適應性很強,我縣池河、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均可生長。1972年,從上海崇明縣調進大閘蟹苗105斤投放女山湖中,不到一年時間,每隻均重二兩以上。1972年至1981年,全縣累計投放蟹苗11736斤,計生產河蟹406萬斤。
每年秋季金菊盛開時節,河蟹體肥肢壯,肉質鮮美,蟹黃豐富。縣水產部門都要派人與外貿部門配合,組織收購螃蟹加工、調運工作,據統計,1966年至1984年,我縣共供應出口螃蟹230餘噸。1986年以來,河蟹養殖由過去大湖流放,改中小水面粗養,其特點:民眾自籌資金投放蟹苗,自放,自管,自養,經濟效益頗高。我縣對焦城圩、紅旗圩等四圩1萬多畝水面每年投放幼蟹7000~8000斤,當年產成蟹10萬斤左右,出現了曹克復、童太安40~60萬元大戶帶動全縣河蟹養殖和水產業的發展。
(三)珍珠蚌
1972年,女山湖鄉馬沉澗漁場開始試驗河蚌育珠,共吊養育珠蚌3000多隻, 1974年,收穫一臉盆朱型珍珠。1976年,司巷鄉組織人員到上海南匯縣學習珍珠養殖,當年秋,試驗插蚌幾百隻。1977至1978年,又吊養育珠蚌2000多隻。1979年,採珠八兩五錢,收入255元。1980年秋,準備採收1977至1978年吊養的珍珠,結果發現由於無人管理,育珠蚌被破壞殆盡。1980年5月,縣水產部門請滁州市烏衣漁場幫我縣培訓了一批育珠技術員,在大郢、石壩、古沛三處試養珍珠,因種種原因沒有搞起來。
1981年,女山湖鄉漁場、荷花大隊、馮郢大隊先後與江蘇無錫縣和武進縣簽定了合資生產珍珠契約,此後,白米山農場、石壩漁場也開始珍珠生產。1981年5個生產點春季共插珠蚌25640隻(女山湖漁場1500隻,荷花大隊2500隻,馮郢大隊 5000隻,白米山農場2500隻,石壩漁場640隻);秋季又插育珠蚌4500隻(馮郢 3500隻,白米山農場1000隻)。據統計1980年本縣共收購珍珠17.82公斤,1981年收購11.25公斤,1982年收購40.7公斤。1984年以來珍珠處於國際市場滯銷,生產發展緩慢。
(四)淮王魚
相傳因淮南王劉安在都城壽春美食得名。淮王魚古有 
魚之稱,學名長吻科。俗稱江團肥沱。頭較尖,吻特肥厚而顯。須短、四對。眼小,被皮膜所隱。背刺後緣有鋸齒,光滑無鱗,全身鮮黃,背部帶有斑彩。淮王魚棲江河底層,冬季多在岩石深水處越冬,以小魚、小蝦、水生昆蟲為食。4~6月產卵。生長快,大者重二、三十斤。肉鮮嫩,少細刺,屬上等名魚。因而漢淮南王劉安喜食此魚,人們便稱此淮王魚,亦名回王魚。
淮王魚肉味尤美。紅燒、片炒,都具有鮮嫩、滑、爽的特點,尤其是清蒸後,肉似豆腐一樣細膩,汁水如雞湯一樣鮮美,食之回味無窮。
淮王魚繁殖期,卵粒常附著在水下的岩石和洞中。幼苗大都成群結隊地尾隨父母生長,其性情溫和卻孤群,喜棲水底層,尤其靜居於岩洞、岸、石縫及水灣溝窪里。我縣淮王魚主要分布在浮山淮河一帶。日本前首相田中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時,都曾定購本縣的淮王魚。
淮王魚系自然繁殖,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淮水生態變動巨烈,資源大損,已日趨少。
(五)魴魚 
鯉科。有三角魴、長體魴、團頭魴(武昌魚)等。形似鯿,但背部隆起,頭小。腹後部有肉棱。體灰色,3年可達2市斤,棲於水的中下層,草食性。生長快,富脂肪,有古詩云:“其食魚,必河之魴”,“伊洛鯉魴,美如牛羊”。近年來我縣引進團頭魴,在女山湖漁場試養後,生長良好、廣為民眾喜愛。目前為我縣池塘和網箱養魚的搭配優良60種。
(六)草魚 
鯉科,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背黑腹白,鱗大,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梳狀。棲息底層,以水草為食。本縣湖泊、池塘均有草魚,為農家喜養魚種。
草魚肉味鮮美,少細刺,紅燒清蒸俱佳。活草魚清蒸後,汁水濃膩,營養豐富,產婦食後可發奶。草魚目前為池塘和網箱放養主要品種。具有生長快,成本低,產量高的優點。 
(七)黃鱔、泥鰍
黃鱔、泥鰍在本縣生長繁殖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全縣各地均有分布。黃鱔、泥鰍營養豐富,肉味鮮美,是縣內民眾喜食的水產品。每年4~9月,農民在水田、水溝、塘邊捕捉,除自食外大量上市。
1980年後,有的農民進行人工飼養,成為農民多種經營的一項致富門路。本縣石壩鄉包郢隊22戶,有18戶養殖黃鱔;養殖戶黃樹祥20多平方水泥池放幼鱔46斤,年底出售成鱔900多元。還有部分農民養殖甲魚、牛蛙等水產品。
(八)芡實
芡實,本縣稱雞頭,為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加工成芡實米,可供藥用,有補腎、益精功效,可食或作飼料。女山湖七里湖水質好,水深2.5米左右,歷年盛產芡實, 1967年為產量最高,達300萬斤。
芡實米是本縣傳統出口商品。1947年,明光私人漁行將大量芡實銷給鎮江等地商戶。建國後,1959年至1984年,本縣共出口芡實米約590餘噸,銷往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1985年至1990年,每年都有一定數量出口。

明光港舊縣港位於女山湖下游,距明光48公里,兩個作業區,岸線約100米,原碼頭位於節制閘上游200米,新碼頭位於船閘下游東北側300米與七里湖交匯處,民國時期兩港年吞吐能力約20萬噸。建國後恢得和發展了港口建設,年吞吐量增長十多倍。七里湖可通澗溪鎮、津里鎮。均為商品運輸之幹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